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150分鐘,一句話都沒說,連開頭致意,結語出面承諾接受建議的官腔都沒有。12位來自金管會銀行局、檢查局等處室的成員,儘管大陣仗全程參與了這場金融與科技圈的Fintech座談會,卻人人不發一語,會後也少與發言產學界互動就離去。肩負臺灣金融科技舵手的金管會,彷彿是不在場的參與者。

為了呼應行政院即傳將在9月出爐的「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新政策,金管會日前剛宣布了10大Fintech計畫,為了蒐集各界意見,金管會上週還特別發新聞稿大動作宣布,將舉辦10場必要的交流座談會廣納意見。

金管會在研擬金融科技(Fintech)計畫與口頭呼籲時,不落人後地快速,但是在真實推動上是否也能夠成為亞洲先驅,向Fintech龍頭新加坡看齊?產業界的聲音能否真的透過座談會被聽見,還是淪為漂亮口號的空談?由金融研訓院舉辦的第一場金融業與科技業的交流座談會在昨天(8/9)登場,原本預見金管會透過此來蒐集寶貴意見、交換觀點,但是金管會卻是以旁觀者角色自居,並無積極參與的作為,使這個所謂「必要」的意見交換,成為一場流於形式的座談。

大聲疾呼推動金融科技的金管會,在520新舊政府交接之後,順應著前朝留下的「金融科技白皮書」研擬出十大計劃,要推電子支付、P2P平臺、保險業創新產品、區塊鏈技術等。更在7月29日發出新聞稿表示,金管會有感於各界對金融科技發展的迫切需求,且金融科技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金管會認為有「必要」促進金融業與科技業的交流,在8月份召開10場座談會,要蒐集與聆聽各界的建言,誓言要拼臺灣的Fintech發展。

金管會僅列席旁聽,座談會各界自主討論

8月9日在金融研訓院舉辦的「從學界及產業界(銀行及科技業)談金融科技發展」,是金管會發出新聞稿後舉辦的首場座談會,匯集了一共11位銀行業、金融業新創、電子支付、研究員等專家到場,包括臺大金融科技暨區塊鏈中心籌備召集人廖世偉、政大財務管理系系主任屠美亞、中國信託、永豐銀行、鄉民貸等企業公司。雖是金管會指示周邊單位負責,由金融研訓院的院長黃博怡擔任主持人,但是整場座談下來只見金管會銀行局、檢查局等列席旁聽,不見金管會人員發表意見與溝通。

會後,iThome致電金管會綜合規劃處,金管會表示舉辦座談會的目的是讓金融業與科技互相交流,「讓他們自己先看看他們想做什麼。」而金管會並不打算介入,而是讓各方各憑力量激盪火花。

當然座談會的美意就是促進溝通,實際上是否有達成溝通的效果,金管會的態度卻是不介入,也不打算插手。即便主辦單位制定了七大議題,但是少了關鍵角色的引導以及回應,握有實權的人沒有跳出來協助議題的聚焦,其實也只是各自表述,難以達成欲與外界溝通的目的。

座談會上學者、業者、專家們提出的建議,更非上達天庭,而是透過研訓院彙整後,再交給金管會去做政策擬定上的參考。金管會說:「研訓院辦完以後,認為與會的意見有可行的就會給我們,可行的我們就採納,若沒有可行的,當然就不會採納。」對於座談會後續對政策的影響,金管會也未有具體的行動計畫。

作為監理者,無為是最高明的治理,但作為推動者,無法主動出擊的旁觀姿態,不只是自廢武功,更反映出主事者缺乏使命感,將深深打擊眾人的信心和士氣。

落後他國的Fintech思維,成為發展的阻礙

金管會以消極、被動的參與者角色,在世界各國加速育成Fintech的環境中,又要如何以領導的角度來扶植臺灣新創,正是令人納悶的地方。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研究員王儷容在座談會上表示:「自從加入WTO以後,臺灣的市場就不再只是業者的競爭,也是政府的競爭。」她也呼籲,政府要與業者進行溝通。

臺灣很喜歡以英國、新加坡、澳洲的Fintech的案例當成楷模。但是光有各國作為Fintech的發展借鏡仍然不夠,政府單位的決心與策略考量,才是關鍵。以新加坡為例,他們發展Fintech的時程並不比臺灣早,但是政府在整體策略的調整上,光是態度就讓臺灣望塵莫及。新加坡金管局(MAS)目前正在進行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的推動,就是要提供給金融機構一個可實驗新金融服務的場所,新加坡是亞洲第一個、也是全球前三個施行監理沙盒的國家。甚至,MAS也積極地與外界研討Fintech戰略,與產業端攜手,將新加坡打造成為亞洲金融科技之都,布局全球的雄心可見一斑。

然而,日前立委曾銘宗舉辦監理沙盒座談會,期望儘快引進相關機制,才能讓臺灣踏穩領先的腳步。金管會面對這樣的呼籲卻表示,要看各國採用的狀況,半年後再引入。立委余宛如稍早之前也表示:「半年後再推監理沙盒,屆時還要研擬制度、審查機制等,真正落實的時間又會往後延,到時候已落後他國。」

