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民稅收正義組織(Citizens for Tax Justice,CTJ)發表一篇報告剖析財星五百大(Fortune 500)企業在2014年利用境外避稅天堂的情形,估計五百大企業大約相當於積欠美國聯邦6200億美元稅金,其中光是蘋果就佔了592億美元。
透過在海外設立子公司而躲避稅賦責任是許多美國跨國企業常用的手法,這些企業將營收登記在稅收很低或完全免稅的國家或地區,這些地區即被稱為「避稅港」或「避稅天堂」(Tax Havens)。
CTJ調查發現,2014年財星五百大企業中有358家在這些低稅或免稅的地區設立了7622家子公司,在這358家企業中,約有60%在最有名的百慕達或開曼群島設有子公司。
財星五百大企業中有57家企業揭露了相關訊息,說明如果該公司的收益未登記在境外避稅港而是登記在美國,那麼應該支付多少稅金給美國,統計結果顯示,這57家企業總計相當於少繳1844億美元的美國稅款。進一步根據這些數字推估,五百大企業所積欠的稅款則高達6200億美元。
其中,最糟糕的是蘋果。蘋果在境外登記的營收為1811億美元,如果這些營收登記在美國,蘋果必須繳交的稅款高達592億美元。
其實不只是蘋果,包括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與NIKE等知名企業亦榜上有名。而科技業者中包括微軟、Google、思科、IBM、HP、甲骨文(Oracle)、英特爾、Qualcomm也都榜上有名。
其中,Google曾在2009年於避稅港設立了25家子公司,但2010年只剩位於愛爾蘭的2家,但這兩年Google登記在境外的營收卻從77億美元增加到474億美元。
至於微軟在2007年則有10家位於避稅港的子公司,到了2014年只剩5家。然而,在這段期間內,微軟登記在境外的營收卻從75億美元增加到1083億,相當於增加了14倍,少付美國345億美元稅金。
CTJ指出,蘋果的逃稅行徑有跡可循。美國參議院在2013年的調查就曾發現,蘋果曾經設立兩個愛爾蘭的子公司,這兩家公司握有蘋果專利與1020億美元的資金,且其中一家公司甚至沒有員工。但管理或運作則是在美國,這使得蘋果不論是在美國或愛爾蘭都不必支付稅款。
其實不只是蘋果,包括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與NIKE等知名企業亦榜上有名。
CTJ抨擊這些企業指出,這會增加其他人的稅賦負擔,美國少收了稅款會影響當地的投資或公共服務,也可能增加美國聯邦政府的負債。然而外界也有不同的論點,認為企業雖然沒有在美國被課稅,但這些企業的美國股東還是被課到稅,而且這些跨國企業的許多營收都來自海外,企業在境外被課稅也是理所當然的事。(編譯/陳曉莉)
下載CTJ報告(PDF)
↓ 美國海外避稅最多的前30大企業。(圖片及資料來源:CTJ)
熱門新聞
2025-01-02
2025-01-02
2024-12-31
2024-12-31
2025-01-02
2025-01-02
2024-12-31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