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變,卻能帶來大改善的例子,讓人想起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支夠長的槓桿,我就能撐起地球。」聰明的重新設計工作,就是要找到那個支點,並以聰明的方式來利用它。這就是聰明工作,如此一來才能事半功倍。
是否職位較高的人才能重新設計工作?我們的研究發現,其實大多數的人都做得到。根據我們的調查,不論職位高低,或是資歷深淺,重新設計工作的能力都不相上下。
重新設計工作,你也可以
整體而言,各行各業的人都能夠重新設計他們的工作。當然,資淺的人能重新設計的空間較有限,主管階級能改變的範圍較大。
儘管如此,絕大多數的工作都賦予你一定程度的自由來決定要做什麼,以及怎麼做。重點只在於,怎麼改變最能創造價值?我們再來看看兩個重新設計工作的實用技巧。
找出痛點
要尋找重新設計工作的機會,你可以從「痛點」下手,也就是困擾很多人的棘手問題。
45歲的卡門是商業分析師,在總部位於紐澤西的壽險公司工作。她必須處理公司保險代理人的薪資,而這些保險代理人分布在全國各地。多年來,她協助這些保險代理人處理所謂傷病的第三方賠償,其中涉及很多繁瑣的步驟和稅金的申報。卡門幾乎每天都會接到來自保險代理人的抱怨電話,整個申報過程對他們來說就像迷宮一樣,文件常常就這麼卡住,因而火冒三丈。
這就是一個痛點。
有一天,卡門覺得實在忍無可忍,於是請公司電腦程式師幫忙簡化申報流程。後來,「我們把這個複雜的系統簡化,變成單一使用者介面,讓使用者只要點擊幾下就完成了,系統就會自動分類。」現在,保險代理人登入這個系統,只要幾分鐘就可完成申報作業。卡門在重新設計工作方面的表現獲得最高分(7分),在我們研究的5,000人中排在前15%。
如果你能發現痛點,幫助同事、顧客和供應商解決讓他們深感苦惱的問題,你的工作就能創造很大的價值。人愈痛苦,就會叫得愈大聲。一旦有了解決辦法,讓人得以離苦得樂,你創造的價值就愈大。
問笨問題
有時,我們因陷在某個既定的想法或方法中,因此想像不出重新設計工作的好點子。我們都認為鐵錘是用來把釘子釘到牆上的,這就是鐵錘的用途;學校教室是教學的地方,而老師則是站在教室前面講課的人,而非像教練一樣幫助個別學生。但真的是這樣嗎?
如平克(Dan Pink)在《動機,單純的力量》一書所言,我們很容易陷入「功能固著」的心理,因為受制於先前經驗,自覺或不自覺的認定某種東西只具有特定功能,因此會固著於以前的做事方式,無法跳脫束縛、解決問題。
我們必須甩開熟悉的枷鎖,用新的眼光來看為什麼事情要這麼做,以及是否有更好的做事方式,才能重新設計工作,並帶來更大的效能。要怎麼做呢?從問「笨問題」開始:
為什麼報告要用很多投影片?為什麼要在星期一早上開會?為什麼我們要報帳?為什麼我們要進行年度績效評估?
