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才接任臺北市資訊局長的呂新科(右二)說明未來將以架構性工法協助臺北市政府加速數位轉型。

臺北市資訊局長呂新科在今年1月11日加入市府團隊,擔任臺北市政府機關的資訊舵手,今天首次公開和媒體茶敘,揭露他如何帶動臺北市政府數位轉型的發展策略,他表示,未來將以藍圖式的規劃,將架構性工法帶進專案發展,協助將北市打造為宜居永續的智慧城市。

呂新科為臺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博士,曾任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教育長、文化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所長、臺灣大專校院推廣教育協會理事長、電腦教育協會理事等,教育界工作經歷逾20年,今年1月接下李維斌的棒子,成為臺北市新任資訊局長。上任後他首次公開和媒體座談,對於外界好奇他加入市府團隊和以往的工作有什麼不同,他打趣的說,就像參加自由行和旅行團的差別,以往有比較高的自主性,現在則和市長每天早上7點半都有晨間會議。

接下臺北市資訊部門主管,談到如何協助臺北市轉型朝向智慧城市、智慧政府發展,他認為城市都會歷經智慧轉型的過程,資訊局未來希望能以有秩序演進方式,帶動臺北市向Smart Taipei, One City(智慧臺北、共享城市),最終的目標在打造一個宜居永續的智慧城市,而實現這些願景,有賴於底層以數位治理的核心業務系統、政務整合系統、市府共通系統來達成。

他以城市發展的過程為例,每個階段都有需要解決的問題,若是根據個別的都市區塊的需求去發展,最後容易變成疊床架屋、沒有規劃的老舊社區,難以梳理且缺乏結構化。他希望未來市府的資訊系統發展,能夠如同都市更新發展,依據整體的藍圖規劃,根據不同階段的個別需求去慢慢發展、堆疊起來,既能符合結構化,又滿足個別的發展需求。

「以藍圖引導的都市發展過程,是我們希望借鏡到資訊系統的總體發展及梳理的過程」,呂新科表示。

他點出過去各自發展的資訊專案,堆疊出的獨立系統及專案,按照單一的需求最佳化發展,這樣堆疊的系統,不論在前端、應用端、資料庫或網路基礎端都是單一目的的結合,造成以後整合上的困難,也是數位轉型上會遇到的挑戰。以整合性的架構,將框架定義好後,讓業務架構、資料架構、應用架構、技術架構整合為總體的架構,建立起以藍圖驅動的開發模式。

將藍圖驅動的架構工法導入臺北市的e化發展中,就是讓轉型過程以更有秩序的方式演進。呂新科指出讓個別專案的發展按藍圖規劃,由架構導引的發展模式,解決過去單一專案累積的系統開發,所造成的冗餘、整合的問題或重覆預算投資等問題,形成有序演進的系統發展方式。這種以藍圖、有架構方式帶動的發展,和美國政府數位化轉型參考的聯邦企業架構(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概念相似,美國的白宮管理預算辦公室也要求,IT專案需列出的資訊,不只是預算及執行時間,還必需說明專案的應用架構,以及和既有系統的對應關係。

呂新科以都市中某個區塊要做總體開發,應該包括的不僅是區塊內的建築群如何建設,還應該包括該區塊的開發和週邊環境的對應關係,將這個概念借鏡到資訊專案,專案經過統合、評估後才能形成,他相信對將現有臺北市已進行的內部機制作微調、強化,在北市府未來轉型過程中會更為優越,更朝向架構驅動的發展方式。

類似的概念也被運用於臺北市的智慧城市發展目標上,呂新科指出,市府將扮演平臺的角色,建立起框架,讓不同的業者依循框架在城市場域中進行POC驗證,經過驗證測試,促成城市的智慧發展。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