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臺年度最大的購物促銷活動雙11即將開打,去年的雙11活動京東單日創下人民幣111億元的營業額,能夠撐起龐大的交易流量而保持服務穩定不中斷,並非偶然,而是需要靠平時分散維運的工作,不僅如此,京東還定期演練服務中斷的應變工作。
京東一年度會有兩次大型的促銷活動,年中的618和雙11活動開跑時,用戶會非常集中在單日產生爆量的流量,平臺的I/O流量會暴增,若是支付服務停擺1分鐘,就會造成業務非常大的損失,且業務繁忙時,每個工程師都會非常緊張,當下才要找問題試圖去解決,會需要花費很多時間。
「穩中求進是我們維運的原則,」京東內部多達3萬個伺服器,超過2,000個資料庫,光是維運團隊就超過180人,京東金融MySQL維運資深資料庫管理員潘娟表示,由於交易平臺涉及支付且提供24小時不中斷的服務,京東對資料庫穩定性和一致性的要求特別高,京東相信預防勝於治療,因此,將維運的基本功分散到日常的工作,將交易平臺服務出狀況的風險降到最低。
為了能夠打造出高達99.99%的高可用率的系統穩定性,將許多維運的工作,像是業務的評測、監控與預警、壓力測試與服務中斷預演,以及相關的業務演練等都分散在平時日常的工作來進行,潘娟認為,等到出現問題後,才開始找原因和試圖解決問題,需要花費的力氣遠超過平時維運工作所付出的代價。
新服務上線流程標準化,自動部署不出錯
公司內部的研發或是業務團隊,若有新的服務或是應用要上線,則需要申請伺服器和資料庫,京東的規矩是,業務申請人必須填寫一張應用服務的記錄表格,包含應用需要的資料庫容量、業務增長量、I/O流量等資訊,資料庫管理人員根據記錄表的資訊,會對該服務的規模有初步的了解,接著再與線上正在執行的應用比對,評估新服務所需的伺服器規格和資料庫架構。
潘娟舉例,若新上線的應用規模較小,停機半天也都不會對公司營運有太大影響的應用,像是後臺的管理系統,則資料庫管理員會選擇最簡單的架構HDB,可以實現單機多應用,若是非常重要的業務,I/O流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就會選擇MHA(Master HA)的架構,來確保高可用性,MHA如果監控到Master節點異常,將會把Slave轉換成Master,而若是業務量非常大的應用,京東則是另外開發一套CDS的架構。
選定好伺服器和部署應用的架構後,資料庫管理人員就要負責設置監控和預警的機制,需要保證應用服務24小時都能夠正常運行,包括檢測應用的存活率、資料庫的主從一致性,以及硬碟容量和延遲等訊息。
最後,在服務正式上線前,免不了還需要做壓力測試,潘娟表示,京東通常會用該服務平時2~5倍的業務流量來測試,查看伺服器和應用會不會出問題,也能檢視選擇的架構是否滿足業務需求,此外,「若該服務與其他服務共存,則要特別小心!」她提醒,測試的過程中也要留意該服務的運行是否會影響到其他原有的服務。
這些檢測的工作,都是需要在服務上線前確實落實,她認為,在服務上線前的檢測工作,不但可以先找到潛在問題,還能讓業務人員和資料庫管理人員,對該服務的現況有所了解,即使服務上線後出差錯,對資料庫管理人員來說,也能夠較快地找到問題並解決,而不用從頭開始找問題。
服務上線後也不能鬆懈,災難演練確保服務中斷能迅速恢復
服務上線前,京東不放過每一個細節的檢測工作,為的就是確保服務上線後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是服務正式上線後,因應業務,資料庫會有不少變更,需要擴充容量或是升級等,「通常90%以上的服務,只要變更過,一定會存在許多潛在問題!」潘娟表示,資料庫每一次的變更,都是風險,潛在的問題就像定時炸彈一樣,早晚都會爆發。
為了不讓這些潛在的問題突然爆發,而且突然出現問題時,維運人員也往往會措手不及,於是,京東在服務運行的日常中,就安排了服務的離峰時段,大約是凌晨3~5點的時間,在不影響服務的原則下,將主服務停掉,切換到異地防災備援的伺服器上運行,確保主服務停機時,服務可以順暢且快速地恢復,確認沒有問題,才又將主服務切換回來。
「剛開始這樣做時,業務人員很不能理解,」她表示,業務人員質疑為何服務明明能夠正常運行,卻要三更半夜做服務中斷的演練,也會影響到原本的服務,但是,京東的維運部門堅持,只要變更過的資料庫,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確認資料庫沒有異常,如果服務真的中斷了,需要恢復卻發現無法恢復時,代價就更大了。
因此,京東堅持在線的服務,都必須定期安排災難演練,模擬服務不可用的情況下,能不能及時恢復服務,以及恢復服務需要花多久的時間,京東是由系統分析師、資料庫管理員,以及研發服務相關的工程師組成一個團隊,來負責災難演練的工作。
