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代幣發行〔或初次貨幣發行(initial currency offering,ICO)〕是近年興起的一種透過公開發行加密代幣/貨幣來籌募新創公司資金的眾籌模式。第一個ICO是由MasterCoin在2013年所發起。該計畫希望發展出一個將比特幣區塊鏈作為單純分散式帳本(disfributed ledger),於其鏈上再加上一層可支援各種次世代比特幣貨幣交換的交易層。短短一個月內,MasterCoin就募得5,120個以太幣,大約值50萬美元,這樣的成績遠超過大家的預期。Mastercoin於ICO取得資金的成功,也促使其他區塊鏈開發者紛紛開始發行ICO籌資。
另外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以太坊。以太坊在2014年7月發行以太幣。 2018年1月,以太幣首次以每個超過1,000美元的價值,成為世上第三個總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加密代幣(其他兩個分別是比特幣和瑞坡幣)。
ICO和IPO的異同
ICO容易使人與公司首次公開上市發行股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產生聯想,但其實ICO和IPO是非常不一樣的。IPO的制度,是針對中大型、已連續幾年獲利,需要較大量資金的公司所設計。由新創公司到上市,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通常創投(VC,或稱風險投資)投資新創公司的獲利退出,要經過8至10年以及多次的增融資,才能上市IPO。新創公司一般透過階段性風險投資,使公司逐步擴大,募資金額也逐漸提高。公司業務逐步擴大的同時,也透過資本市場逐步擴大募資額度,等到具有相當規模才能申請上櫃上市。
ICO則是公司提出一個好點子,向潛在顧客或投資人募資,以購買代幣來鼓勵創新、預購產品服務以降低未來購買成本,或是投資計畫預期獲利。
ICO和IPO最大的差別在於,IPO公司須能證明自身已可持續獲利,且已達上市規模才能發行,其發行過程繁雜、成本高。反觀ICO團隊,大部分在發行ICO時,不但還未獲利,絕大多數都還只有一本精心設計的白皮書和網站,甚至有些團隊連公司都還未成立。對大多數公司而言,ICO的成功只能算是挑戰的開始。
創投與IPO制度面臨轉型挑戰
經過近百年的演變,各國IPO的發行條件都變得相當嚴格,除了公司要有連續幾年獲利經歷、市值超過某些門檻、財報要由會計師認證並公開外,還須滿足許多資訊公開和監理條件。
ICO的優勢
ICO有許多顛覆性的優勢。第一,對追求高報酬但高風險投資的創投來說,ICO投資模式讓投資者在短期內即可獲利退出,較之過去可能須耗費長達8至10年,擁有極大吸引力。
第二,對投資大眾而言,等到公司股票上市,爆發性成長時期早已過去。ICO讓一般大眾也有機會參與過去被排除在外之早期高風險高報酬的風險投資。
第三,對創新者而言,利用區塊鏈募資,可節省許多傳統募資的步驟。
向小型投資者(retail investors)發行的代幣往往不須放棄任何所有權或經營權,代幣的價格也能夠反映其相關產品服務於基本價值以上的流動性和技術溢價。同時,透過發行代幣及代幣經濟激勵,可以鼓勵價值鏈夥伴貢獻,並吸引全球潛在用戶參與服務或產品的價值創造或提供需求,達到需求驅動製造的工業4.0願景。
第四,對潛在用戶而言,能以代幣形式用較低廉價格取得未來服務權,代幣本身也可能會增值,還可以在適當時機轉賣獲利,可以當作活化資金投資的一個選項。
第五,對投資產業來說,ICO有可能解決IPO資本市場高門檻、高維護成本的挑戰,未來可能會顛覆整個風險投資和證券市場。
未來ICO的自律與監理發展