一旦你養成問笨問題的習慣,就會常常思索「如果這樣,會怎樣」的問題。問笨問題加上「如果這樣,會怎樣」的思索,就能讓你破除習慣的束縛、突破思考的盲點,想出重新設計的妙點子,提升績效。
今天,很多人的工作方式依然和工業革命之初無大差別。
然而,現在科技正在顛覆工作的傳統思維,有愈來愈多人不想像過去一樣工作,並質疑該怎麼做才能更不費力,成效卻更好。在這個不斷變動的時代,一家公司只有藉由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才能超越其他公司。個人也一樣,必須藉由工作創新,才能有突出表現。
重新設計工作的人,會努力做對的事,並把事做對。在我們的研究中,表現最傑出的人都知道關於改變的基本道理:不能一件事還沒做完,就急著進行下一件。但一旦你做了改變,就必須堅持下去,精益求精。
打動人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現代職場,能為自己的目標喉舌,以求取所需的支援,只是眾多人際互動技巧之一。很多人都以為,必須先提出理性訴求,別人才會支持我們的計畫和目標;運用邏輯和數據,詳細解釋為何要進行這樣的案子,才能贏得贊同。
一般人很容易落入更賣命工作的苦勞模式中,以為用更多的電郵、投影片、文件、報告和數據來淹沒對方,就能成功說服。然而,如果別人不聽你說,或是根本不接收你的訊息,你講再多遍,也只是白費工夫。
在研究中,我們發現,各行各業的高績效人士通常不會先把理性訴求搬上檯面,他們會採取幾種說服策略,來推動自己的點子與提案。他們用聰明方法說服,不用蠻力來使人屈服。善於說服、激勵他人的人,除了會講理,最重要的是能夠擄獲人心。不少研究也指出領導人在提出願景、目標或計畫時,必須讓人感到興奮,才能贏得真心支持。
根據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的研究,恆毅力(grit)是一種追求長期目標的毅力和熱情;為何有些人可以成功,其他人不行,關鍵就在恆毅力。
在我們的研究中,說服高手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之中,也會利用恆毅力來克服阻礙,但他們不是只會埋頭苦幹,使盡全力去克服困難,而是利用策略來聰明化解歧見,打動人心。
懂得打動人心,並運用巧毅力,別人才會更願意支持你,助你達成目標。在我們的5,000人研究中,在說服方面表現最好的人,比起不善於說服者,績效排名領先15個百分等級。
在我們的研究中,不管什麼職位,位居經理人或只是基層員工,能在打動人心和運用巧毅力兩方面獲得高分的人,績效表現都十分傑出;但如果只有一方面表現佳,績效就沒有那麼好了。由此可見,只要用對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在組織內推動新點子、發揮影響力。
要打動人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同時激起他人的負面情緒以及正面情緒;讓人對現況失望,但同時對未來感到興奮。
華頓商學院教授博格(Jonah Berger)在《瘋潮行銷》一書探討網路上訊息的傳播,特別是挑起「高喚起情緒」的重要。這種情緒會「使人進入啟動狀態,心跳加快、血壓上升,準備行動。」
興奮與歡喜,以及焦慮與憤怒,都屬於高喚起情緒,而滿足與悲傷則是低喚起情緒。博格與行為經濟學家米爾克曼(Katherine Milkman)研究在《紐約時報》發表超過三個月的文章,發現如能成功引發讀者的高喚起情緒,文章登上電郵轉傳熱門文章榜的比率,比喚起其他情緒高出24至38%。讀者會因這些高喚起情緒而採取行動,博格下結論說:「讓人瘋狂,別讓人難過。」
要說服他人,就不要讓人傷心或自滿;讓人興奮或生氣,才能促使人改採新行動。
為了打動人心,並獲得他人支持,你必須激起他們的高喚起情緒,讓他們對現況感到焦慮,同時對你提出的目標感到歡喜、興奮。如果你能成功激發出這樣的情緒,就能說服別人,跟隨你的領導。(本文摘錄整理自《高績效心智(暢銷新編版)》,天下文化提供)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書名 高績效心智:全新聰明工作學,讓你成為最厲害的1%(暢銷新編版)
莫頓.韓森(Morten T. Hansen)/著
廖月娟/譯
天下文化出版
定價:500元
作者簡介
莫頓.韓森(Morten T. Hansen)
加州大學管理學教授,也在法國歐洲工商管理學院、蘋果大學任教。
三度入選「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被譽為「管理學界最有影響力的聲音」,是研究企業績效與個人表現的世界級權威。曾任教於哈佛商學院,和《從A到A+》作者柯林斯合著國際暢銷書《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也曾在波士頓顧問集團任職,為全球企業提供諮詢服務。
史丹佛大學商學院博士,曾獲傅爾布萊特獎學金資助,研究論文多次獲獎。經常受邀到各國演講,協助企業、經理人和工作者有更傑出表現。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