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半導體公司財務和人資主管鄭惠如(RuRu Cheng)表示,財務和人資部門掌握公司重要財務和個資等資訊,因此,她鼓勵相關部門同仁,取得免費考試的入門級資安證照:CC證照,作為公司發展和個人職涯助力。
臺灣資安大會提供
在數位轉型浪潮席捲各產業的今天,「資安即國安」的口號已深入人心,然而,談及企業資安,大眾的目光往往聚焦IT部門的技術防禦。事實上,在企業運作的核心深處,人力資源(HR)和財務部門正因其獨特的工作性質和所處理的敏感資料,悄然成為企業資安防線中最為關鍵的「前沿」陣地。
某半導體公司財務與人資主管鄭惠如(RuRu Cheng),她日前在「臺灣資安大會」Cyber Talent Forum的演講中,以逾十年的財務人資經驗及資安領域的跨界視角,深入剖析為何人資和財務部門必須重視資安意識與相關證照,以及對於個人職涯和企業安全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人資與財務部門成資安「關鍵前沿」
鄭惠如指出,人資和財務部門之所以站在資安風險的最前線,核心原因在於他們日常工作中接觸並處理著企業內「最敏感」且「最具價值」的資訊。人資部門掌握員工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身分證、薪資結構等;更重要的是,如健檢報告這類資料,在個資法中屬於特種個資,其處理和保護要求極高。
至於財務部門,更是企業的經濟命脈,觸及銀行帳戶、客戶交易記錄、薪資發放等高度敏感的財務資訊,鄭惠如表示,這些資料一旦外洩,輕則公司商譽受損、引發員工信任危機,重則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和法律訴訟。
她也引述數據,資安事件的平均損失成本在100萬至330萬美元之間,且識別與修復時間更是長達283天,對於資本額僅數千萬的臺灣許多中小企業而言,往往只要發生一次資安事件,就可能是公司無法承受之重,更可能直接危及企業的永續經營。
除了資料本身的敏感性,人資和財務部門在企業流程也扮演核心角色。鄭惠如以她參與公司上市櫃輔導的經驗為例,強調券商和會計師事務所審查企業時,第一優先稽核的業務流程就是財務和人事;在輔導過程中,也會要求公司進行個資自評,建立相關流程和制度。這意味著,人資和財務這兩個部門的資安意識和流程規範程度,直接影響著企業能否通過合規審查,是企業健全運作的晴雨表。
人資和財務部門是社交工程鎖定攻擊目標
鄭惠如引用報告指出,人為因素依然是資安風險的最大來源,因為人資和財務部門頻繁與人互動並處理大量資料,特別容易成為社交工程和內部風險的攻擊目標。
她從過往的工作經驗中,也分享幾個令人警惕的親身經歷。首先,最常遇到的就是社交工程郵件的詐騙,主要是駭客假冒財政部、法務部等政府機關並寄送相關釣魚郵件。她說,因為駭客在偽造這類釣魚郵件時,信件內容不僅有邏輯且真實性越來越高,許多人一不小心就會信以為真,點擊信件所附的連結或開啟附檔,之後可能被植入惡意程式。「一旦被植入惡意程式,公司就可能發生機敏資料外洩的情況。」她說。
此外,她也觀察到,有些人在咖啡廳或超商休息時,隨意聊天的內容可能不小心洩露公司資訊,這些看似無意的行為,都可能被有心人士或駭客用於社交工程攻擊。
其次就是機敏資料外洩的問題,例如,人資部門在發送新招聘員工Offer Letter(聘用通知書)時,可能因疏忽而發錯對象,導致應徵者的薪資等敏感資訊被公司資深員工看到,引發內部不滿和信任危機。鄭惠如坦言,親歷此事後,公司才開始思考,如何透過加密等技術手段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實體文件的安全漏洞,鄭惠如表示,即使公司有警衛控管辦公大樓的門禁,但也曾發生新人面試職務時,員工在與其互動的過程中,不慎將包含銀行往來紀錄的敏感文件帶入,這也突顯實體安全流程的人為疏忽風險。
第四,不安全的行為習慣。鄭惠如表示,公司過往有些員工可能因記不住密碼而將其直接貼在螢幕旁,或者是舉目可見之處。她說,儘管公司對全體員工進行相關的資安意識教育訓練,但為了一時方便的危險習慣仍然存在,而成為公司的資安盲點。
第五,AI工具的不當使用。隨著AI工具普及,員工可能在不了解風險的情況下,將會議記錄、公司營業秘密或個資等敏感資料等,直接放在AI工具分析或訓練。鄭惠如提到,有些研發單位可能沒按照公司規定的流程使用AI工具,導致相關研發資料發生洩漏風險。她觀察到這樣的現象,於是在公司內部撰寫文章,提醒員工小心AI工具的資安議題。
離職員工與特權帳號的潛藏危機
最後,也是鄭惠如最膽顫心驚的資安問題:離職員工和特權帳號帶來的資安風險,人資和財務部門必須特別關注!