座談會上,臺大教授廖世偉也說,臺灣在金融新創的服務經常很有創意與點子,但落實的卻不是臺灣,「大陸比我們先落地。」類似的腳本很常發生,他表示要做出一個新創服務,除了營運上的確立外,也要法規上符合,更要與實體的商業結合。「年輕人的創意常常是有想法,但沒辦法。」對臺灣金融科技來說,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產業界希望推動金融法規的鬆綁,同時又仰賴政府的引導與規範,這著實需要高密度的互動溝通,才有辦法生成一個完善的制度。金管會在高喊扶植創新、推動金融科技之時,在關鍵座談會上卻不掌麥克風,未直接諮詢各界專家,與呼喊口號時的態度截然不同。這樣保守的作法,何以創新?

專家:產學通力,打開Fintech人才之路

今天的座談會上,11位產學界的專家分別提出他們對金融科技的看法。在攸關各領域的人才培育上,政大財管系系主任屠美亞指出,Fintech在業界已經是火紅的話題,但是大部分的校園裡還沒有相關的培育與配合。座談會主持人黃博怡則提出現有大學的Fintech發展,如交通大學、實踐大學、高雄第一科大、雲林科技大學都試著把金融科系與資訊科系結合,透過系所整併,來做出對產業需求的因應。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創新事業處新興支付部部長齊彥喆表示,金融業在選才上,現在領域更廣了,並不局限在金融科系上,資訊相關科系也是獵才目標。齊彥喆說明,中信內部對Fintech所帶來的衝擊,正在調適,過往金融業的內部決策時間過長,會讓新進的年輕人無法適應,更成為公司內部的負擔,他表示中信鼓勵年輕人要多去生活,「如果連電子禮券都不會用,那要怎麼推廣?」因此,他從年輕人的思維去思考,希望他們生活的觸角更廣,替銀行業帶來轉機,而非危機。

許多專家有志一同的認為舉辦黑客松是一個好的產學媒合管道,也是育才的好方法。 IBM Taiwan全球業務諮詢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蕭俊傑說:「黑客松其實就是對市場宣示,我們在做高調創新。」蕭俊傑認為藉由這種方式,讓黑客松前幾名的隊伍,直接進入業界,也等於是在學界做育才工作。廖世偉教授也認為黑客松對人才培育重要外,重點在於文化的養成,「我們要培育動手,把東西做出來的文化。」他以自身在美國矽谷超過25年的經驗,點出「做出實品」的重要性,而非眼高手低,提出想法而已。黑客松就是強調一種「做出來」的文化精神,更是Fintech新創公司應該朝向的目標。

監理沙盒不能等,金融業表態期待

深入研究監理沙盒機制的王儷容則表示臺灣需要監理沙盒的原因。「臺灣市場太小,業者花大錢開發出來的東西,可以賣錢的地方卻很小。」監理沙盒可以降低創新的成本,將有創新精神、對消費者有益的服務,在一個可試驗的環境中盡情地發揮,不需要受到法規的限制。

王儷容表示,獲准進入沙盒的公司當然要經過主管機關的嚴格審核,更必須對未來的測試結果與情境負責。進入沙盒的公司只需要對產品投入小投資,就可以實驗開發,這無疑減少了開發與時間的成本。

針對監理沙盒,永豐銀行電子金融處資深協理嚴國瑞表示銀行的創新服務有許多的不確定性,以及試點的需求,監理沙盒可以符合這方面的期待,因此他說:「很期待監理沙盒。」

IBM的蕭俊傑也樂觀其成,希望不要因為法規去限制了新的發展。

王儷容最後說道,主管機關必須要跟業者有密切地互動溝通,才能夠促成監理沙盒,「這樣的工作勢必會增加很多主管機關的負擔。」然而她表示,這是必要的付出。

專營P2P網路借貸平臺的鄉民貸執行長黃智康,以及臺灣電子支付公司董事長詹聖生都提出希望政府做Fintech產業的領頭羊。黃智康表示除業者自律把關外,「政府機關、金管會是否可以提供一些產業方向?」他以中國大陸在Fintech的措施,是直接規範哪些服務不可行,或者直接介入做消費者保護,甚至政府也應該要明定產業端的規範,讓業者在發展時有公平的起跑點、有可遵循的方向。

詹聖生則針對電子支付,提出希望法令可以更加開放,「政府要帶頭做起電子支付,很多的規費繳納都可以用電子支付來做。」金管會提出要讓電子支付比率從26%提升到56%的願景,才有可能實現。

法務部調查局資通安全處電腦偵辦科長周台維則是針對Fintech提出資安方面的提醒。新科技的崛起,會帶來新的犯罪模式,他期望未來各單位,可以將資訊安全的概念納入教育訓練或人才培育之中。「資安是沒有產能的,乍看是一種浪費,但當駭客、詐騙案發生時,才會發現它的價值。」周台維說,把資安當成一種常態、一種直覺,更要分出不同等級來做防禦,才是在發展Fintech上周到的作法。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