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警政署資訊室主任蘇清偉

如今警察宛若真實版的機器戰警,拿起行動警察M-Police,就可以透過人臉辨識系統,來尋找通緝犯、確認酒駕肇事人身分,或查詢記憶嚴重退化的失智老人家的姓名與住址等,通通不到10秒鐘。

內政部警政署資訊室主任蘇清偉指出,警察通常在盤查通緝犯或是酒駕肇事者,要求他們出具證件時,而這些嫌犯在拒絕出具證件的情況下,往往會使用親戚的個人資料,來謊報身分證字號與住址等,提高警察辦案的難度。

而如今,警察在科技幫助下,大為提高辦案的效率,如透過運用人臉辨識功能,向當事人拍一張照片之後,在不到短短10秒內,能夠很快地知道當事人的姓名、身分證字號、住址與電話等,甚至也可以查詢此人是否有前科紀錄。

另外,由於臺灣老年人失智症的比例越來越高,平均一天會發生多起失智老人家迷路的情況,不過,因為當事人已經面臨嚴重記憶退化,甚至連自己是誰都不曉得。

過往,警察要幫忙迷路的失智老人家,從先將老人家帶回派出所休息之後,只能不厭其煩,重複地詢問其相關資料,最後雖約略得知姓名,但將此姓名利用電腦查詢系統比對,卻仍然一無所獲。只能再聯繫附近的鄰里長,或者進一步聯繫社工協助,而這一連串的過程,平均要花上約4小時,而且,還時常效果不彰。

如今,警察拿起行動警察M-Police,就能夠利用人臉辨識功能,對著老人家拍一張相片,不到10秒鐘,立刻顯示出當事人的姓名、聯絡電話與住址,以能夠協助這一些罹患失智症的老人家聯繫親人,找到回家的路。

這一套人臉辨識系統,警政署於2010年開始找尋合適的技術與廠商,剛開始由於前科犯再犯的機率比較高,故用這一些人的照片等作為評測基礎。警政署在測試多家公司的人臉辨識技術之後,發現日本NEC公司的技術,在辨識臺灣人的臉孔上面最為精準。

蘇清偉說,警政署要運用這一套人臉辨識系統,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取得其他單位的資料,除了辨識前科犯外,警政署也希望能夠辨識出全臺灣人的身分,由於戶政司掌握全臺灣人的身分證相片與個人資料,而著手和戶政司溝通取得相關資料的可能性。

蘇清偉說,這一路走來十分困難,不光是戶政司對於要向警政署釋出具有高度個人機密的國民身分證相片與資料,存有高度疑慮,且由於個資法規定,政府單位要跨單位取得人臉的身分證相片等機密資料,需要經過單位最高階長官同意,也就是需要取得內政部長的同意,才能夠順利取得相關資料。

警政署為了要說服戶政司提供相關資料,積極地說明用途,並主動並訂定了「國民身分證相片影像資料使用管理要點」,承諾警察在職務權限範圍內,需執行為民服務,如協尋失智老人、查證民眾身分及協助犯罪偵查等法定職務,有必要查詢,並經當事人同意後,才可以依規定使用。

整合全臺灣近7萬支路口監視器

各縣市長為了積極打擊犯罪,開始廣設監視器,自4年前開始,警政署為了能夠追捕在全臺逃亡的通緝犯或偷車賊等,開始整合全臺19個縣市,超過7萬支監視器,供警察不再受到轄區限制,而能夠跨區調閱監視器影像。

蘇清偉指出,現在各縣市監視器影像都儲存在當地的警察單位,早期警察要調閱監視器資料往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如果嫌犯偷取贓車後,從雲林開始一路向北,逃到臺中再至臺北,這樣一來,警察就要同時追蹤多個縣市的監視器影像。

當警政署整合完成全臺監視器,以偵辦偷車案件來說,警察找出偷車嫌犯之後,能夠透過監視器的影像,沿路追查嫌犯的行蹤,再用辨識技術,先辨別影像中人的性別,或者如在1小時的影片當中,若只有10分鐘有人經過,也可以用電腦軟體辨識出來。

他指出,這樣一來,警察原先要檢查長達1小時的影片,現在只要看10分鐘,能提高警察的辦案效率,而且,電腦軟體除了能夠辨識人的活動情況之外,也可以辨識車牌,供警察搜尋正在通緝的車輛。

蘇清偉說,過程中,如何整合全臺19個縣市的監視器調閱系統,就是最大的挑戰。每一個縣市的監視器影片調閱系統,分別都是個別委託不同的外部廠商製作,導致各縣市的軟體環境甚至是網路連線方式皆不盡相同。

為了打造跨縣市的雲端影像調閱系統,全臺各警察資訊單位還得交出調閱監視器的軟體開發套件(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許多相關單位因為彷彿整套核心被人取走,都存有疑慮。

另外,各縣市的財政狀況不相同,有一些縣市光要維持監視器的妥善率就是很大的挑戰,更遑論整合之後,原本只需服務地方轄區的資訊單位,現在得應用來自全臺各地的查詢需求,更是加重資訊單位的工作量。但他認為,「警察有轄區,但是犯罪沒有轄區」,各縣市政府的警察機關勢必要合作,才能進一步提高警察的服務品質。

