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iThome

端儲存陣列的基本目的,是為公有雲上的運算單元,提供基於傳統儲存陣列平臺的儲存空間服務,藉此可將一線大廠的老牌儲存平臺,帶到公有雲平臺上,從而也帶進這些儲存平臺的各種特性,包括豐富、完整的管理功能與資料服務。

而要實現在公有雲上使用傳統儲存陣列平臺的目的,關鍵便在於如何讓傳統儲存陣列「進入」雲端環境,進而化身為公有雲上的儲存服務。

最直覺、也最簡單的辦法,便是直接在公有雲服務商的資料中心內,部署一套傳統儲存陣列設備,如此一來,公有雲用戶便能選擇使用這些傳統儲存陣列,來為他們在公有雲上的虛擬機器提供儲存服務。

最早出現在市場上的雲端儲存陣列產品,大多都是採用這種「實體部署」型式,如2012年NetApp與AWS合作,所推出的NetApp Private Storage(NPS)for AWS,便是藉由將NetApp儲存設備部署到AWS的資料中心,來為AWS上的用戶,提供基於NetApp儲存平臺的儲存應用服務。

稍後在2014年推出的NPS for Azure,也採用類似的實體部署型式,但架構稍有不同,是將NetApp儲存設備部署在第三方資料中心,再連結到Azure資料中心來提供儲存服務。

第二種雲端儲存陣列做法,則是將傳統儲存陣列底層的系統軟體平臺,「移植」到公有雲上,也就是利用公有雲的運算與儲存資源,以虛擬化形式來運行儲存陣列的作業系統軟體,等同於在公有雲平臺上,以「軟體定義」的型式,部署ㄧ臺專門用於提供儲存服務的虛擬機器。

這種軟體定義部署型式的雲端儲存陣列,最早的是NetApp於2014年發表的Cloud ONTAP,後來改稱為Cloud Volumes ONTAP,Pure Storage於2018年宣布的Cloud Block Store,也採用相似架構。Dell EMC在2018年推出的UnityVSA Cloud Edition,則採用間接的軟體定義部署方式,藉由VMware Cloud的中介,於AWS上提供儲存服務。

所以,依照部署在公有雲上的型式,目前的雲端儲存陣列便可以分為「實體部署」與 「軟體定義部署」兩大類型,其下又可細分為數種不同的型式。

實體部署的雲端儲存陣列

直接將實體的傳統儲存陣列設備,部署到公有雲資料中心內,從而構成公有雲上的儲存服務。

這種實體部署的雲端儲存陣列產品,又可依照部署的資料中心位置,以及用戶對儲存設備的所有權,區分為不同的類型。

部署位置:公有雲 vs. 第三方資料中心

將實體的傳統儲存陣列部署到公有雲上,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將設備部署到公有雲服務商的資料中心,如NetApp早期的NPS for AWS,以及現在的Cloud Volumes Service等。

第二種則是將實體儲存設備部署在第三方資料中心,然後再透過專用網路連結到公有雲服務商的資料中心。如NetApp目前的NPS服務,還有HPE的Cloud Volumes,都是採用這種部署於第三方資料中心的架構。

設備所有權:設備代管 vs. 購買使用權

依照用戶對設備的所有權,實體部署的雲端儲存陣列,又可分為代管與使用權兩種方式。

其中的代管形式,如NetApp早期的NPS,用戶擁有儲存設備的所有權,但透過代管的形式,將儲存設備部署在公有雲資料中心。

而採取購買使用權形式的產品,則有NetApp的Cloud Volumes Service,以及HPE的Cloud Volumes,位於公有雲資料中心內的實體儲存設備,仍是由儲存廠商所擁有與管理,用戶只是購買儲存空間與服務。

軟體定義部署的雲端儲存陣列

透過虛擬化技術,將傳統儲存陣列移植到公有雲上,所構成的「軟體式」雲端儲存陣列,也可分為原生移植與間接移植兩種形式。

原生移植

直接利用公有雲平臺的運算與儲存資源,來運行傳統儲存陣列的作業系統平臺,藉此構成的雲端儲存陣列,成為雲端平臺原生服務的一部份,如NetApp的Cloud Volumes ONTAP,以及Pure Storage的Cloud Block Store,都屬於這種類型。

間接移植

在公有雲平臺上,利用中介的虛擬化作業平臺,來運行傳統儲存陣列軟體,如Dell EMC的UnityVSA Cloud Edition便屬於這種類型,這套產品目前是搭配AWS運作,但UnityVSA軟體並不是直接在AWS平臺上運行,而是透過VMware Cloud on AWS的中介,於AWS上提供儲存服務。

不同的雲端儲存陣列部署架構,也帶來差異相當大的應用特性,後面我們便從「實體部署」與 「軟體定義部署」這兩種基本架構出發,進一步介紹當前雲端儲存陣列產品的特色。

雲端儲存陣列的基本類型1:軟體定義部署

雲端儲存陣列的基本類型2:實體部署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