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Appier

臺灣AI新創沛星互動科技(Appier)分析2017年蒐集的5兆多筆行銷活動資料,於5月3日發布了《臺灣消費者跨螢行為洞察》年度報告,發現臺灣民眾不容易受到廣告引誘而採取行動(或者說敏感度更低,更不容易點開廣告),相較於亞太平均值,廣告曝光量得多上37%,才能獲得臺灣民眾的點閱,而且,半數(51%)臺灣民眾平均擁有4臺以上的裝置,也高於韓國、日本、澳洲、新加坡以及東南亞國家,其中臺灣民眾近三成是跨螢使用者,在不同裝置上會點擊完全不同的廣告。

為了洞察臺灣消費者跨螢行為,Appier營運長暨共同創辦人李婉菱表示,Appier蒐集了2017年一整年、超過5兆筆來自自家以及合作廣告平臺的行銷活動資料量,包括消費者在手機、電腦和平板裝置上的數位足跡(不包括穿戴裝置和電視),然後以自家的AI分析工具Device DNA來分析使用者行為,可針對每個使用者的使用行為建立一個profile(也就是一個裝置的DNA),再與各個profile比對行為模式的相似度、以判定在不同裝置上操作的是否為同一人。李婉菱說道,由於分析工具是採匿名預測的方式來判定不同profile是否為同一人,所以在資料隱私方面較有保障。而在缺點方面,和其他AI模型一樣,可能會出現誤判的狀況。系統分析後再由人為解讀,才完成了這份報告。

她說,今年報告可以看出臺灣消費者的兩大特點:精明與軌變。和亞太地區不同的是,臺灣消費者需要更頻繁的廣告曝光率,廣告曝光量得多出37%,才會觸發點擊和消費行為。李婉菱舉例解釋,亞太地區民眾看到一個廣告出現10次,就會點擊一次,但如果是在臺灣,這個廣告得出現13.7次、才會被點擊一次。另外,臺灣民眾在轉換前的平均點擊次數,也遠高於亞太區平均值。(轉換率指點擊廣告後繼續參與後續活動或行為行動的比率)。李婉菱表示,這意味著,臺灣民眾對廣告的敏感度越來越低,行銷人員需要花更多心力才能觸發消費行為。,和亞太地區相比,臺灣民眾有51%擁有4臺或4臺以上的裝置,高於韓國、日本、澳洲、新加坡以及東南亞國家,而且臺灣有近三成的跨螢使用者,在不同裝置上會點擊完全不同的廣告。

Appier也歸納了4個新發現:

1.「網銀族」平板使用率高於年輕族群

Appier把臺灣消費者依年齡分為三類:X世代(18~35歲)、Y世代(36~55歲)和長青世代(56歲以上),而網銀族指的就是長青世代。Appier的報告顯示,和愛用手機的Y世代以及愛用電腦的X世代相比,長青世代的平板網路使用量達10%。李婉菱提到,如果商家的行銷對象為長青族群,不妨也考慮以平板作為媒介,參與度相對較高。

2. 臺灣民眾的網路使用量,在夜晚最活躍

另外,臺灣民眾不分男女,在夜晚的網路使用量最活躍。也因此,李婉菱認為,晚上時段是行銷的好時機。

3. 周末和夜晚是遊戲和電商類App的黃金時段

李婉菱表示,進一步深入分析臺灣民眾夜間網路行為,遊戲和電商App在周末的開啟量,是平日的兩倍。而這些行為,都在夜晚(晚上六點至凌晨零點)達到高峰,也占了全天時間的三到四成。

4. 臺灣民眾愛在白天使用金融服務,但零售和旅遊產業則是深夜更易獲得下單

如果從產業類別來看,李婉菱說,比較電商、旅遊、金融、零售和時尚五種產業網站的瀏覽行為,臺灣民眾喜歡在白天時瀏覽金融服務,轉換率高達69%。而零售和旅遊產業產品則相反,在深夜(凌晨至早上六點)的時段,民眾反而比較會採取行動,轉換量比瀏覽量,意味著民眾不只是看,還更會採取行動,進行註冊或購買等下一步活動。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