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過去政府已經花了2年的時間推廣政府雲(G-Cloud),但是方向過於偏重雲端產業為臺灣經濟帶來的的產值效果,反而忽略了政府雲本身應該為政府部門與公務人員帶來的價值。未來政府雲的發展方向,價值遠比產值更為重要。

政府雲評選標準:價值>產值

什麼樣的政府雲能有最大的價值?這就和方便、安心、信任感等議題密不可分。簡言之,也就是要做到「施政有感」。

舉例而言,前一陣子,不論是豬肉或者是雞肉,都受到瘦肉精與禽流感的影響,導致肉品價格大崩盤,因為民眾不知道哪一個攤位的豬肉或雞肉是安全的,對於肉品安全感到恐慌,反而什麼肉都不敢買。想吃肉的民眾買不到安全的肉品,賣肉的肉販無法證明肉品的安全性,在有行無市的情況下,肉品價格勢必崩跌。

這時候,如果政府已經建立了一個食品雲,並能依法要求所有食品都具備產品追溯機制,一旦民眾對於特定食品的安全有疑慮,政府就可以透過食品雲,以公權力追溯這些有安全疑慮的產品流向,並且要求強制下架,這樣就可以確保市面上販售的產品都是安全的。

即便民眾因特定事件對肉品安全有疑慮,只要有嚴格的食品追溯機制作為後盾,恐慌頂多一天的時間就過了,民眾可以吃得安心,肉品價格也不會大跌,這就是一種雙贏的作法,也是能直接讓民眾感受到政府施政的作為。至於產品履歷則可用於高價的食品上,作為產品的加值。

要從民眾感受和施政有用的角度切入,未來政府雲的推動方向,就要偏向SaaS(軟體即服務)的雲端應用模式,這樣比較容易看到政府雲帶來的價值。

不過,PaaS(軟體即平臺)也是另外一種可行的政府雲應用模式。政府有些既有應用,例如,許多政府和民間單位都有建置的GIS(地理資訊系統),就可以透過Big Data(巨量資料)的資料分析後,進一步產生更高的應用價值。

雖然政府的防災救災單位已經有很好的地理資訊系統,但各部門掌握的GIS資料都沒有釋出,反而是Google Maps和Google Earth成為GIS的共通應用。政府可以彙整各方GIS資料,去除敏感性資料後,打造出一套高標準的GIS共通資料平臺,供大家使用。

依優先順序來看,政府雲將以SaaS為主,其次為PaaS,未來除非在推動SaaS或PaaS的過程中,發現有建置IaaS(基礎建設即服務)的必要性時,政府才會自行建置IaaS,不然,政府雲並不排除使用民間提供的公有雲服務,但前提在於必須符合政府雲端機房作業規範。

公開資料的加值重點在客製化和個人化

除了雲端趨勢外,公開資料(Open Data)是另一種國際潮流趨勢。不過,政府部門同樣要思考,政府資料公開後,到底可以產生什麼價值,要釐清政府公開資料的意義。

政府原本就會因施政所需,而收集許多資料,這些資料若能彙整,以一個可以提供系統對接的共通資料標準(至少是XML格式),由政府以免費或酌收工本費的方式對外開放,除了適度讓政府施政更公開透明外,還可以刺激民間發展有創意的資料加值應用,帶來其他的經濟效益。

公開資料的加值應用重點在於客製化和個人化。只提供官網上的制式資料,不會吸引人,更不會帶來任何的經濟效益。臺灣目前就有許多公民營單位,已提供了各種不同的觀光資料,但是這些觀光資料大多是單向式、官網式的資料,往往無法滿足個人所需。

如果,有一個網站可以先匯集全臺灣所有公開的觀光資料,民眾可以在網站上,依照自己的行程需求,客製個人化的行程表,整個行程的資料還可以下載到手機,還可以在手機中,帶入更多當地的例如天氣、美食甚至LBS等資訊,那麼勢必會吸引人使用。這種公開資料的加值應用,因為具有客製化和個人化的特色,才會吸引人使用,帶來經濟效益。

臺灣政府資料公開還處於剛開始的階段。首先,要突破公務機關不願意釋出資料的保守心態,必須要創造公開資料如何有利於人民的情境,來說服公務機關樂於分享資料。

其次,當資料公開後,使用者就會開始要求資料的正確性,但有些公開資料必須透過一再地驗證後,才有辦法達到足夠的正確性。因此,如何透過免責聲明保障公務機關,只要是已經盡力確保資料正確性,即使部分資料有不正確之處,釋出資料的公務機關也不須負擔損害賠償的責任,這對於政府的資料公開,才會有正面的幫助。

 

政府雲的推動必須從民眾感受和施政有用的角度切入,為了證明政府雲對政府機關和公務同仁帶來的價值,將會偏向SaaS(軟體即服務)的雲端應用模式為主。——行政院政務委員 張善政

 

張善政

取得美國康乃爾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學位後,回臺灣大學擔任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後來歷任多項公職,包括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家高速電腦中心主任,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企畫考核處處長。2000年到民間企業任職,擔任宏碁公司電子化事業群副總經理,2010年擔任美商Google公司亞洲營運總監。2012年2月16日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