警政署花了超過很多時間,到每一個縣市協調,才能夠逐漸地將全臺近7萬支監視器背後的每一套系統整合為一。

打造全臺毒品資料庫,整合高達31項相關資料

除要監視器影像集中整合外,警政署也要建立全臺集中化管理的毒品資料庫,整合近31項不同類型的資料源,例如,保三總隊的貨櫃出入資料,調查局掌握的毒品資訊,甚至也包括了教育部中輟生資料,海關查緝毒品的資料等。

他說,從個別單位的立場來看,難以看出上述資料之間存在哪一些關聯,不過,一旦將這些資料全部都串在一起,就可以經由互相比對,找出關鍵而且有用的資訊。

甚至,未來警政署也規畫要將資料與影像檔案皆整合之後,打造一個警政巨量資料分析平臺,他進一步說,為了要進一步強化警政署的大數據分析戰力,目前計畫將資訊人員送往外國訓練,以培養出更多位資料科學家,以避免未來面臨到「現在空有金礦,卻沒有人挖礦的情形。」

預計今年開放各地交通事故相關資料與圖資

警政署持續整合各地方警察局的資料之後,他說,這些資料應該要開放出來,才能發揮比較大的價值,預計今年要開放出全臺灣的全年度交通事故相關資料,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與發生的原因等,並且也將發生事故地點的圖層也開放出來,供民間運用。

不過,他說,資訊單位如何鼓勵業務部門開放資料,也是一大考驗。各業務單位要著手開放資料時,也會同時思考這項業務對於該單位會產生哪些不好之處,因此,資訊單位不能夠光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說服業務單位,而是要充分運用同理心,幫助他們找出實際能夠得到哪一些益處。

舉例來說,當警察交通大隊將交通事故相關資料開放出來之後,警察就可以運用這些資料,和縣市政府的交通局說明,哪些地方由於路面不平,或是信號故障導致容易發生交通事故,並通知交通局處理。一旦交通局理完之後,也成功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的事件數量,警察也能夠因此提高績效,而呈現出雙贏的局面。

因此,蘇清偉說鼓勵警政署資訊中心的IT人,都要到業務單位歷練,到第一線縣市警察局擔任資訊中心主管,才能夠對於業務單位的行政流程與工作內容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站在業務單位的角度,幫助他們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法。

蘇清偉在警政單位20多年以來,也得出整合政府各單位多種不同資料的心法,他說,最關鍵的是,資訊首長要具備強大的意志力,不斷地和其他的政府單位一次又一次地溝通協調,若這一次失敗了,要自我檢討失敗的原因,並且找出改進的方法,不可以因為一次失敗就放棄。

也就是說,資訊主管一定要有持續力,一旦堅持下來,對方看到主管非常有企圖心,時間久了有一些人就會讓步,他說,「永遠不放棄,並且堅持下去,時間久了就會有成效。」

未來,蘇清偉也擬定了多項計畫,他說,警政署計畫進一步擴大人臉辨識功能,正在思考在每年春天舉辦的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的入口處,進行人臉辨識,供警察能夠掌握進出的人口身分,若辨識到煙毒前科犯進入,警察就能夠比較快地掌握現場的情況,以確保民眾的安全。

為警察安裝智慧手環,24小時測量身體狀況

警政署未來也要強化物聯網應用,來保護警察的健康與安全。他說,外勤警察經年累月需要24小時輪班,長年日夜顛倒下來,導致心臟容易產生問題。因此,他計畫幫每一位外勤警察配置智慧型手環,以監測警察的心跳與血壓等,一旦發現某一位警察生理數據異常,就能夠協助警察及時通報醫院,以盡早檢查與治療。

蘇清偉參與警政工作長達20多年,曾經在刑事警察局擔任組長,參與警察第一線的工作,也曾到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擔任資訊室主任,如今在警政署更進一步掌管全臺灣警察機關的資訊中心,他說,管理上最重要的是要和員工站在一起,並且善待員工,若採取很嚴厲的管制手段,反而對他們形同壓迫,而無法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不過,他也告誡員工,若發現問題,一定要在第一時間通知主管,如果發現問題卻不立刻回報,就要自己妥善解決問題,否則需自行承擔一切的後果。

 

 CIO小檔案 

蘇清偉

內政部警政署資訊室主任

學歷:交通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

經歷:大學畢業於中央警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後,再到交通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取得碩士學位,曾經擔任警政署與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多項要職,自警政署擔任刑事警察組長後,2011年進入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任資訊室主任、保安警察大隊大隊長,現任警政署資訊室主任。

 

 機關檔案 

內政部警政署

● 地址:臺北市忠孝東路一段7號

● 成立時間:1972年7月15日

● 主要業務:執行全國警察行政事務,統一指揮及監督全國警察機關執行警察任務

● 員工人數:734人

● 年度預算:約200億元

● 網址:www.npa.gov.tw

 

 資訊部門檔案 

● 直屬主管:警政署長陳國恩

● 資訊部門名稱:資訊室

●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主任

● 資訊部門分工:系統管理科、作業設計科、前瞻應用科、資訊安全科

● 資訊部門人數:111人

● 每年IT預算:約3億元

 

 IT部門大事紀 

● 2007年:建置行動警察M-Police系統

● 2011年:導入人臉辨識系統,協助犯罪偵查工作

● 2012年:推動警政雲專案計畫

● 2012年:開發警政服務APP軟體提供民眾下載使用

● 2016年:開展警政巨量資料分析與應用專案計畫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