她提到,有朋友公司的員工離職兩年後,其帳號密碼竟然仍然有效。而這起案例也暴露該公司在離職流程的嚴重問題:沒確實收回離職員工帳號權限。她強調,即使公司有離職確認清單並經過IT部門確認,人為疏忽仍可能導致某些帳號,特別是具有部門特色、IT部門不了解存在的特權帳號,遭到遺漏而未在該名員工離職後立即停用。
她以財務人員的角度指出許多類型的特權帳號,並不歸IT部門管理,例如網路銀行的帳號密碼、工商憑證等。這些帳號通常由財務或行政部門申請和保管,這也導致公司的IT部門根本不知道它們的存在。
由於這些特權帳號具有極大的權限,她指出,一旦落入有心人士手中,可能被用於交換利益,例如要求修改支票日期或是進行不正當的財務操作等。因此,如何在離職員工的流程中,關注某些不在IT部門控管的特權帳號,也是確保公司資安非常重要的關鍵。
更令人擔憂的是,鄭惠如認為現代員工抗壓性普遍不高,有些員工被資遣、心情無法調適時,可能出於情緒而搗亂公務系統。她回憶早年參加軟體開發的工作經驗時,曾看到許多跨國企業處理員工離職時,傾向讓員工當場離開公司,而且,寧可支付員工剩餘的薪水,就是為了避免某些員工在持有帳號權限時,做出公司無法預料的事情。
相較之下,許多臺灣企業可能基於成本或其他考量,並未採行此一相對不近人情的做法,然而,相對而言,這也意味著公司可能忽略這麼做背後隱藏的巨大資安代價。
提升財務和人資部門資安意識,刻不容緩
面對上述嚴峻的風險,人資和財務部門提升資安意識已刻不容緩。鄭惠如認為,這不僅是為了規避風險,更是讓這些部門同仁,如何從「風險前沿」轉變為企業資安的「防禦前線」的關鍵。
她也基於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公司內部的資安教育訓練,有意識地協助人資和財務部門同仁培養資安風險的意識,讓他們能夠更主動地識別風險、優化流程,並做到與IT部門有效協作。
首先,強化機敏資料保護,像是讓人資和財務部門同仁意識資料的重要性,例如,健檢報告是特種個資,Offer Letter包含敏感薪資等,這些認知的養成之後,都會促使他們更願意尋求更安全的資料傳輸和儲存方式,例如,在傳送機敏資料文件時進行加密,並使用只有收件人知道的驗證因子,作為解開機敏文件的密碼。
其次,落實個資法的法規遵循。她強調,在導入如人臉辨識的門禁等新系統時,具備資安意識的人資部門同仁,就會主動思考個資收集的合規性,要求需取得個資使用的授權同意書,並明確告知員工相關資料的使用目的、可取得單位,以及資料的生命週期(何時銷毀)等。鄭惠如認為,這不僅保護員工隱私,也建立組織內部的信任基礎。
第三,優化公司內部的資安流程。她提及,人資部門在員工離職的流程中,其實扮演了核心角色,如果可以提升人資部門同仁的資安意識,並確保他們與IT部門能夠彼此溝通並做確認,不僅可以做到確保離職員工的帳號立即停用、設備確實回收,如此一來,就能夠避免「離職員工帳號兩年後還能用」的情況發生。
至於針對財務部門的同仁,她說,可以在執行採購新系統、設備或申請特權帳號時,主動將這些通報和記錄的資訊彙整給IT部門,之後,就能協助IT部門進行全面的帳號盤點和管理。
鄭惠如認為,這種彙整的動作,是她在擔任財務角色後才意識到的流程,這也說明,許多流程中的資安細節,往往需要身處該崗位的人才能發現。
