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執行長Brian Krzanich在周三(7/15)的財報會議上宣布,將在2017年推出第三款14奈米製程的處理器Kaby Lake,而10奈米製程處理器將會延後到2017年的下半年推出,這也打亂了英特爾產品發表的「鐘擺」(tick-tock)策略步調。

英特爾共同創辦人高登摩爾(Gordon Moore)在1965年發表了一項預測,指稱IC上的電晶體數量每24個月將成長一倍,這也造就了後來晶片體積日益縮小、3C產品成本持續下滑的產業發展法則。英特爾則是自2007年起開始採行「鐘擺策略」,也就是錯開電晶體製程技術及處理器微架構的開發時程,例如一年發表新的製程,另一年就發表新的處理器微架構,以兩年一個循環。在每兩年的周期中,英特爾會固定發表兩類新產品,一是基於新製程的舊晶片,二是基於新製程的全新處理器。英特爾在2014年9月發表14奈米製程,以及基於前Haswell架構的Broadwell,並在今年發表基於14奈米製程及採用最新Skylake架構的處理器產品,Skylake產品預計於秋天推出。

按理說兩年一次的循環已經結束,不過,Krzanich本周宣布要在14奈米製程上新增第三個處理器微架構Kaby Lake。Kaby Lake將以Skylake為基礎,可望於明年下半年出貨。因而將10奈米製程的發表時程延後到2017年的下半年,使得此一循環的周期從原本的兩年延長到超過兩年半。

外界認為這是因為摩爾定律的發展速度已經變慢,不論是電晶體數量的成長、成本的下滑,或是IC體積的縮小速度都不再符合摩爾定律。同時PC市場的需求也減少,才使得英特爾的鐘擺策略隨之產生變化,從tick(新製程)-tock(新架構)-tick(新製程)變成tick(新製程)-tock(新架構)-tock(新架構)。

Krzanich坦言,英特爾推出新製程的周期早就變慢了,例如從22奈米製程到現在的14奈米製程也花了兩年半的時間。近來陸續有研究斷言摩爾定律的時代終將結束,而在摩爾定律邁入五十年時,英爾特也說,摩爾定律並不是個自然法則,而是一個願望,是很多人的努力讓它成真。(編譯/陳曉莉)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