況且,潘娟表示,若服務平時沒有經過演練,業務人員和維運部門團隊人員的流動,也很容易造成服務中斷時,沒有一套標準的流程可以依循,「我們希望將一切未知變得可知。」她說。
如何打造一套維運標準化流程?以災難演練為例
過去京東的維運工作沒有標準化的流程,導致難以管理,出現問題也不容易快速找到問題的根源,潘娟表示,京東從2016年7月到今年5月這段期間,開始重整維運架構,建立出一套維運的標準化流程,盡可能在問題發生前先預防。
京東的災難演練分為兩類,一個是同機房的演練,也就是假設在北京的機房有主和從資料庫,主資料庫當機了,要馬上切換到同機房的從資料庫,另一種則是異地機房的演練,如果北京機房的資料庫都不可用了,維運部門能不能迅速地切換到上海,或是其他地方的機房,來提供相關的服務。
為了做防災演練,資料庫管理員必須先做許多事先的準備工作,包括整理資料庫的分類、每個應用和服務的相對應關係,也要確認好每次測試的應用演練範圍,以及將所有的應用都建立異地備援的機制,最後因為京東的服務和應用非常多,不可能用手動的方式完成部署,資料庫管理員還需要撰寫自動化的程式來執行相關任務。
將基礎的工作準備好之後,維運團隊要一起討論並制定出災難演練的計畫,將所有的流程標準化,如此一來,新進的維運團隊人員也可以依循著既定的工作流程執行任務,最後還需要跟業務部門的人員協調,在服務流量最低的時間點來執行演練,演練過程需要確認的內容包括,確認資料庫、系統配置訊息、主從資料庫一致性、防火牆的權限,潘娟表示,所有的服務的相關訊息都會檢查一遍,經過災難演練後就會發現一些隱藏的問題,像是服務的一些功能模組沒有升級、權限設置有問題,或是程式碼有問題等。
她也提醒,應用在一開始就需要考慮用自動化來維護服務正常運行,有些企業習慣到服務業務量增加到一定的量才來考慮,但是,業務量高速發展時,工程師需要花較多的心力在應用服務當前的問題,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自動化維運的工作,因此,她建議,成長型的業務需要更早是先做好自動化維運的工作,況且,自動化的程式需要真正應用在服務上,經過反覆的修改才能完成,並不是短時間一次就能完成的工作。
打造DBA自動化維運和萬用流程平臺,維運資訊透明化更快找到問題
除了上述的維運基礎工和災難演練之外,潘娟認為,「所有的維運資訊都必須透明化!」京東維運團隊打造了DBA自動化維運平臺Mega,將資源管控、慢查詢、效能優化,伺服器負載情形、效能熱力圖等功能都包含在內,並且每個伺服器也會顯示維運的負責人、業務類型等相關資訊,方便維運和業務人員有狀況時,即時聯繫到負責人。
除此之外,平臺還能顯示服務30天內上線的情形,像是資料庫的負載,若想查詢某個伺服器負責哪些應用、負責人等資訊,也只需要輸入伺服器的編號,就能查詢相關的訊息,例如,網域名、主從架構,以及在伺服器存放在哪個機房,她認為,將所有的資訊透明化並且方便查詢資訊的功能,讓維運團隊在應用出問題時,可以更方便地查詢問題的原因。
有了維運所需的資料之外,京東還發現一個問題,也就是業務研發人員上線新服務時,往往需要找維運部門負責不同工作的工程師協調,不過,研發人員不了解維運的工作,也常常漏掉某些環節,導致應用上線時出現問題。
因此,「京東將維運部門所有業務都統整到單一平臺,」潘娟表示,京東為了不讓業務人員在協調時造成混亂,建立了萬用流程系統MagicFlow,目標就是讓維運團隊對外是一個單位,研發部和業務部需要協助時,不需要了解維運內部如何協調,只需要按照MagicFlow系統的流程申請,對維運人員來說,也不需要擔心自己的任務從誰的手上承接,完成後又要移交給誰負責。
設計MagicFlow系統的過程即是將維運和業務團隊的組別負責人找來一同討論,先收集大家的需求,再將一些大家都會需要使用的功能整理出來,一同協調出共同的標準和流程,並建立模組,如此一來,所有人都能遵循一定的標準化流程申請服務。
最後,經過過去近一年的努力,京東發現應用、資料庫和域名等問題並且已完成修復,也開發跨機房切換資料庫的程式,總共新建置了206個內部系統災難備援機制,共完成 284套分批23次的資料庫切換演練,「盡可能將維運的基礎工作在平時做好,」潘娟強調。
京東資料庫防災演練9大事前準備工作
1 確認主備機房的資料庫分級標準
2 梳理資料庫分類、主從關係,確認可演練範圍
3 建置異地機房備援
4 梳理應用與資料庫對應關係和權限驗證
5 開發域名切換操作介面
6 編寫演練執行程式
7 確定演練方案
8 制定切換演練標準
9 制定演練計畫表
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17年11月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7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