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附醫)宣布啟用健康醫療區塊鏈平臺,將用於強化分級轉診服務的病歷共享之用。病患不只能24小時瀏覽完整病歷,還能透過手機App,直接授權住家附近診所的醫生,存取在大醫院看診後的完整病歷和醫療檢查資訊,不需再回大醫院申請。第一家使用這套區塊鏈平臺的莊敬診所醫生王曜庭表示,過去病患轉診到大醫院後,小診所只能收到一張簡單描述的紙本通知單,現在則可以瀏覽病患在北醫的完整病歷和相關診療資訊,這是最大的差別。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瑞杰表示,在醫療資訊應用上,病歷安全和個人隱私如何兼顧,遲遲無法突破,但這卻是區塊鏈最大的強項,北醫去年開始接觸區塊鏈,今年進一步提出「病歷共享」的目標,不改變原有制度,要讓醫院、病人、診所和健保署四方得利,透過這個區塊鏈平臺共享的資料,無法竄改,也可以主動推送,病人更快取得,醫生也能取得授權病患的完整資料。他強調:「區塊鏈是醫療資料應用的未來。」

北醫附醫去年11月和臺灣區塊鏈新創DTCO聯合推出了一套醫療區塊鏈平臺phrOS,將病人電子病歷和醫療資料寫入以太坊聯盟(EEA)架構私有鏈中來加密,並可以提供一個區塊鏈資料錢包給病人,儲存了病患看診時的各種病歷資料,病患可以透過App來查詢。不過,這套系統,過去先提供給高階健診服務之用,現在則進一步擴大,運用到轉診病患上。

為了透過雙向轉診來落實分級醫療,健保署去年3月啟用了電子轉診資訊交換平臺,也透過調降部分負擔,希望讓病患先就近到基層診所看診,有需要再轉診到大醫院,而後續也能回到住家附近的診所回診。但是,這套交換平臺,沒有整合電子病歷,病患必須另外自行申請大醫院看診的病歷,再將資料帶到診所時提供給醫生參考。

以北醫附醫來說,也和上百家社區基層診所結盟,每月平均約有500多人次轉診,趁著轉診中心升級之際,也將區塊鏈技術轉診服務,來簡化大型醫院和基層診之間的病歷共享流程。原有健保署電子轉診資訊交換平臺是透過健保署VPN,將轉診資料從小診所傳送到大醫院(黑線)。而北醫附醫則透過自家醫療區塊鏈平臺,讓大醫院病歷資料,可以提供給病患,在授權給小診所醫生(綠色),未來還希望進一步能將小診所的HIS醫療系統整合到這個醫療區塊鏈上,提供給病患,再串接到大醫院的系統上。(紅線)

北醫附醫預防醫學暨社區醫學部副主任呂忠穎解釋,傳統病患要申請醫療病歷,約需2~3天,但北醫在自家App上,提供了一個「智鏈護照」功能,可以讓病患在診療後24小時內,打開App就能瀏覽完整的病歷資料,甚至包括X光影像、EMR影像等。

智鏈護照可以讓取得授權的醫生,立即瀏覽病患病歷資料,不用像過去得等三天申請。

想要使用區塊鏈病歷共享,轉診病患得先申請一個區塊鏈資料錢包,取得區塊鏈個人識別ID帳號,再下載北醫附醫App,用其來登入「智鏈護照」功能,智鏈護照其是一份專門用於轉診的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可用來瀏覽病患個人資料錢包中的所有病歷資料,也能授權給他人。

北醫附醫設計了三道驗證程序,病患完成申請後,會取得一張區塊鏈健康隨行卡,上印有專屬的QRCODE個人私鑰,另外病患還需自設一組密碼。要登入時,得先用北醫App掃描QRCODE金鑰,再輸入私鑰搭配的密碼,最後還要輸入一次北醫App的登入密碼,才能瀏覽病歷資料。不過,為了簡化驗證流程,呂忠穎表示,前兩道驗證,可以改用手機上的指紋密碼或臉部辨識來取代,就算沒有帶卡片也可以登入。

北醫附醫設計了三道驗證機制,才能打開病人的個人病歷資料。

在智鏈護照中,儲存了門診完整病歷,住院病歷報告,還有各種EMR電子病歷資料(包括主客觀描述、治療計畫等),另外還包括個人健康歷程、從102年後的歷年就醫紀錄,甚至可以整合同區域其他院所的資料,資料會在24小時內上傳,也提供病歷共享和授權機制。

智鏈護照可以共享的病歷醫療資料比健保局健康存摺多很多


例如北醫附醫就仿效Line掃描QRCODE加入好友的作法,病患到診所看診時,只要打開App提供驗證QRCODE給看診醫生,看診醫生可以同樣透過北醫附醫App上的智鏈護照功能,拍攝QRCODE來取得授權,之後就能瀏覽病患授權的病歷,但無法匯出或存檔。病患還可以指定病歷有效時間,過期就無法再瀏覽。

莊敬診所是第一個啟用區塊鏈病歷共享功能的基層診所。該所醫生王曜庭表示,過去將病人轉診到大醫院,只能取得一張紙本轉診通知書,資訊有限,保存也不易,等到病人日後回來診所看診,只能口頭詢問病人病情,而無法取得大醫院的看診資訊,除非再請病人向大醫院申請才行。現在,則只需安裝同一套北醫附醫App就能在病人回診時,直接授權,當場瀏覽病人北醫的病歷和診療資訊。

第一個啟用區塊鏈病歷共享功能的小診所是莊敬診所醫生王曜庭,他認為,最大差別是,過去只有簡一頁紙本轉診通知單,現在則可以瀏覽到病患完整的病歷。

不過,王曜庭表示,目前這套系統只能瀏覽病患在北醫看診的資料,也沒有提供匯出功能,更不能和診所自己租用的HIS醫療系統整合,而病患過去在小診所的病歷資料,也無法匯出到北醫的智鏈護照中集中,他希望未來可以提供這樣的功能,就算要付費也願意。

北醫附醫資訊室主任康嵐瑛表示,目前結合區塊鏈病歷共享,第一步先做到基層診所醫生可以授權瀏覽病患病歷,未來希望進一步可以和基層診所採用的HIS系統整合,例如透過API串接,讓病患所有的病歷資料可以整合,不過,這還得進一步和相關診所HIS業者合作。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