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
臺北醫學大學於今日(14日)正式對外宣布搶先大中華區,導入IBM的AI癌症治療輔助系統Watson for Oncology,這套系統收集了超過300種醫學期刊、200多本醫學教科書和將近1500萬頁的醫學文件,還會固定每3個月更新一次醫學文獻的資料庫,在醫師看診的過程中,Watson for Oncology會依據病人的資訊,詢問腫瘤科醫師數個問題,再根據醫師輸入的臨床診斷資訊,給予最適合的治療方案、用藥等資訊,還能提供醫師每項建議的來源數據。
Watson for Oncology於2015年先導入史隆凱特琳癌症紀念醫院,由國際頂尖癌症中心的醫師團隊來訓練Waston,學習實際臨床案例,Watson for Oncology在全球已經有55家醫院導入,臺北醫學大學體系則是臺灣第一個導入的醫院,目前支援常見的8種癌症,年底將會支援大部分的癌症輔助判斷,目前系統都只支援英文,不過因為臺灣病歷都是用英文撰寫,因此導入Watson for Oncology並沒有困難。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指出,導入Watson for Oncology不但可以增加醫療品質,還能讓醫療產業更進一步地研究AI技術和應用,他認為,AI已經是未來的趨勢,但是醫療產業在導入AI技術上,常常是落後其他產業的,希望藉由導入AI癌症治療輔助系統,提供病人更好的治療策略。
這套系統事實上已經在臺北醫學大學旗下的臺北癌症中心、北醫附設醫院、萬芳醫院和雙和醫院試行1個月,臺北癌症中心執行副院長邱仲峰表示,過去的一個月,Watson for Oncology只提供給院內的病患來看診使用,今日(14日)對外宣布之後,即可開放給外部病患使用。
邱仲峰表示,以前會認為醫師不需要這樣的輔助系統,但是開始使用之後,才發現真的很方便,他指出,醫師不可能看完所有的醫學文獻,而Watson for Oncology可以充分收集最新的醫學研究,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
醫師問診後,會將病歷報告、
Watson for Oncology會先與醫院HIS系統串接,獲得病患的基本資料,像是性別、年齡等,再從去識別化的電子病歷,也就是醫師的診斷描述文字中,透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自動擷取系統所需要的欄位資料。
圖片來源:臺北醫學大學
陳俊佑表示,Watson詢問的問題都是非常關鍵的,並不是制式的問題,醫師輸入的臨床診斷結果,將會影響Watson提供治療方案的決定,Watson大多數提出的問題與醫師治療癌症的標準步驟類似,主要著重於腫瘤期別和病理型態的問題。
舉例來說,系統可能會詢問醫生該位病人以前使用過的藥物、病理特性、基因表現,但是,陳俊佑也補充,有時系統也會提出一些乍看之下與病情無關的問題,像是病人的心臟功能狀況、神經方面的問題,不過,等到系統產生建議結果,他才知道原來治療選項中,有些是心臟功能不好就不適合使用的方案,因此,他指出,系統會依據醫師的回答來篩選最終提供的治療方案,這也表示,醫師的回答非常重要,需要由專業的腫瘤科醫師回覆系統的問題,再由系統建議最佳的治療方案。
他指出,若是由有經驗的腫瘤科醫師來操作此系統,由Watson輔助的看診流程大約15-20分鐘就能完成,流程是否能順利進行與資料完整度有關,不過,他說明,一般來說,若是病人完成癌症檢查流程完成,再來做診斷治療的病人,資料都是足夠的。
Watson for Oncology系統與醫院HIS系統串接的部分,北醫的作法則是在原本HIS系統中多增加了一個Watson for Oncology的ID,且每位病人都有一個專屬的Watson ID,北醫將Watson ID和病人在該醫院的識別ID對照表,儲存在自己醫院的系統裡,如此一來,Watson for Oncology就不需要存取敏感的個人資料,也不會有個人資料外洩的疑慮。
「一年就有數萬篇的腫瘤科醫學文獻,醫師不可能讀完!」陳俊佑表示,即使醫師閱讀完,也不可能記得每項細項的數據,借助Watson for Oncology就能收集到這些文獻的資料,Watson系統的一大好處是每3個月就會更新一次醫學文獻的資料庫,「可以讓醫師掌握最新的醫療知識,」他說。
另外,陳俊佑認為,Watson系統還有一項好處是,能夠更方便地跟病人解釋病情、用藥資訊等,舉例來說,系統中的治療計畫時間軸,就能讓病人很清楚地理解每一階段的治療計畫,還能提供用藥副作用的數據給予病人參考,像是服用此藥物可能有1.2%的機率感到噁心、1.5%會嘔吐,甚至,系統還能依照以前的案例,提供具體的存活率數據,他認為,這些都是以往不可能做到的,依據他的經驗,提供具體的數據和資訊會讓醫師與病人的互動更加良好。
Watson for Oncology系統中的治療計畫時間軸,就能讓病人很清楚地理解每一階段的治療計畫,方便醫師與病人溝通,提升醫師與病人的互動。
圖片來源:臺北醫學大學
Watson for Oncology系統還能提供具體的存活率數據,讓病人可以更詳細地了解自己的病情。
圖片來源:臺北醫學大學
陳俊佑也補充,Watson for Oncology判斷的結果,不會只給予一項治療方案建議,Watson會篩選出幾個較適合的治療方案,並提供參考文獻、分析數據和以往的案例等證據來佐證,最後,再由醫師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來判斷,決定要使用哪一個治療方案。
不過,Watson系統有時候給予的建議,還是會與醫師的想法有些出入,但他認為,Watson系統都會提供相關的佐證資料給醫師參考,並不是大問題,比較麻煩的是,有時候系統建議的方案,該醫院沒有相關的設備可以使用。
IBM Watson Health 國際市場開發副總裁Zaher El Assi也表示,現在的病患走進醫院看診前,會在網路上查詢相關的治療方式、用藥等,來詢問醫師這樣的治療方式好不好,有這套系統提供醫師和病人治療方案的具體數據分析,能夠建立病人對醫師的信心。
熱門新聞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