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水里鄉永興國小老師江明勳(圖片來源/iThome)

在南投縣水里鄉有一位小學老師,4年來寫了8百多篇部落格文章,只要是學校上課的日子,每天一篇,從不間斷,累積超過85萬字,幾乎像是寫了一部紅樓夢。就像紅樓夢道盡了人生百態一樣,這個部落格分享了各式各樣的資訊教學經驗。

舉凡資訊、英語、自然和社會等科目使用資訊融入教學的創意點子,或是各種軟硬體、教材教具的資訊運用與活動設計等,在這個部落格上通通都有,光是電子白板應用就寫了89篇介紹,最新話題則是當紅的iPad應用。

畢業於臺南師院數理系的江明勳,1994年和同學沿著濁水溪岸開車,一路尋找願意提供宿舍的學校,來到了南投縣水里鄉的永興國小任教,一待就是16年,從資訊課程,也慢慢教了其他如英語、社會、數學等科目。

因為擅長電腦技能,江明勳在2003年時參加教育部深耕團隊,擔任資訊課程的輔導員,在4年內跑遍了南投縣每一間中小學,協助這些學校發展資訊課程。

但是,計畫結束後,江明勳卻覺得很挫折。因為受訪學校大多以接受督導的態度來面對輔導員,只會呈現最好的一面,而不願意透漏實際遭遇的困難,再加上團隊中包括了七大教學領域和資訊課程共8位輔導員,每個輔導員只有八分之一的時間能上臺分享,時間非常有限。江明勳空有熱情想要幫助這些學校,卻無法真正發揮效果。

江明勳說:「我有很多好的經驗和做法,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告訴輔導學校,所以,我決定開始寫部落格,分享給對資訊外行但有興趣使用的老師。」

用部落格分享資訊融入教學經驗

所以,他從2006年8月30日開始寫文章分享自己在教學上運用電腦科技的經驗。當時很多老師很少上網瀏覽網頁,只會接收電子郵件,所以,剛開始江明勳透過電子郵件發電子報的方式來分享,只要是學校上課的日子,每天寫一篇,透過電子郵件寄給他知道聯絡信箱的每一個老師。

除了發電子報以外,江明勳也會同步將內容做成網頁,放到他自己的網站上。為了擔心老師不願意看,剛開始先以介紹好康的網路資訊為主,例如在第一則文章中,他介紹了一個書籍比價網站,可以告訴老師哪一家網路書店的價格最便宜。後來才開始介紹各科教學內容。

只要是上課的日子,江明勳每天就會發表一篇文章,他希望老師每天可以花5~10分鐘看完一篇文章,所以,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1千字左右。1百回後開始搭配圖片,讓文章內容更豐富,後來又擔心只談教學內容太過枯燥,江明勳也開始穿插生活上的故事,例如介紹他會做的家常菜,甚至還有讀者不知道晚上要煮什麼,就打開江明勳的部落格,看著文章來煮菜。

3百回後,他開始將文章轉載到南投縣的教師部落格平臺上,盡可能地透過更多管道來分享。每次寫好一篇文章後,除了透過電子郵件寄給訂閱老師外,也會同時發布到網站和部落格上,最後再會透過噗浪(Plurk)通知大家有新文章。

隨時隨地都在想教學好點子

擅長電腦技能的江明勳,平時最大的興趣就是找出電腦在教學上的應用,他一看到功能不錯的免費或自由軟體,就會想辦法找出教學上運用這套軟體的方式,再透過電子報分享給其他老師。

例如有次他看到Google推出一套免費的3D繪圖軟體Sketchup,上網搜尋沒看到Sketchup在教學上的應用案例,江明勳決定自己想一個。

他整天一有空就會想這件事,開車的時候想,做菜的時候想,就連站在舞蹈班門口等女兒下課時也在想,後來,他想到國中社會課有提到等高線概念,可以在Sketchup中畫好平面的等高線,再用內建工具拉成立體的坡度,轉換平滑曲面貼上森林材質後就變成一座山,可以讓學生了解等高線和立體形狀的山峰,兩者之間的轉變對應。

