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是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主席王堅表示,阿里巴巴當初成立電子商務平臺,就一直秉持著這樣的想法,他認為,因為網路是基礎設施,可以產生有用的用戶行為數據,進而改變了商業的運作模式。

眾人矚目的4件事:網際網路、大數據、雲端運算和人工智慧,王堅指出,前三者的聯合,帶動了人工智慧的發展。他解釋,網際網路已經進入新的階段,也就是行動網際網路的出現,對許多產業都帶來長期的影響,新零售、新製造等產業轉型都與連網息息相關,甚至,他大膽地說,未來的製造過程都脫離不了網際網路,這是第一個很大的轉變。

也因為有了網際網路,他認為,才會出現大數據,過去早就有大數據,但就如同石油一樣,大數據也必須開採、提煉才能產生價值,尤其,他認為,當所有數據都上網傳遞,在網路上流動的數據有高度價值,這才是大數據真正的涵義,因為這些數據記錄了使用者的行為、喜好等,而能善用這些用戶數據,正是網路公司的價值。

舉例來說,Google是第一家將全世界的網頁視為一種數據,也是一種資源,另外,Google將搜索網頁的功能分享給全世界的人來用,當使用者透過搜尋引擎查資料,用滑鼠點選了搜尋結果中的第四個連結,這個滑鼠點擊的行為就讓Google得到了用戶行為的數據,「對網路公司而言,滑鼠點擊是很大的價值,但卻對軟體公司來講,沒有價值。這就是網路公司和軟體公司的差別。」他強調。他還提出一個特別的觀點:「數據不是蒐集,是沉澱下來的!」他解釋,透過蒐集行為取得的是資訊,但是沒有網路,無法法讓數據以這麼大的規模和速度來累積、沉澱。「有了網路,原本沒有價值的數據,才變成有價值。」

王堅認為,在網上流動的數據,是人類第一次「自身產生的自然資源」,以往數據只是輔助企業的產品,或是企業作為改變商業模式的手段,但是,現在,數據已經是產品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也因此,「數據會改變商業,因為數據不管大小,都會變成企業的產品,」他以淘寶雙11的盛況為例,可以看見民眾對網路電商平臺的信任,這也對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在杭州不只老婦人會用手機支付買茶葉蛋,甚至街上乞丐面前也會放了一個QRcode,讓大家用電子支付施捨,這些例子都反映出,「中國民眾對支付的信心,遠遠超過以前的想像。」

讓要數據產生價值,還需要龐大的運算能力,過去,強大的計算能力都是被Google、IBM這類大公司壟斷,但是20年前IBM的超級電腦Deep Blue,其實運算能力大約和大家現在口袋中的手機差不多,大部分的企業都可以花錢到雲端平臺,取得不輸超級電腦運算的運算服務,企業不需要再自己購買伺服器,也能藉雲端運算的平臺,擁有大規模的運算能力。

「你也可以做AlphaGo!」王堅表示,有了雲端的計算能力,可以讓創業更加依賴創造力,他還開玩笑地說,要判斷企業做的是不是大數據分析,就看企業有沒有自己購買伺服器,若還有,就代表數據還不夠多。

「有了網路、大數據和雲端運算能力,才讓AI真正崛起」,他認為,AI的概念早從1940年代就誕生,但一直不被市場重視,直到近幾年才重新活絡。

「人會被AI超越嗎?」王堅表示,這個問題永遠都不會有答案,因為人類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幾個月前不能做的事,經過學習,人類就有能力可以做到,但他認為,人類最可貴的是,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有些領域不如別人,會尋求幫助,舉例來說,人類不懂的事,會去請教別人,知道自己的鼻子沒有狗靈敏,就訓練警犬,讓狗來稽查毒品,因此,機器智慧跟人類智慧就是非常不一樣,這就跟人的鼻子和狗的鼻子是不一樣的,無法比較。

企業想要發展AI,AI的應用還是非常有機會,王堅比喻,當初有了燈泡,才有電力系統,但是燈泡出現後,不代表所有的電器都發展完了,還有許多像是電冰箱、吹風機、烤箱等電力的產品,也就是說,「AI就是燈泡,只是開始,未來可以發展的應用還有非常多。」王堅這樣說。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