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3年前,QNAP啟動ES NAS企業級儲存系統開發計畫。深究其中緣由,係因QNAP決心對標國際大廠,將「雙主控」(雙主動式控制器)列入企業級儲存設備的基本配備;期望透過ES NAS發展一系列雙主控產品,支持諸如虛擬化平台、金融交易、醫療資訊儲存等要求「高可用性」、「不中斷服務」的應用場景。2015年底首款產品ES1640dc登場,隔年再推出支援12Gb SAS規格的ES1642dc v2升級版。

自催生ES1640dc以降,QNAP ES NAS發展迄今已屆10週年,期間還孕育ES1686dc(3U16Bay 3.5'')、ES2486dc(2U24Bay 2.5'')等蘊含不同密度的機型,其中後者被定位為QNAP第一款兼具全閃存與雙主控架構的企業級高可用NAS。QNAP產品經理劉人豪指出,QNAP強調「雙主控」不僅是規格列點,更象徵架構層級的可靠性設計,藉由主動-主動(Active-Active)架構,讓兩顆控制器同時處理資料存取、負載平衡與服務交付,順勢提升效能且真正落實不中斷營運。

更重要的,ES NAS搭載基於「FreeBSD系統核心+ZFS檔案系統」的QES作業系統,迥異於一般QNAP NAS採用的Linux-based QTS。但QNAP考量「企業用戶終究會長大」,原採用QTS單控NAS的小公司,隨著營業規模增長,對高可用性儲存開始出現殷切需求,此時若要他們打掉重練擁抱外商品牌,不論金錢上、心理上皆屬重大衝擊。所以QNAP讓QTS和QES保持一致操作邏輯,便於中小企業平滑升級到企業級高可用架構,享有經由ZFS帶來的近乎無限的快照、Snapsync快照同步、區塊層級資料重複刪除、資料完整性檢查及修復…等多重價值。

對QNAP而言,ES NAS磨劍十年,是迎向下一里程碑的淬鍊成長期,更是一個重大開端。今後QNAP將力求儲存技術持續突破,打造更多富含高效能、高性價比的高可用性NAS,甚至不拘泥於雙控架構。同時QNAP將瞄準高速NVMe架構、RDMA支援、GPU Server與NAS高頻寬整合介面、多節點資料同步、分散式快取技術等技術實作目標,發展更適合承載AI應用的新儲存平台。

預定在COMPUTEX期間,發表全新HA方案

劉人豪表示,QNAP不斷思索「是否僅以雙主控實現HA」問題,最終認為儘管對於幾乎不容許停機的應用,雙主控確實能憑藉較快的故障恢復速度,展現莫大存在價值。但若從部署規模、對故障回復的耐受時間等維度來看,有些應用情境其實更適合以較低成本達到一定高可用性,就算故障回復效率稍遜於雙主控,也在可接受範圍。

有鑑於此,QNAP預計在COMPUTEX 2025期間,同步於南港瓶蓋工廠自辦QNAP Tech Summit 2025,屆時將展示兩款非以雙主控為訴求的高可用新品。一是採取主備式(Active-Standby)設計的HA方案,標榜主備兩節點間可達完全同步,即便發生錯誤也能繼續維持資料傳輸。另一是Scale-Out Storage分散式檔案服務,可在3~96個節點範圍區間內進行高彈性擴展, 支援NFS、SMB和S3協議,可以管理cluster、節點和服務 ,服務可以佈在多個節點上,部分節點失效時,服務仍然可以運行,並根據設定的policy進行服務的遷移。

除此之外,有了高可用度並不代表就不需要高效的備份,針對小型企業和入門級大型企業,這些企業在成本、管理和效能上有特定的需求和痛點,QNAP也將發布備份專用機,這是專門用於備份和還原的硬體設備,設計上最大化了效能和空間利用,簡化了管理,並不限於機架式設計。

至於雙主控機種,除近期增添新成員ES1686dc R2外,未來可望推出更多新機。論及可能的走向,一是讓現在定位相近的ES1686dc和ES2486dc,各自專注承載不同儲存媒介,如ES2486dc主攻全NVMe閃存最佳化設計,ES1686dc主打傳統SAS媒介、並保留日後升級NVMe U.3的潛力,為兩者形塑更鮮明的差異化,使ES NAS得以涵蓋更大的市場應用範疇。

另一考慮以例如RDMA結合超高速乙太網路的新型態,取代現行PCI -Express實作方式,翻轉未來雙主控架構,以降低成本、營造更強價格吸引力,爭取更多新客群導入ES NAS。

Edge AI 浪潮中 QNAP NAS 將佔據關鍵利基

論及火熱的AI與GenAI浪潮,QNAP同樣著力至深。劉人豪強調,AI發展重點不限於算力,換言之並非準備一堆GPU Server與內置硬碟就足夠,尚需留意資料管理、儲存、網路等其他重要環節。例如現今Edge AI趨勢儼然成形,可預見GenAI資源將從雲移轉到地,且大量仰賴RAG檢索應用,此時企業即需倚靠高效可靠的邊緣儲存設備。

也就是說,進入資料爆增的AI時代,企業客戶關注的焦點,將從「能不能存資料」逐漸變為「能不能快速、大規模、可靠地處理資料」;所以QNAP正致力從傳統NAS角色蛻變成完整支援AI資料流與分層儲存架構的新定位。QNAP不但是少數長期投入交換器、網路卡研發的儲存廠商,另對於支援Samba、支援WORM、透過磁碟陣列保護資料、權限控制等種種必要條件,可謂駕輕就熟,足以在AI時代發揮更大功能價值。

劉人豪歸納,儲存廠商針對AI與資料海的準備方向大致有三。一是跨平台收納大量原始數據的能力,如QNAP擁有許多具高效能、全閃存特質的機架式NAS,可輕易達成此要件。二是勝任RAG儲存架構的能力,此時QNAP能以高IOPS、低延遲的全閃存產品,並支援25GbE或100GbE高速傳輸,確保資料快速被檢索。三是在軟體層面、可定期自動備份到NAS的S3物件儲存空間,簡化資料備援與還原機制,對此QNAP亦支援無虞。

總括來說,ES NAS在QNAP是獨特的存在,可讓企業客戶以最佳成本結構、最快導入速度,成功建立高可用性架構,支撐關鍵應用運行,堪稱意義重大。未來QNAP將秉持這般初衷,不斷強化硬體與軟體面,協助客戶打造一個長期發展的資料基礎平台。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