等高線概念屬於國中課程範圍,不是江明勳日常工作上會用到的內容,但他仍然會絞盡腦汁地想出使用軟體的教學點子。他認為:「很多老師不覺得資訊對教學有甚麼幫助,是因為這些老師不知道有那些資訊科技可以幫助教學。」即使是沒有教過的科目,江明勳也會憑空想像,盡可能地找到這個科目可以運用電腦教學的例子。

有時候需要長篇大論時,江明勳就會拆成系列文章來介紹,例如有次他參加資訊融入教學競賽,競賽後期作品無法修改以後,他也把參賽教材製作過程公布到部落格上。這個系列文章長達20回,清楚地介紹了每一個資訊融入教學設計的製作過程,以及背後有哪些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

江明勳也會將平時運用資訊融入教學上課的經驗分享出來,例如2008年時,廠商捐了一塊電子白板給永興國小,同時也在電腦教室內安裝了固定的投影機和電腦後,江明勳幾乎每天都會使用電子白板上課,他也在部落格上陸續分享了80多篇電子白板教學經驗。

江明勳認為:「環境準備度是讓老師願意使用電子白板的第一步。」各種裝置必須固定在教室內,包括螢幕、電子白板、投影機、電腦和音響,讓老師打開就能使用,不用自行安裝。

所以,江明勳也說服學校,在今年自籌經費採購了多套非主流觸控版式但價格較低的eBeam電子白板系統,搭配磁吸布幕和固定式投影機,讓每一間教室都擁有整套固定式的電子白板教學設備,來提高其他老師的使用意願。

不過,要能在教學上善用這些資訊科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像江明勳為了將課程和電子白板結合,每堂課至少要備課2小時,甚至有的課要準備到十幾個小時。備課時,他會先思考學生需要甚麼,教學面臨哪些問題,自己教學上有哪些弱點,再來思考如何運用資訊工具解決。而且,江明勳認為,不是所有課程都能適用資訊融入教學,而是要找出資訊最擅長的應用方式。

例如有一堂電腦課,為了讓學生掌握電腦繪圖的精神,江明勳就花了十幾個小時來設計學習單。這個課程要教學生使用繪圖工具,一般老師會教學生如何操作小畫家軟體的功能,但江明勳的教法截然不同。江明勳認為,教電腦繪圖不是用滑鼠取代畫筆,電腦繪圖的教學重點是「繪圖概念,而不是操作工具。」

江明勳設計的電腦繪圖課程內容,會引導學生了解複製圖案、反覆修改嘗試等特性,也會介紹版面規畫或相關美術設計概念。他還會比較傳統繪圖和電腦繪圖的優缺點,告訴學生電腦繪圖與未來職業的關係。「電腦繪圖不是要訓練學生畫出好看的圖,而是要了解設計概念。」他說。

不會輕鬆省時間,反要深入思考課程核心

江明勳認為:「資訊融入教學不只是動動手指頭播放教材而已,要找出適合老師也適合學生的內容就必須客製化。」他認為,資訊融入教學不一定可以「輕鬆省時間」,反而是,老師要深入思考課程核心,找到目前教材不足之處,再透過資訊科技來呈現。

江明勳喜歡讓學生可以慢慢學習,有更多體驗和發現的機會,而不是不斷地記憶大量事實或道理。例如江明勳透過天文星圖軟體Stellarium來模擬星象,讓學生可以觀察月亮陰晴圓缺的變化。

善用星圖軟體 讓學生體驗發現的樂趣

學校上課時間都在白天,老師若要讓學生讓是月亮周期變化,往往只能透過影片或照片才能呈現月相變化的過程,觀測星星也有同樣的問題,這些都是晚上才會發生的現象,而且觀測時間很長,得連續觀測1個月才能看到一個完整的月相變化,老師很難在白天的課堂活動中實際讓學生進行觀測。但是,透過星圖軟體的模擬,江明勳可以在40分鐘內,讓學生感受到月亮陰晴圓缺的變化過程。

他利用一套免費的星圖軟體Stellarium來設計月相觀察的課程。第一堂先安排自由探索,教導學生基本的軟體操作。第二堂課時才進一步提供操作步驟和學習單,引導學生進行月亮觀測。上課時學生每兩人一組,一個學生操控電腦,另一個人負責在學習單上做記錄。

