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有個震撼全世界的消息,那就是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各國實施進口商品的對等關稅,4月9日正式生效,時值全球經濟局勢出現重大變化之際,各國都在尋找因應對策,最近這段期間,顯然大家已無暇顧及俄烏戰爭、以哈衝突的問題。
以臺灣而言,企業若要將生產製造的產品賣到美國市場,會被加徵32%的關稅,可能受到這項政策影響的產業很多,有公司甚至表示好不容易熬過COVID-19疫情,如今面臨加徵龐大關稅的危機,可能維持4年之久,就像一場沒有病毒的疫情。這樣的比喻看似誇張,然而,後續引發的市場恐慌效應究竟會有多麼巨大,沒人能預測。
全球股市也因為關稅加徵議題,正處於強烈震盪狀態。例如,台股加權指數4月8日收盤18459.95點、下跌772.4點,4月9日收盤17391.76點、下跌1,068.19點。美股標普500指數連續四個交易日都處於下挫狀態。此外,4月9日下午川普突然宣布,這項政策暫停實施90天,即刻生效,而且,這段期間僅實施10%的對等關稅,理由是超過75國聯絡美國希望進行談判且未採取報復行動,但對中國徵收的關稅將即刻提高至125%,當天終場標普500指數大漲474點,道瓊工業指數大漲2962點。
日股4月10日暴漲近3000點,韓股漲了114.14點。
以資通訊產業而言,有媒體綜合各家法人的預測,認為半導體暫時豁免加徵關稅,但網通設備、個人電腦/筆電/伺服器、手機,以及其他電子零件,都會受到相當大程度的影響。
以市場炙手可熱的AI伺服器為例,市場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預估2025年出貨年增率,將從28.3%微幅下修至24.5%,原因是全球政治經濟環境不穩定,可能使原廠委託製造商(OEM)或雲端服務供應商(CSP)趨於保守,延緩實際購置伺服器進度,不過,若是各國祭出關稅報復手段、引發更大規模的貿易壁壘,造成全球通膨或消費力衰退,OEM、CSP可能會更進一步減緩布建AI伺服器的腳步,屆時出貨年增率會再縮減至18%。
稍早有分析師認為電子代工大廠將被迫加速美國製造,過去幾年已有些廠商正在著手進行,對於尚未至美設廠的業者而言,可能還在考量該跟進或想其他辦法。
若是手機和筆電,由於供應鏈複雜、毛利低,終端組裝赴美機率低,業者認為可能會由供應鏈、品牌及消費者分攤關稅成本。
至於軟體與雲端服務方面,臺灣出口至美國的軟體可能會受到32%關稅的影響,臺灣的雲端服務廠商是否會受到衝擊,目前尚未見到有分析師談論影響程度。
因應這項變局,所有廠商正在思考許多降低風險對策,但顯然單靠分散供應鏈已經無法因應,分散市場已成為勢在必行的作法,而且,更令人擔心的是,美國對等關稅也將引發各國調整關稅的策略,如果廠商決定將需要支付的各種關稅成本轉嫁至客戶、消費者身上,也可能造成產品價格飆升,進而降低採購意願。
持續觀察全球經濟情勢變化之餘,企業看來只能見機行事,多數可能會認為採取保守穩健態度,然而,在救亡圖存之餘,組織積極推動轉型的腳步不應就此停歇,單靠維持既有做法,恐怕很難抵禦市場變局,持續投入IT科技創新仍是一條可行之路,因為能夠藉此提升品牌、產品、服務的競爭力,可提供更多業務營運的靈活度,替未來發展帶來更多機會選擇空間。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5-04-28
2025-04-28
2025-04-28
2025-04-28
2025-04-29
2025-04-28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