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在我們連續第2年的臺灣企業儲存應用調查中,既有讓人感到沉重的結果,也有讓人驚喜的結果。
首先,不讓人意外的是,企業依然必須在有限的儲存投資下,來設法應付持續增長的資料量。
其次,在新興儲存架構的導入方面,不同領域的表現好壞互見,相較於去年的調查結果,部份領域陷入停滯,但也有部份領域出現讓人驚訝的高成長。
日趨嚴苛的儲存管理環境
如同多數人的意料,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在儲存方面的投資相較於去年與前年並沒有增加,平均儲存方面的預算都維持在200多萬元。但另一方面,企業保有的資料量,則維持著與去年相當的27%成長率,差不多是每年增加3成。
把這兩個數字放在一起,便意味著企業必須在相同的維運資源下,設法處理增加3成的資料量。
以每年資料量成長3成的速度,3年後總資料量便會翻升一倍,但若所能獲得的經費仍然不變,顯然將給企業既有的儲存基礎架構帶來極大的壓力。面對這樣的情況,解決辦法只有設法擴大儲存投資,或者是藉由新興儲存技術的幫助,以新的架構來因應資料儲存與管理需求。
不同新興儲存架構的發展消長
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既然無法改變儲存投資停滯的先天形勢,那就只能從改變儲存基礎設施的形態下手,例如透過新興儲存技術讓儲存基礎架構轉型,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來管理持續高漲的資料量。
因此新興儲存架構在企業中的滲透率,也是我們調查的重點項目。在我們調查涵蓋的4大新興儲存架構——軟體定義儲存、快閃儲存、公有雲儲存與超融合架構,雖然應用面向與技術路線各有差異,但共通的目的,都可概括為以更有效率、更簡便的方式,來幫助企業管理與保存越來越龐大的資料。
而在臺灣企業對這4大新興儲存架構的應用來說,從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出的趨勢,相較於去年,軟體定義儲存與快閃儲存的發展有所停滯,公有雲儲存與超融合架構則有極顯著的成長。
在去年的調查中,軟體定義儲存與快閃儲存在企業儲存的占比,都在10%出頭,當時企業預計一年後可望增加到20%以上。不過實際到了一年後,2018年的調查結果顯示,這兩種新興架構並沒有實現去年預期的成長,今年在企業儲存中的占比還是只有10%出頭,讓去年的預計顯得過於樂觀。
不過在公有雲儲存與超融合架構方面,情況便完全不同。在公有雲儲存方面,去年的滲透率便已頗高,已有2成企業採用,但是在企業儲存總量的占比並不高,只有9%。而今年的公有雲儲存在企業儲存的占比則一舉提高了5成,達到14%。
最讓人驚訝的是超融合架構,在去年的調查中,在企業的滲透率低得讓人驚訝,只有5%企業採用。但不過隔了一年,今年企業導入超融合架構比例便一舉突破10%,實現了翻倍的增長。
企業儲存轉型不會停止
從總量來看,這些新興技術在臺灣企業的滲透率,以及在整體儲存中所占的比例,都還很有限,傳統儲存架構依舊是臺灣企業儲存服務的主力。但無由於企業的儲存投資難以有所增長,若繼續沿用傳統架構,顯然將無法因應未來越來越嚴苛的應用環境,只有藉助新興儲存架構才能克服未來的儲存管理挑戰,所以企業藉助新興技術所推動的儲存基礎架構轉型,儘管進程不如預期迅速,但仍會繼續下去。
問卷執行說明
iThome 2018企業儲存大調查從9月21日∼10月20日進行網路問卷,針對IT主管、IT維運人員、儲存相關人員進行調查。回收878份,有效問卷510份(510家企業)。
熱門新聞
2024-12-16
2024-12-13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3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