由於Stellarium啟動後需先進行時區設定,江明勳完成分組後,會要求各組只開啟一臺電腦,所有人統一啟動軟體完成設定後關閉螢幕,回到由老師講解的方式,來避免學生開始玩電腦而影響上課進行。

江明勳通常會先用一個最近的星象例子來開場,例如中秋節時剛好遇到木星衝,他就先用Stellarium找出木星畫面後暫停,再要求學生找出同樣的畫面。透過這個開場練習,讓學生複習軟體基本的操作方式,才進行實際的月亮觀測。

開始進行觀測時,學生使用鍵盤上的控制鍵,操控Stellarium軟體顯示的日期符合學習單上的指定日期,再慢速播放,讓月亮移動到指定的方位,找出當時的時間,記錄到學習單上。透過這個方式,江明勳讓學生觀測月亮每天出現在固定位置的時間變化。實際進行時,剛開始使用這套軟體的4 年級學生一堂課頂多只能完成3~4次觀測。

因為學生資訊能力不同,江明勳還會要求先完成的小組,來協助其他同學,或將完成的小組組員拆開,與資訊能力較弱的同學重新配對,盡量讓每一個人都能成功體驗軟體模擬的觀測。江明勳表示:「過去要一個學期才能完成的觀測,現在透過星圖軟體,幾堂課就能完成,而且可以讓學生體驗星象變化的過程。」

江明勳要求學生觀察月相變化,但是不會告訴學生月相變化和太陽位置的關係,而是透過星圖軟體的模擬,讓學生自己有機會可以發現,原來月亮陰晴圓缺的變化,與太陽的相對位置有關。「讓學生從體驗中發現規律,就是我最快樂的成就感。」他說,

社會課結合資訊體驗,讓學生自己上網找到種米人

除了自然課以外,社會科也可以透過資訊讓學生體會抽象的社會概念。例如在六年級社會課中,有一堂課提到消費、儲蓄、投資和生產。為了讓學生可以了解社會需要分工,需要各種不同專業的人。因為生產分工的緣故,任何物資都是借助其他人才能得到,所以,更需要珍惜。為了讓學生感受到一包米真的是由一位農夫種出來的作物,江明勳結合了幾項上網活動,特別設計了一個社會科的資訊融入教學活動。

他先準備一批有生產履歷標籤的池上米米袋,學生兩人一組,每組分配一個米袋。先讓學生了解生產履歷的意義,再要求學生上網找到池上米生產履歷的查詢網站,來找出手上這一袋米的生產資訊。

透過生產履歷,學生可以練習上網查資料。學生可以在池上米查詢網站查到這袋米的生產時間、地點、品質分數等,還可以知道產地和種植的農友資訊,甚至還提供農友站在稻田裡的照片。

江明勳使用數位相機拍攝學生和農友照片的合照,就好像他們和農友站在一起似的,再讓他們把這張照片貼到學習單上。「一方面學生可以真的感受到有一個人種出這些稻米,另一方面看到自己的照片在學習單上,就會保留這張學習單。」江明勳表示。社會科的概念抽象、複雜,老師大多只能播放相關影片來介紹。但江明勳透過簡單的上網活動,就能讓學生將課本中複雜的社會現象和真實世界串連起來。

除了體驗以外,透過資訊科技,江明勳認為,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持續力。尤其課程要趕進度的時候,他會在課程之間穿插使用一些與課程相關的小遊戲,透過遊戲來複習以前的內容或預習下一個單元的教材。「透過鬆和緊的搭配來避免學習疲乏。」

老師的用心才是提高學生專注力的關鍵

不過,真正讓學生提高專注力的關鍵,江明勳認為不是資訊科技,而是老師的用心。因為老師花了很多時間來設計課程,即使沒有使用資訊科技,也同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持續力。

儘管資訊科技不是唯一的教學成功關鍵,但是為了想出這些資訊融入教學的好點子,江明勳常常半夜3點就起床研究,一直到天亮,每天只睡5小時。因為這是他最擅長的教學型態方式,也是他喜歡的方式。

透過資訊科技讓教學更精采,一張張學生臉上認真又開心的神情,就是江明勳最大的滿足感。他想要讓更多老師體會這樣的快樂,讓更多老師懂得資訊融入教學的樂趣,即使寫了1千篇文章,我想,江明勳還是會每天一篇文章的持續寫下去,他的熱情永不停歇。

