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iThome

有一套臺灣人開發的Linux工具,一年全球下載次數超過200萬人次,甚至連美國太空總署都愛用,那就是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自由軟體實驗室研究員蕭志榥率隊打造的開源專案企鵝龍與再生龍。他也是中華民國軟體自由協會的理事長。

蕭志榥自1993年就踏入了開源圈,用開放原始碼做了許多專案,且為了推廣自由複製與分享軟體的理念,深入到社區與學校等。

在90年代,他說,加入開源圈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情,不過,臺灣人發起的開源專案數量較少,比較有名的是注音輸入法,另外,也有些計畫是多人合作將軟體操作介面的語言,從英文翻譯為正體中文。

蕭志榥說,一直到2000年,來到.Com最高峰,只要有關於Linux的事情,都有非常多的人關注與投資,例如,當時有一位交通大學博士生創立了Linux Vab網站,在其中不只蒐集與整理了有關於Linux的文章,且設立論壇,提供開發者討論空間。蕭志榥說,僅僅是分享Linux文章的討論區,就有人喊出500萬美元要買下這個網站,可見得當時Linux有多火紅。

同一年,自由軟體之父Richard Stallman恰好來臺演講,向臺灣開發社群講述自由的價值,呼籲人們不要使用資本主義思維邏輯下的非自由軟體,而可以選擇用自由軟體保護隱私等。

同時,蕭志榥當時在新竹社區大學開設的Linux課程也場場爆滿,不論是國中小學老師或是竹科工程師都搶著報名,可見得當時開源有多熱門,在美國Linux World年會前幾年也是年年爆滿。

直到了2008年左右,蕭志榥觀察,Linux不再是時髦話題,反而更進一步地成為了如空氣一般的必需品,Linux World年會在當年也宣告結束,從此不再舉辦了。

但這更代表了,開源成為了主流發展趨勢,蕭志榥說,以全球前500大超級電腦來看,用Linux作業系統的超級電腦,在2000年只有54臺,約占百分之十,來到2014年,則迅速成長到485臺,而使用微軟的作業系統只有1臺,可見得在超級電腦領域中,證明開源已經成為主流。

而像Linux核心,甚至已經深入到各個產業中,包括手機、桌上型電腦、伺服器等,蕭志榥說,開源就像是空氣,沒有它不行。

不僅開源環境變化劇烈,而開源社群互動的方式也產生了相當大的轉變,蕭志榥說,90年代時,開發者通常都使用郵件名單(Mailing List)和討論區,如News Group,開發者可以透過訂閱News Group的文章,知道最新的發展。

另外,在分享程式碼時,就是架一個FTP伺服器,將程式碼放到伺服器上,再到討論區和其他人分享程式碼的連結。

而到了1999年,出現了為開放源碼及自由軟體提供專案管理的SourceForge,開始有很多開發者將程式碼放上去,專案的頁面包含描述、功能列表、螢幕截圖、下載連接,此外也有針對該專案網站、專案原始碼的相關連接,以及用戶評論區。

不過,來到了2008年出現了另一個強大的版本控制服務GitHub,其由分散式版本控制系統Git,提供代管軟體庫,並以其網路前端和工具加強功能而著名。

蕭志榥說,現在GitHub已經成為開發者討論、開發與分享程式碼最活躍場所,並且藉由Git的功能允許開發者複製其他人的程式碼,再加入到自己的專案中,而無須協調程式碼修改的回送過程,且GitHub甚至已經成為開發者的履歷,現在大部分的開源專案,都可以在GitHub上面找到,如果能做出很多人使用的開源專案,就可以快速增加全球的知名度,甚至增加和各國開發者討論與互動的機會。

另外,蕭志榥也說,GitHub也開啟了全新的商業模式,當使用者要封閉開源程式碼時,就必須要付費給GitHub,而SourceForge就沒有發展出商業模式。

蕭志榥不僅對於臺灣開源的發展如數家珍,更開發出許多的開源專案,2003年,蕭志榥因為發現國網中心的電腦教室有同時大量部署電腦作業系統的需求,開始帶領了國網中心的團隊,包括了軟體開發組副研究員蔡育欽與孫振凱等,開發企鵝龍(Diskless Remote Boot in Linux,DRBL),成功地建立了一套無碟的Linux環境,可以透過一臺伺服器集中批次管理大量的Linux電腦,還能整合作業系統和管理系統。

再來,研發了再生龍(Clonezilla),此為硬碟資料複製工具,提供使用者在有硬碟的環境上使用,可以支援點播與群播複製功能。在2007年更開發了單機版,蕭志榥說,從此之後,因為可以用在筆記型電腦與桌上型電腦等,使得再生龍的使用量直線上升,到了現在,更是來到每年200萬人次的下載量。

蕭志榥說,2014年到美國參加會議時,發現原來NASA的火箭發射系統是用紅帽的Linux,為了要同時部署約40臺電腦的作業系統,也選擇使用開源的再生龍。

蕭志榥說,自由軟體的好處就是,每位使用者同時也是測試者,如果在使用上發現問題,就會回報開發者,如建議增加的功能等,甚至有些人還會回傳已經改好的補丁檔(Patch),如更新版本時,產生檔案系統無法更新等問題,還有使用者會將修改好的程式碼傳回來。甚至,還有使用者將再生龍從英文版翻譯成各種語言,現在連土耳其與斯洛伐克的語言都有。

蕭志榥說,做開源專案最大的成就是,當使用者寫信來說,企鵝龍與再生龍幫助他們節省了很多時間,就會覺得這工作很有價值。

此外,蕭志榥建議新進開發者,自由軟體就是最好的練兵場所,可以透過在一個自由軟體中,加入一些新功能,而成為自己的專案,就會很有成就感。另外,蕭志榥也建議政府需要帶頭使用自由軟體,如修改共同供應契約,在購買公司的軟體之外,也應增加採購個人開發的自由軟體,才能帶動臺灣開源環境蓬勃發展。

 中華民國軟體自由協會理事長|蕭志榥(stevenshiau) 
 開源資歷  參與開源超過20年,於2003年開始帶領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的團隊開發企鵝龍與再生龍,透過集中管理系統,以節省大量部署Linux作業系統的時間,目前再生龍在全世界每年的下載量達200萬人次,連NASA都在用。

 


相關報導請參考「開源吃掉全世界」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