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經營企業就像駕駛時速10英哩的車子,有時間看後照鏡注意別人位置,而現在,經營企業就像駕駛時速200英哩的車子,要有能力 “預測” 下一個路口是向左或右。在網路架構日趨完整的情況下,全球的商業活動在地域上已大幅縮小,各類的資訊可在極短的時間內,甚至在數秒內傳遞完成,企業面臨產品生命週期縮短、交期變短、原物料、產品需要迅速配送等問題,在此前題下,速度和彈性成為企業決勝的重要關鍵。

要達到這個目標,尤其是製造業需要進行多重的資訊系統導入,與上游的供應商及下游的客戶做最好的協同合作,提高整個營運過程的能見度(Visibility)。目前第二代的電子商務要將所有相關流程一併e化,並且將e化範圍跨越個別企業,串連整個產業體系中的合作夥伴,才能達到最大效益。台灣供應鏈市場逐年迅速成長

企業為了應變環境變化及日新月異的競爭方式,於是積極推動與上下游廠商的整合機會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尤其台灣一直以來以資訊電腦產業為主,與國外的大廠有密切的互動關係,從網路接單、原物料取得、產能狀況分析、生產排程訂定、存貨倉儲控制到運送至客戶端,這一連串的過程都是環環相扣,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無法順利出貨。說穿了,供應鏈管理具有同步化、全面規劃、及時性的重要特點。

更重要的是,供應鏈管理能對現有的產能狀況做最佳化的安排,它具有一套複雜的數學邏輯運算,一但原物料、產能有所變化,它就會立即重新運算,求出最佳解供企業參考,相較於傳統ERP只是做靜態的資料記載,供應鏈管理則是屬於智慧型的決策支援系統,協助企業的管理者做出最佳的決策,也因此,國內的供應鏈市場日趨成熟,也愈來愈突顯其重要性。

年度 供應鏈市場(億台幣)
87 3.01
88 7.63
89 10.3
90 13.85
91 19.39
92 25.21
93 34.03



B2B eMarketplace是供應鏈管理的延伸

在過去這12個月以來,全球已有超過上千個電子交易市集成立,包括公開的、私有的、一對多、多對多的直接、間接原物料採購等,成千的企業已投資了上兆美元在建構或參與marketplace運作上,趕搭電子商務的列車已成為企業的首要任務。

與其說電子交易市集的出現是導因於企業採購複雜的流程,還不如將其視為是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系統延伸所形成的新經濟模式,再透過網路的機制進行相關的運作,供應鏈不再只是專注於企業內部的運作,而是將搜尋供應商的範圍擴展到全世界,降低買賣雙方的成本,並增加利潤。在網路時代,買賣的進行常常發生在瞬間,必須有能力控制供應商的供貨狀況,才能給客戶承諾,並要充分掌握出貨的進度,然後即時利用網路回覆客戶,取得交易的機會。

根據美國政府的統計,就美國本土企業而言,在客戶管理及供應商關係的成本上,企業投注約一兆美元,一半以並沒有有效率的運作;而存貨上,美國企業囤積了一兆美元,有一半是不必要的庫存;在固定資產上,美國企業合計就超過十兆美元,閒置沒有發揮的超過30%,這加起來至少有13兆美元

  Total (USA) Inefficiency
Cost of managing customer/ supplier relationships >$1.0 Trillion > 50%
Inventory >$1.0 Trillion > 50%
Fixed Assets(equipment, buildings) >$10 Trillion > 30%

,除了顯示B2B的市場潛力之外,更代表著若能把與該企業上下游相關的流程及供應鏈系統進行同步化處理就能有效運用這些資源,為企業節省成本。
第二代的電子商務強調『緊密的協同合作』

傳統的第一代電子商務,只是單純的在網路下單或接收訂單,然後再送到後端的ERP系統,這並沒有辦法將資源做最佳化的安排,第二代的電子商務是以供應鏈系為基礎,向前整合產品的研發設計流程、訂單處理等流程,向後整合物流運送、倉儲服務,把整個過程中會遇到的合作夥伴都整合起來。

i2總經理許靜華曾表示,企業沒有與客戶、合作夥伴緊密的協同合作將會失去競爭力!企業可藉由下表來評估是否與市場保持同步互動,隨時掌握最新的資訊。這也是台灣高科技產業積極建設供應鏈管理環境。

