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4月IBM北京論壇上,IBM就先暗示了,未來會將旗下雲端服務都整合成單一朵雲的策略,將涵蓋應用層、AI層、資料層和Cloud等4層。圖片來源/IBM

早在今年4月北京論壇上,IBM就先透露出未來雲端服務將朝「一體式架構」發展,但直到最近,參與了這一波IBM架構轉型決策的IBM大中華區雲計算業務總經理胡世忠才透露,IBM要將所有雲端品牌合而為一,整合成一朵「IBM Cloud」,甚至連Bluemix、SoftLayer、SmartCloud這些原有品牌都將淘汰。IBM也開始要展開了雲端品牌大整頓,就像去年Google也將旗下所有雲端品牌大整併類似的策略。

IBM從2008年就開始投入雲端運算的領域,當時推出的SaaS服務稱作Bluehouse,後來在2009年初又改為LotusLive,年末時重新命名為SmartCloud,提供企業雲端服務的解決方案,到了2009年,IBM又推出建置私有雲的工具Cloudburst,這是IBM第一個IaaS服務,且不斷持續增加多項雲端服務。

「IBM是雲端市場的起床號。」胡世忠表示,尤其從2010年開始,才剛出現雲端趨勢的聲浪,當時多數企業都還處於理解雲端發展的階段,IBM就不斷加強投資雲端,要來說服企業認可IT上雲端的可行性。

2013年是IBM雲端服務的一大轉折,IBM花了20億美元買下雲端運算供應商SoftLayer,IBM除了保留SoftLayer的服務獨立運作之外,也將SoftLayer的服務整合到IBM原有的雲端硬體、軟體和服務中,同時,IBM還成立了新的雲端服務部門(Cloud Services Division)。
不只底層IaaS,企業近年更鎖定上層應用服務

但是,近幾年,雲端市場開始劇烈變化,胡世忠觀察,以往,雲端廠商主要聚焦於協助企業將本地端伺服器搬到雲端環境,主流是IaaS服務,但是,企業上雲端的範疇在最近3年開始逐漸轉變,開始延伸到更高階的應用層。舉例來說,企業這幾年開始流行大數據分析,每家企業幾乎都想有一套大數據平臺專門來處理大量分析工作。

因此,在2014年時,IBM發布了PaaS服務Bluemix,並在6月底推出正式版本,從此之後,Bluemix主導了IBM雲端策略的發展直到現在,Bluemix不只提供PaaS服務,還涵蓋了IaaS服務和Watson品牌推出的多項認知服務。

IBM大中華區雲計算業務總經理胡世忠表示,IBM將要旗下全部雲端品牌和服務,都整合為單一品牌,稱為「IBM Cloud」。

IBM雲端策略大轉彎,要將所有服務整合成單一架構

儘管IBM提供了相當多元的選擇和雲端產品,涵蓋了從私有雲的硬體、軟體和服務到各式各樣的公有雲產品,但是,胡世忠坦言:「這些服務其實非常分散!」

由於IBM在雲端服務上用了許多不同的品牌名稱,甚至連IBM要與客戶討論前,每次都要先釐清,雙方要討論的是哪一個雲端品牌上的哪一項服務,也相當讓人困擾。胡世忠坦言,IBM雲端眾多多元的服務,再搭配上不同的名稱,常讓企業光是了解這些雲端服務就已經陷入混亂。

再加上許多雲端服務採用了開源產品,例如Bluemix採用的就是開源PaaS軟體Cloud Foundry ,雲端服務更新腳步,也從以往的18個月改版周期,變成每天更新的周期。

胡世忠解釋,從經濟層面來看,將分散的雲端服務,整合到同一個雲端架構下是勢在必行,於是,「IBM今年重新思考雲端服務的策略,決定採取『Everything in a single place』,要將所有IBM雲端服務整合成一個,就稱為IBM Cloud。」他說。

在這朵IBM Cloud下,他認為,因為現今的商業策略和科技已經密不可分,企業得將雲端、AI和資料都集中,會希望讓所有業務平臺採用相同的技術框架,所以,IBM也計畫將4個維度的需求,包含應用服務、AI技術、數據、雲端基礎建設,都放在同一個單一架構(One architecture)中。

集中單一平臺的原因也來自顧客的建議,他進一步說明,例如若企業使用雲端的開發人員服務(Developer Service)和基礎建設服務(Infrastructure Service),採用兩套完全不同的平臺,服務串接時容易會出現延遲,企業也希望讓旗下不同的開發團隊熟悉同一個環境,而不是各自在不同的環境開發。

除此之外,從資料中心維運角度來看,不管是從應用或是基礎建設來看,越來越多企業都期待雲端供應商的資料中心規模再升級,胡世忠表示,因應此需求有兩種作法,第一就是增加資料中心的據點,第二則是將既有的資料中心再升級,因此,為了方便升級和擴建,將雲端服務集中到單一平臺也是必要的作法。

為何直到現在才整併雲端品牌?

IBM早在8、9年前就推出雲端服務,但是市場採用率遲遲沒有大幅成長,直到今年才展開整併,為什麼?胡世忠表示,IBM過去以提供全端IT的服務為策略,近幾年才轉為全力投入雲端服務,而今年則更進一步決定將眾多雲端解決方案放到同一個架構下,但是,「我們要將所有的系統放在同一個地方,需要花一些時間。」胡世忠說。

「因為最終客戶不會去想怎麼定義,他們只要服務」,胡世忠表示,為了不要讓企業在評估時非常混亂,IBM決定將雲端服務放置同一個架構,他甚至揭露,「將來Softlayer、Bluemix都不會再使用了!」全部的雲端服務將會整合為單一個品牌「IBM Cloud」。

不高喊AI,主打Expertise as a Service吸引企業上雲

胡世忠也表明,自家雲端策略不打價格戰,而要以專家角色定位自家雲端服務,不同於其他業者聚焦雲端產品,IBM將以Expertise as a Service的服務特色為主,也就將「產業專業領域的知識整合到服務中」,他認為,IBM的優勢是在像處理洗錢問題的RegTech(監理科技)或腫瘤辨識的Watson Oncology這類的專家服務。

再加上雲端的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不像以往是採購如此大規模的解決方案,而是更分散更小的服務,企業一般租用雲端服務每月的費用約10萬元,因此,胡世忠指出,真正能夠影響雲端採用決策的是開發人員,甚至,「當我跟企業談Watson Health的時候,對象不是IT的開發人員,而是醫生!」他表示,雲端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決策的人是服務的使用者。

企業對雲端的心態也慢慢在改變,胡世忠指出,早期剛開始推雲端的時候,企業會因為安全性的考量,而選擇不上雲端,近幾年,企業雖然仍然重視雲端安全的議題,但是,企業會將安全性視為要面對的挑戰,而不是拒絕雲端的理由。

許多企業想將系統搬上雲端,但都還停留在觀望的階段,他觀察,現今有機會快速上雲的產業並非一般的產業,而是跨多個產業合作的新商業模式,他舉例,以前雲端廠商是直接銷售雲端平臺給一家企業,現在則更像是一種顧問服務,雲端業者得找到合作伙伴,輔導企業創立新的合作模式才行,這也將是IBM未來提供雲端服務的策略之一。

將主打Expertise as a Service 不再使用Bluemix品牌

早在今年4月IBM北京論壇上,IBM就先暗示了,未來會將旗下雲端服務都整合成單一朵雲的策略,將涵蓋應用層、AI層、資料層和Cloud等4層。圖片來源/IBM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