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MIT

當自駕車走在路上發生緊急事件時,必須在撞到年長者和年輕人之間選擇其一時,這時設計者該如何決定?麻省理工學院(MIT)最近公佈的一項研究顯示,大多數人認為,應該讓年輕人活命。

這項新研究最近刊登於《自然Nature》期刊上,是MIT為了自駕車設計改編著名的道德抉擇題目「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對233多個國家超過200萬名網友做的調查。

電車難題大意是,一輛煞車壞了的電車即將撞上前方軌道5個維修中的工人,而前方的備用軌道上只有一個工人。如果什麼都不做讓電車直行會讓5個人撞死,如果扳動轉轍器讓電車駛入備用軌道,那名工人就會被撞死。如果你在現場,你會怎麼做?這道問題成為哲學及倫理界針對群體和個人孰重孰輕、該顧全何者的著名道德難題。

MIT研究人員想了解,如果電車換成了能全自動行駛的自駕車,人類要如何設定自駕車未來的決定。MIT媒體實驗室(Media Lab)的「道德機器」(Moral Machine)研究計畫遂將這道難題加以改編來了解一般人的想法。

研究人員設計了13種情境,分別是遵守交通規則的一群人(A)及另一批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B),他們有不同年齡、性別、職業及體形。例如A群為推著嬰兒的母親、一名男人、男孩及女孩 vs. B群人則有一位老先生、一名老婦人、男人、男運動員及男醫生。或是:A群為5隻狗vs. B為2個人。其他情境包括、A群為5隻狗vs. B為5隻貓、A群(嬰兒、孕婦、罪犯、狗) vs. B群(水泥障礙物,但撞上後車上老男人、老婦及胖男、胖女及嬰兒會死亡),或是A群(流浪漢和罪犯)vs. B群(嬰兒、女醫生、胖男人)等。受訪者需要決定是讓自駕車撞上A或是B,最後他們就蒐集到的選擇進行分析。

經過分析,多數人的選擇是人命重於動物,多數人性命優於少數人,以及年輕人比老年人值得救。最多人願意救的是依序是嬰兒車、女孩及男孩。孕婦、醫生及運動員也獲得不少支持票。最可能被撞死的依序是貓、罪犯和狗。

但研究人員也發現,在這些選擇中也存在文化差異,例如一些亞洲國家包括台灣、日本和印尼等國,支持犠牲老年人的比例少很多,而在拉丁美洲及法語地區則更偏向挽救女性生命。

研究人員Iyad Rahwan指出,本研究希望藉此了解公眾的想法為何,以便作為未來自駕車解決道德難題的參考,他也指出,受訪者對公眾利益的想法超出研究人員的期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