Weak participants Strong participants
Internally focused Customer and supplier partnership focused
Plan in weekly cycles Plan continuously
Out of sync with reality In sync with reality
Multiple loosely linked groups One face to the supplier and one face to the customer

電子交易市集包括的機制

第二代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將焦點置於協同合作的電子商務(collaborative commerce)、協同合作的供應商關係管理、妥善的客戶訂單管理及最佳化的供應鏈管理。既然第二代的電子商務是企業必行之路,需要具備下列機制才算完整。

Design:讓企業整合內部資源並與合作夥伴密切合作,以可能的最低成本,設計及研發出高價值的產品,擴大市場佔有率及利潤,同時降低整體成本、風險、及縮短產品上市所需要的時間。在這個階段中,公司需要面臨的決策包括哪些零件可以重複使用?應該推出什麼產品是最適合的?而提供Design解決方案的廠商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Re-use Management, Collaboration, Portfolio Planning, Part & Supplier Content,藉此增加市場的佔有率。

Buy:使企業與供應商協同合作,並藉由跨企業集中採購提升採購效率,以創造競爭優勢。在這個階段中,公司需要面臨的決策包括要從哪裡取得原物料?要購買多少?什麼時候是最適當的採購點?而提供Buy解決方案的廠商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Collaboration, RFP/Q, Automated Replenishment, Requisitioning, Spend Aggregation,藉以降低採購成本、加快採購速度及減少庫存成本。

Plan:讓企業能妥善規劃其供應鏈資源,以設計出符合客戶需求之最理想供應方式,藉此創造價值。在這個階段中,公司需要面臨的決策包括要製作什麼?何時?在哪裡?而提供Plan解決方案的廠商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Demand Management, Supply Chain & Factory Planning,藉由妥善的供應鏈管理能有效減少庫存、提升生產力、改善客戶服務品質。

Sell:使企業藉由個人化、橫跨整個客戶價值鏈的多重管道銷售,獲得更大的收益。在這個階段中,公司需要面臨的決策包括該賣什麼產品、用什麼價各購買?何時這個產品可以上市?而提供Sell解決方案的廠商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Configure-to-Availability, Up-sell, Cross-sell, Forecast Collaboration, Multi-enterprise Sourcing,藉此提高營收、增加市場佔有率。

Fulfill:使企業快速回應客戶要求、做好客戶訂單管理,並提升客戶服務的水平,將產品運送至顧客手中。在這個階段中,公司需要面臨的決策包括要如何運送到客戶手中何才能達到對客戶訂單的承諾?而提供Fulfill解決方案的廠商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Order Promising, Logistics Planning & Execution,藉以提升客戶的回應能力,減少庫存。

Service:協助企業提升客戶滿意度,並充分發揮如零組件、人員及儲存設備等資源的最大投資效益。在這個階段中,公司需要面臨的決策包括要放多少庫存量才是最適當的?要用到哪些資源?而提供Service解決方案的廠商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Service Level Optimization, Resource Scheduling,藉以減少庫存量,提升客戶的滿意度。

Content:無論是電子交易市集或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其成敗關鍵都在於是否能提供優異的內容(Content),使這些解決方案得以實現,創造競爭區隔,進而締造附加價值。

換言之,內容是電子商務的關鍵要素,因為它提供了協同作業與交易的共通語言,並為買賣雙方就產品、組件及材料上提供了結構化的資訊;在這個階段中,公司需要面臨的決策包括如何獲得最新、最完整的知識,做為重要決策的參考,例如應以何種價格向哪一家供應商購買哪些產品、應該運用哪些替代方案或選擇哪些替代品、應向哪些買主推銷哪些產品、以及其他策略性的買賣決定等。

而提供Content解決方案的廠商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內容必須正規化及結構化,才能讓使用者輕易在各種替代方案間進行比較分析,且必須以買賣雙方皆能接受的共同標準為基礎。更重要的是,電子商務企業的內容必須涵蓋所有生產性的直接物料(Direct Material)與非生產性的間接物料(MRO Material)。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