最後,建立與推廣資安文化。鄭惠如以身為財務和人資部門主管的經驗指出,公司如果可以規畫社交工程演練,不僅可以提升員工對釣魚郵件的警覺,也可以透過各種密碼管理等工作坊的活動,持續強化員工的資安意識,並培養組織的安全文化。
她表示,人資部門可以透過對員工關懷的過程中,發現不安全的使用習慣,例如密碼張貼在螢幕旁邊等,也能及時介入並思考解決方案;其他有助於加強公司對資安細節的重視,包含個資、薪資或其他機敏資料的檔案加密,或是採用人臉辨識的門禁系統等,也能提升公司對外的專業形象。
資安證照是數位時代通識,可從CC證照入手
那麼,資安證照在這一轉型過程中,扮演何種角色?鄭惠如堅定地表示,資安證照絕非IT工程師的專屬。她認為,資安證照是「數位時代的通識」,有一些基礎的資安證照,特別適合任何有機會處理機敏資訊、管理風險、推動轉型的人。「對於人資和財務這類非IT背景的專業人士而言,取得資安證照能帶來多重顯著的好處。」她說。
最明顯而立即的好處就是:有助於建立共通語言與提升溝通效率。鄭惠如指出,資安證照能幫助人資和財務人員建立資安基礎概念,擁有與IT部門溝通的共通語言,這也使得跨部門協作更加順暢,無論是在制定資安政策、應對突發事件,或是在日常工作中匯報資安疑慮,都能更有效率。
其次,有助於提升專業形象與信任基礎。鄭惠如表示,人資和財務部們在處理敏感的個資和財務資料時,具備資安知識不僅能對內展現專業性,建立組織內部的信任基礎;對外,在與外部稽核、客戶、供應鏈夥伴等進行互動時,因為對資安有基本理解也能展現專業形象,使應對更具說服力。她就曾經發現,因為公司對檔案加密等小細節的注重,讓員工覺得公司很注重資安,也提升了對外的形象。
第三,賦能政策制定與流程優化,將資安觀點整合到人資和財務等內部控制措施和業務流程中,也能提升規範的全面性與執行力。她認為,人資懂資安,能更有效率地參與制定員工離職流程的安全規範、資料保留等政策。
第四,擴展職涯視野與晉升機會。她認為,資安證照證明了非IT背景人士,具備跨領域學習的能力,這使得相關的人資和財務部們同仁,在企業內部更具競爭力,也有更多機會擔任管理職或進行橫向調動,特別是那些需要跨部門協作或涉及資訊治理的專案。她也引述報告數據顯示,跨領域人才擔任管理職的比例(59%)遠高於單一專長者(30.9%)。
第五,具備增加薪資的潛力。她表示,具備雙專長的人才,其薪資中位數相較於單一專長者高出近萬元,像是資安證照能為人資或財務專業人士,增加關鍵的「雙專長」優勢。
最後,資安證照可以作為優化人才招募與篩選參考。她以個人經驗觀察到,具備資安知識的人資,在篩選履歷時,更能識別出具備基礎資安概念的應徵者,即使應徵職位非純資安,這也能視為加分項,有助於建立整體員工的資安意識防線。
對於非IT背景的人資和財務人員,如何踏出資安證照的第一步?鄭惠如建議,ISC2的CC(Certified in Cybersecurity)就是一個最好的入門級證照。她特別提到,CC證照第一次考試是免費的,ISC2也會提供官方教材和線上學習資源。她認為,即使不參加CC證照考試,光是學習這些教材並完成練習題,也能建立基礎的資安概念和了解。