江明勳的部落格:

http://web.ntct.edu.tw/blog/glglace/

 

永興國小老師江明勳在部落格上寫了8百多篇文章,超過85萬字,介紹了各領域運用資訊融入教學的作法。

 

為了學習社會分工的觀念,讓學生上網蒐尋米袋上的生產履歷,看到真的有一個人種出這袋米,再結合拍照活動來強化學生印象。

 

永興國小購買一種價格較低、沒有觸控板的電子白板系統eBeam,搭配磁吸布幕和固定式投影機就可以使用。不含投影機,建置成本不到2萬元,教室黑板也不用施工。

 

透過左上角的eBeam超音波感應器,就能定位感應筆的位置,只需在第一次使用時定位螢幕範圍即可使用。

 

eBeam感應筆點壓在磁吸布幕就等於滑鼠底選,不過eBeam不支援多點觸控,無法同時使用多隻感應筆。

 

南投縣永興國小

● 校長:陳水源

● 班級數:6班

● 學生數:89人

● 網址:www.usps.ntct.edu.tw

● 地址:南投縣水里鄉永興村林朋巷148號

 

用星圖軟體讓學生體驗發現的樂趣

透過免費的Stellarium星圖軟體,可以用來模擬各種星象變化,例如用1堂課的時間就能讓學生看到好幾個月時間的月相變化,不論白天、雨天都能觀測星象。甚至可以讓學生觀察不同天體之間的相互關係,例如發現月亮圓缺變化和太陽相對位置有關。

 

用星圖軟體模擬觀測

費Stellarium星圖軟體是套免費的自由軟體,老師可以用來讓學生進行觀測,在教室中體會實際進行天文觀測的過程。

 

設定時區與中文

江明勳已先在每臺電腦中裝妥Stellarium,但每次啟動軟體時還須設定時區和語言。上課前3分鐘,江明勳會統一要求學生進行設定,然後關閉螢幕,才開始正式上課。

 

使用學習單幫助操作

在學習單上清楚列出操作步驟,引導學生使用軟體觀測。使用鍵盤指令來簡化操作複雜度,也用口訣幫助學生記憶操作方式。低年級的學生需要明確的引導,高年級則可以讓他們自由探索。

 

用簡單活動先讓學生複習操作

江明勳上課時會先介紹最近發生的星象活動,例如中秋節時發生了木星衝的現象,請學生調整軟體時間重現這個現象,來複習軟體操作方式。

 

事先準備觀測記錄單

可以事先準備一份觀測記錄單,讓學生按照記錄單上指定的日期和方位來觀測月亮。下課後,收回觀測記錄單,下一堂課可以繼續使用,完成後續的觀測題目。

 

示範觀測記錄單的填寫

江明勳也會將學生的學習單投影到螢幕上,用電子白板示範如何填寫。

 

指派能力強的同學協助他人

不同學生的資訊能力不同,可以指派已經完成觀測的小組(站立者)來協助還未完成的小組(坐著的學生),幫忙照顧資訊能力較弱的學生。

 

依學生能力選擇操作方式

Stellarium可以使用滑鼠也能使用鍵盤操控軟體,老師可考量學生的操控能力來選擇要使用哪一種操作方式。江明勳會衡量全班的資訊能力來決定要教的操作方式。

 

學生螢幕面向布幕方便老師觀察學生

電腦教室的座位採取U型安排,學生螢幕面對老師,老師不用移動就能看到每一個人操作的情況,也能走最短路徑協助解決電腦問題。

 

用電腦做分身,讓老師從旁觀察學生

永興國小老師江明勳運用各種電子白板功能,設計了多套趣味的英語上課教材。他喜歡運用電腦來播放英語教材影片,然後在一旁直接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例如讓學生看著影片練習寫字,他再觀察學生練習字母的情況,讓電腦成為老師在課堂中的分身。

 

用觸碰測驗了解學生先備能力

開始上課時先透過觸碰測驗的Flash遊戲來了解學生程度,學生到電子白板上碰一下卡片,就會隨機跳出一個字母看學生是否會念。

 

