大資料三部曲之3|資料科學在臺灣
大資料風潮帶動了傳統的資料科學領域興起,讓資料科學家成為了當紅炸子雞,年薪往往百萬元起跳。臺灣也吹了資料科學風潮,不只學術圈,也有企業看到了資料科學的價值,展開人才布局,開始招募資料科學家,甚至有企業設立了大資料部門
臺灣企業發展資料科學的3大優勢
相較於國外,儘管臺灣投入大資料或資料分析應用的腳步看似較慢,但臺灣大學資工系特聘教授林智仁認為,臺灣企業有3項發展資料科學的競爭優勢,能開創出全新的產業契機
文 /|2014-09-18
生技公司設立資料科學部門 主動開發產品和服務
一間進駐新竹科學園區的生技公司,在今年成立大數據業務處,要善用龐大的基因資訊,大數據業務處副處長劉家宏表示:「現在,我們在支援晶片產品開發及檢測部門之餘,擁有更大的空間,能夠以資料導向,從大數據和資料科學的角度來開發產品和服務。」
文 /|2014-09-15
想當資料科學家 要有願意嘗試新事物的熱情
「我一直抱持著一個很Open的心,只要是我不會的,我都很願意學,我把它歸納為熱情」,身為醫界資料科學家的潘美連認為,熱情是資料科學的必要特質,也是能持續進行研究的重要因素
文 /|2014-09-16
大數據分析要結合外部異質資料 才能發揮資料分析最大價值
資策會創研所組長呂俊宏表示,資料的擁有者不應該只局限在該領域的使用,還要更進一步想,如何結合其他領域的異質資料,發揮更大價值,解決原本沒想到的問題
文 /|2014-09-16
氣象資料科學家談大資料應用
氣象預報與分析可說是大資料應用的先驅,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以過來人的經驗表示,不能用製造問題的心態去解決資料分析的問題,找出問題本質,才能成功解讀資料
文 /|2014-09-17
手機來電辨識App如何運用資料科學精準找出垃圾來電
全球安裝超過千萬次的手機來電辨識App Whoscall,幕後的關鍵資料科學家高義銘,運用統計學專業,從3千萬通來電挖掘出辨識垃圾來電的功能
文 /|2014-09-17
按讚加入iThome粉絲團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