除了證照本身,鄭惠如認為參與資安社群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她本人身為ISC2臺北分會(Taipei Chapter)的監事和臺灣敏捷部落Agile HR的社長,透過每個月的講座或社群交流,都有助於強化人資和財務等非IT背景成員的資安意識和提升第二專長。
鄭惠如分享了臺灣敏捷部落中一些商科背景的人資夥伴,在她的帶領和社群學習下,成功考取CC證照,甚至有夥伴在考取CC證照後被調往公司其他部門,並進一步考取了CISSP證照。她說:「這證明了資安證照和社群力量,能夠實質推動個人的職涯發展。」
說服公司高層投資資安,從免費資源到風險規避
如何說服企業高層投資員工資安培訓與證照預算?鄭惠如建議,可以從「零成本」的ISC2 CC證照開始推廣,鼓勵員工先利用免費資源學習基礎知識。
例如,對照資安事件的高額損失成本和漫長修復時間,投資於員工資安意識提升和證照培訓,實際上是降低潛在巨大經濟損失的有效手段,是企業永續經營的基礎投入。
再者,許多法規和證券交易所已對資安提出明確要求,提升員工資安意識並擁有相關證照,有助於企業通過外部稽核,降低法律風險。
第三,員工資安意識提升能減少因人為疏失導致的問題,提高工作效率。對資安的重視也能作為雇主品牌的差異化籌碼,吸引並留住具備前瞻視野的人才。
以人才招募為例,鄭惠如從人資的視角,解釋了他們如何看待資安證照與個人能力的關係。她指出,HR在篩選履歷時,不只是看證照本身,更關注證照的「辨識度」(指業界是否普遍認可)、「實用性」(指能否對應工作技能)和「職位對應度」(指是否適合該職位)。
她坦承,人資部門通常不具備深厚的IT技術背景,他們需要透過證照這類具備「辨識度」的標示,來快速判斷應徵者是否具備基礎的資安概念。用她的話來說:「如果沒考到證照,沒有辦法在人資部門面前證明你具備相關技能」。她說:「證照就像履歷的『第一關篩選器』。」
然而,她也認同「考上證照不代表你有能力」的觀點。為了辨識應徵者的實際能力,人資會進一步查看應徵者其他的學習經驗,例如是否參加過相關社群、工作坊,是否有實際專案經驗或作品;相關部門主管在面試時,也會深入詢問證照相關的內容,以判斷應徵者是否「真正」理解並能運用所學知識。
對於非IT背景的應徵者,她建議可以透過量化成果或情境敘事,具體說明如何在實際工作中,運用資安概念解決問題或優化流程,來證明自己的實用性和價值 。
鄭惠如深刻意識到:在日益複雜的數位環境中,資安防線已不再是IT部門的單一責任。她坦言,人資和財務部門作為企業核心資料和流程的管理者,其資安意識和能力,甚至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死存亡與永續發展。
她以財務和人資主管的經驗,鼓勵相關同仁提升資安意識、優化內部流程,以及積極取得資安證照,讓人資和財務專業人士,不僅能有效防範潛在風險,成為企業資安的關鍵前沿,更能為自身創造跨領域的職涯優勢,迎向更具競爭力的未來。鄭惠如說:「全員資安,從你我開始。」
熱門新聞
2025-06-16
2025-06-16
2025-06-13
2025-06-13
2025-06-13
202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