結合童歌讓學生練習電子白板

為了讓一年級學生逐步熟悉電子白板。江明勳結合了一首公共電視的英文字母童歌,一邊唱歌,一邊指派學生到電子白板上勾選出字母在歌詞中的位置。

 

用Flash動畫成為老師分身

讓學生觀看Flash動畫製作的字母書寫順序,並要求學生同步練習,老師則可以在旁邊觀察學生練習情況。

 

學生上臺比老師更能吸引學生目光

由學生到臺上練習寫字母,比老師更能吸引學生目光。學生也能選擇各種花樣的畫筆,好像塗鴉遊戲一樣。

 

善用遮蔽與擦掉進行趣味小活動

用遮蔽再顯示的小遊戲來延長學生的專注力。學生上臺擦掉線條展示出圖片中的大嘴巴,再讓學生重複念A兩次再換第二張圖,反覆同樣的遊戲就能達到複誦的效果。

 

活動中預習未來課程內容

另外一種電子白板橡皮擦的玩法,同樣讓學生擦去遮蔽的笑臉之後,來數出畫面中的小狗寶寶(Baby)有幾隻,這也是為了下一組字母Dog預作練習。

 

用口訣幫助記憶

為了讓學生熟悉英文字母的念法,江明勳花了不少時間,為每一個字母想出一套口訣。

 

示範學習單的使用

課程最後由老師用電子白板示範寫學習單的方式,在圖案中找出字母的位置並寫出來,讓一年級學生了解學習單的用法。

 

上網分享教材製作過程

去年江明勳也用英文課的作品來參加教育部教學創意競賽,他還在網站上用23回文章來分享了背後的設計過程與構思理念。

 

講究數學題目擬真細節,提高學生專注力

為了避免學生分心,江明勳會特別講究數位教材的呈現細節,例如這到等值分數的數學題,他嘗試各種電子白板的功能,找到利用圖層來製作「吃蘋果」效果的作法,讓數學題目貼近日常生活的場景,幫助學生更專注於理解數學觀念。

 

用電子白板解釋等值分數

江明勳用電子白板教材編輯工具,設計了一個吃蘋果的數學題目來教等值分數的概念。

 

用複製功能來增加手繪蘋果

光是使用電子白板工具內建的繪圖功能,也能手繪出蘋果圖案。只需要先畫一個蘋果,再利用複製功能做出需要的蘋果數量。

 

拖曳蘋果圖片來模擬吃掉動作

第一版的數學題目,江明勳江蘋果圖案拖曳到人臉的嘴巴上,再口述這是代表吃掉蘋果,但效果不佳,有學生抱怨蘋果還在,沒有消失。

 

改善蘋果移開後的效果

為了讓學生清楚看到有幾顆蘋果被吃掉,江明勳製作了一個有底色的盒子,蘋果圖案拖曳離開盒子之後,會留下空白的剪影,讓學生清楚看到有多少顆蘋果被吃掉,但是,學生還是抱怨,吃掉的蘋果沒有消失。學生卡住的點和老師改善的點不一定相同。

 

利用圖層遮蔽來呈現吃掉的效果

後來,江明勳將人臉圖案切割成兩半,修改人臉圖片的圖層順序。左臉設定為蘋果圖層的下方,右臉則設定為上方,當蘋果圖案從人臉左邊移動到右邊時,就會被右臉圖案遮住,看起來就像是被吃掉而消失。

 

畫出盒子做分組

將蘋果分組,6組吃掉3組等於24顆吃掉12顆,來呈現其他的等值分數,老師還可以搭配手寫來呈現分數形式。

 

上網公開製作過程

江明勳也將製作這個等值分數教材的過程都公布在部落格(第760和761回),讓其他老師可以了解背後設計的細緻考量。(http://web.ntct.edu.tw/blog/glglace

 

使用免費教案軟體

江明勳使用一套臺灣廠商開發的免費教案軟體Trek V5來製作電子白板教材。他自己也參與這個軟體的測試,提出老師角度的需求。

 

方便從網路引用圖片

在Trek V5教案編輯軟體中,老師可以直接引用網路圖片,例如查詢Flickr圖片網站上可用的創用CC圖片,再直接拖曳到教材中,軟體會同時註明出處來符合授權要求。

 


相關報導請參考「e上手,就變身Super e教師」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