區塊鏈創新團隊要成功,一定要符合規範,但監管規則也須因應產業快速變化的特性改變。最好的方法是把ICO定位在眾籌與上櫃之間,並透過自律組織,共同訂定業者的最低行為準則。在取得主管機關同意後,以自律模式積極保護消費者權益、排除系統性風險,並阻擋詐欺者介入。臺灣金融科技協會在2018年5月,與立法院區塊鏈發展連線共同宣布成立台灣區塊鏈及加密貨幣自律組織(SRO),並於同年完成加密貨幣交易所的行為準則,就是希望在ICO 的亂流中創造出一股清流。
ICO在2017年中到2018年3月,經歷了一段瘋狂割韭菜的亂流後,逐漸趨於平靜(進入熊市)。2018 年4 月後,各國監管機關紛紛發出警告,亞洲的韭菜也快速枯竭,造成只有非常少數與現有產業需求結合的ICO 才能募到資金,但同時專業投資人也開始進入。2018年7月起,加密貨幣幣值大幅滑落,往後比特幣降到3,000美元以下、以太幣降到100美元以下,可能性均高。
人工智慧的欺詐檢測及預防工具的出現
數位經濟的特點之一是在數位世界凡走過必留痕跡。臺灣金融科技公司(Fusion$360)是以AI技術投入區塊鏈與ICO產業分析的公司。其KYCICO工具對ICO團隊運用AI技術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包括白皮書的內容、里程碑合理度、達成現狀、代幣經濟設計模式、投資回饋模式等內容。隨著區塊鏈應用產業的擴大,未來將會有更多公司投入以人工智慧技術來分析應用團隊的智產價值與計畫落實能力,及透過欺詐檢測與預防工具,提供投資評等,降低投資人風險。
這一波ICO泡沫,將對ICO模式造成巨大衝擊。過去的ICO模式,幾乎已是窮途末路。機構投資人一般除了功能代幣外,也對股權代幣抱持著高度興趣。許多人因此預測,2019年會是股權代幣年,將有更多的團隊以美元或其他法定貨幣募資,而不只是以代幣進行。好消息是,好的團隊在這波新的熊市中反而較易出頭;而傳統創投的介入,也會加速ICO模式的演變速度並使之漸趨合理化。未來也將有更多企業及傳統產業慢慢加入AI與區塊鏈應用行列。然而,由於大部分傳統產業也缺乏AI與區塊鏈人才與專業能力,一個新的服務產業將快速成形。AI與區塊鏈業者和傳統企業結合,共同開發新解決方案,如需求驅動的智慧製造、智慧物流、供應鏈優化、供應鏈金融、新健康、新零售、新金融等應用,共同發行加密貨幣、推動跨產業整合服務等,則會成為新興產業。
未來的ICO可能不會是前述提到的任何一種新模式,而是一種混合型的模式。臺灣金融科技公司倡議,在早期階段應該用較小規模、回歸價值根本、不需大量時間及成本,向具專業知識或經認證投資者私募的模式。例如臺灣金融科技公司為ICO 2.0所設計的FirstMile私募平台,利用AI技術自全球區塊鏈團隊中精選出適合的團隊,與經過篩選的專業或已信用認證的投資者形成一個價值圈,透過以其分析專家對團隊做出評估報告,提供給投資者參考,團隊也可減少募資的資源和人力的消耗,以聚焦在模式的創新與技術的研發。(摘錄整理自《代幣經濟崛起》)
代幣經濟崛起:洞見趨勢,看準未來,精選全球50則大型區塊鏈募資案例
王可言、李漢超、林蔚君/著
聯經出版
售價:390元
作者簡介
王可言
臺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臺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亦為台灣區塊鏈產業自律聯盟共同創辦人。
李漢超
亞洲大學人工智慧暨區塊鏈國際產學聯盟策略長、臺灣金融科技協會區塊鏈工作組召集人,臺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林蔚君
亞洲大學副校長,美國運籌及管理科學學會院士。曾任INFORMS國際事務副總裁、資策會數據科技與應用所所長等職。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9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28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