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
「高複雜度的應用程式以及面對大量資料的流量,已經逼得我們得在應用程式架構及整體運作模式中,採取新的方法。」Kubernetes共同創辦人Craig McLuckie表示,業界開始將這種新手段稱為原生雲端運算(Cloud native computing)。
原生雲端應用及傳統系統的三大關鍵差異
Craig McLuckie認為,原生雲端運算與傳統系統相比,總共有三大核心差異,分別是容器化封裝(Container packaged)、動態管理(Dynamically managed)以及微服務導向(Microservices oriented)。
他表示,以封裝形式將應用程式部署在Container中,可以讓部署程序變得更加可預測,「使用傳統命令式、腳本式的部署程序,面對目前我們處理的規模是不切實際的。」
而面對原生雲端運算的規模,Craig McLuckie表示,維運人員也不可能採用人工方式調度、管理Google每周開起多達20億個Container,因此必須依賴智慧化系統根據需求,動態判斷任務需要的Container數量,以及分配Container的運作位置。他表示,藉著動態管理,Google可以仰賴小型維運團隊提供一般服務外,同時還可以讓開發人員專注於開發工作上。另外,他表示,Google全部的系統都採用鬆散耦合(Loosley coupled)架構,可以讓系統變得更敏捷外,也大幅提升程式碼的重複使用率。
除Google外,像Facebook及Twitter等也使用類似的方式應付龐大的營運需求。雖然各廠商在實作細節上有許多差異,但是他表示,在基礎做法上各企業都有高度一致性,因為「只有這種方式能夠處理網路規模的維運。」而他認為,未來會有更多傳統企業被迫面對網路規模帶來的難題。像是物聯網,將給企業帶來過去無法想像的資料流量。
同時Craig McLuckie也發現,許多企業開始發展自家的關鍵技術,無非就是為了能追上轉型成原生雲端運算企業的趨勢。但是他認為,此種發展模式的問題在於,單一廠商必須有能力提出完整解決方案。另外,由於Container技術缺乏調度、服務及runtime相關標準,使得每家廠商互為孤島外,「也僅有少數企業能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成立原生雲端運算基金會,解決廠商孤島問題
有鑑於此,Craig McLuckie也透露Google將著眼發展Kubernetes。他認為,除了將Kubernetes交由基金會運作是合理作法外,Google也與社群廣泛合作,並且匯集Intel、紅帽、思科、IBM、VMware、Docker、CoreOS以及Mesosphere等,共同建立雲端原生運算基金會(CNCF)。
「CNCF的目標不是成為傳統的標準機構」,Craig McLuckie更希望CNCF是匯聚各家的技術平臺,創造一套配有簡潔API的架構。而企業在建立延伸應用的同時,也必須通過CNCF的審查,確保與其標準相符合。而CNCF也會依循開放性、公平性及一致性等核心價值持續運作。
熱門新聞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