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帽OpenShift重點策略
1. 布局多雲混合管理架構,通吃三大公有雲的PaaS調度
2. 下一步要發展全雲端開發環境,從維運管理跨進開發管理
在支援Kubernetes的步調上,紅帽算是相當早就押寶該門技術的廠商,在2014年時就開始投入Kubernetes專案開發。
目前紅帽的核心產品PaaS平臺OpenShift,最初在2012年釋出時是使用自家開發的容器調度工具,但在2014年Google開源Kubernetes後,挾此技術調度規模優勢及廣大的開發社群,讓紅帽不惜放棄自家調度工具,並在2015年時發布的OpenShift 3.0版中,開始支援Kubernetes。
OpenShift現在支援了AWS、Azure及GCP三大公有雲服務,它除了是該公司跨雲戰略的核心產品外,紅帽也把它定位成企業等級的Kubernetes平臺。
紅帽將OpenShift定位為企業級Kubernetes平臺
雖然OpenShift整併了Kubernetes,但企業需求不單只有容器調度功能,更包含網路、儲存、運算、Linux作業系統、中介軟體等。目前,OpenShift可以支援的底層環境,囊括OpenStack、VMware、KVM、裸機,以及上述的三大公有雲廠商等環境,作業系統則是自家的RHEL,讓其企業用戶可以獲得原廠支援服務。在網路元件的部分,除了使用開源虛擬化網路Open vSwitch外,OpenShift另外也支援CoreOS為支援容器、Kubernetes應用情境所設計的Flannel。
瞄準企業需求支援容器原生儲存
現今OpenShift除了支援物件儲存Ceph、分散式檔案系統Gluster外,為了因應企業逐漸邁向容器化的應用情境,近日也更以Gluster為基礎,推出容器原生儲存功能,同時能相容公有雲、私有雲環境,還能將儲存平臺整合至OpenShift內,而不用另外獨立部署。
同時,紅帽也加強容器應用程式在各平臺間搬遷的可攜帶性,一併支援檔案式儲存、區塊式儲存、物件式儲存。至於監控工具,現階段則是整合了Kubernetes原生的Heapster專案,其作為為監控、分析容器叢集的資源使用效率,此外,企業還可以使用Kibana、Elasticserach、Fluentd進行Log分析。
在OpenShift 3.6版中,紅帽也推出了Open Service broker API,目標是讓開發者可以在該平臺中,選擇自己慣用的開發套件、工具,並且與Kubernetes進行介接。
瞄準雲端應用程式開發
除了作為企業級Kubernetes平臺,紅帽還瞄準了雲端環境開發的需求。在今年紅帽發表的OpenShift.io雲端開發平臺,是一個端到端全上雲端的開發環境,讓企業可以延伸既有的OpenShift平臺,開發混合雲應用程式。
在程式碼撰寫和除錯上,可整合到雲端IDE工具Eclipse Che,另外也可串連到多種DevOps工具,並透過OpenShift Online 3雲端容器平臺自動建立需要的容器執行環境,來實現從開發端、測試、部署執行都上雲端的開發流程。
OpenShift.io涵蓋了企業開發混合雲服務時可以用到的開發工具,包含開發團隊協作空間、開發者工作空間管理、Runtime Stack分析,以及CI/CD服務。也可供企業使用自家開發的組態設定檔,在線上快速建置容器化的開發、測試及半正式環境。
紅帽計畫更深度整合OpenShift與OpenShift.io,將開發者的開發環境全面雲端化,只要連線至開發環境Portal,從最初的工單發布、程式碼開發、專案管理,到後續的自動化測試、程式碼發布工作,都可以在瀏覽器上完成。
熱門新聞
2025-01-24
2025-01-24
2025-01-24
2025-01-26
202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