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地所開放創新推進室資深經理奧山博之在去年5月時,首度公開了OMY(也就是大手町、丸之內和有樂町英文首字字母)資料活化計畫,要用區塊鏈來打造一個企業級資料的交換共享平臺。(攝影/王宏仁)

東京車站前,從大手町、丸之內到有樂町一片約120公頃的街道,日本俗稱為「大丸有」(Daimaruyu,或簡稱OMY)區域,28條火車路線經過,上百棟高樓大廈林立,近百家日本上市公司總部齊聚,超過4,300間辦公室分散其中,每天往返的上班族多達28萬人,地下商店街像是超大型百貨公司,聚集了來自日本各地的名產、美食等,吸引了大量觀光客,每年人潮高達62萬人。

大丸有不只是東京最熱鬧的精華地段,更是各種新興科技的展示場。早在2017年9月1日,日本NTT電信投資的一家IoT新創39Meister,成功在防災演習中,透過新的LPWA(低功率廣域網路)技術,讓數公里內的演習人員,穿梭在多棟大樓內,也能精準取得定位圖資。同一年12月22日,日本軟體銀行也在這裡,試辦了一天自駕公車服務,往返兩旁遍布各式名牌精品店的丸之內仲大道。

隔年2018年1月下旬,日本大型保全公司Alsok在地下商店街實測新型態的待客服務,利用AI影像辨識技術即時分析保全監視器的影片,從來客人潮中找出VIP顧客以提供差異化服務。

2月時,負責大丸有地區大樓冷暖空調服務的丸之內熱能供給公司,決定嘗試新的管線維修方式,改用自動飛行的無人機,在地下隧道中,自動循線飛行,偵測冷暖氣輸送管線是否破損而外洩,造成能源浪費。

上述這些創新應用,都是日本房地產巨頭三菱地所的丸之內都市科技航海家計畫(Marunouchi UrbanTech Voyager initiative)的創新實驗之一。三菱地所是三菱集團旗下子公司,擁有大丸有地區近3成大樓,從1998年開始,花了20年,投資了9,500億日圓,重新改造這些大樓和周邊街道區域,更發起了這項新興科技創新計畫,聚焦AI、IoT和機器人技術應用,將大丸有區域變成一個實驗場域,來活化這個區域的發展潛力。

從大手町、丸之內到有樂町一片約120公頃的街道,日本俗稱為「大丸有」區域。三菱地所擁有大丸有地區近3成大樓,將大丸有區域變成創新實驗場域,來活化這個區域的發展潛力。OMY資料活化計畫就是其中一項針對此區域的資料交換實驗。圖片來源/三菱地所

異業資料再利用的三大挑戰

三菱地所開放創新推進室資深經理奧山博之是這項計畫的主要推手,他坦言:「儘管三菱地所參與了不少創新實驗,但是,最後的成果卻不易整合再利用,」所以,三菱地所決定發起一個更大膽的新計畫,來推動跨企業的資料交換,目標是成為一個世界級「企業資料共享社群」,稱為OMY(大手町、丸之內和有樂町英文首字)資料活化計畫。

他解釋,目標不只是要整合三菱地所創新實驗蒐集到的歷史資料,還希望可以讓更多企業加入,共享企業業務資料。不過,想善用異業資料有3個挑戰:跨公司的資料往往破碎化(fragmented)、沒有一套標準的資料利用流程和管道,最後一點則是缺乏了一個資料集散地來交換和儲存要交換的異業資料。

在計畫啟動之初,去年5月時,奧山博之在東京一場媒體活動中公開了第一期概念驗證細節。

這項計畫從2018年5月14日啟動,到當年12月31日為止,三菱地所找來東京大學大澤研究室、富士通和軟體銀行聯手。涵蓋資料類型包括了電信資料、大樓維運資料、商店銷售資料、交通數據、人潮資料、環境資料、監視器影片、飯店資料、觀光活動資料、政府公開資料等。

例如,擁有三成大丸有地產的三菱地所提供了大樓維運資訊,和大樓內店家的商業活動資料,而軟體銀行則透過電信資料來提供該區域人潮情報等。技術上,則採用了富士通Virtuora DX區塊鏈資料交換技術(底層是開源的Hyperledger Fabric區塊鏈技術)和雲端平臺,來確保資料跨不同企業間交換時,可確保資料的機密性和安全。

三菱地所打造了一個分散式資料利用平臺,採用東京大學教授大澤幸生在1998年公開的知識圖譜技術KeyGraph,可將不同資料集間的關係視覺化,讓有意利用者更容易掌握資料集間的相互關係。攝影/王宏仁

三菱地所打造了一個分散式資料利用平臺,作為所有資料的交換集散地,涵蓋資料類型包括了電信資料、大樓維運資料、商店銷售資料、交通數據、人潮資料、環境資料、監視器影片、飯店資料、觀光活動資料、政府公開資料等。攝影/王宏仁

利用區塊鏈技術來打造分散式資料利用平臺

三菱地所打造了一個分散式資料利用平臺,作為所有資料的交換集散地,也建立了一套資料分享的作業流程,資料提供者要先試用資料作業流程、建立資料主題、再來準備要分享的資料,例如有些資料得考量個資法要求,需告知使用者的內容或需取得哪些授權,得在資料集中描述目前可用狀態,或者是得先經過去識別化處理再釋出到資料共享平臺上。

在這個資料利用平臺上,利用區塊鏈技術來打造了資料分散機制(也包括利用智慧合約來處理分配和交換),也提供了包括建立點子、服務雛形測試、可行性驗證等資料再利用機制,最後則是再次的資料驗證程序,確定提供的資料符合可分享的形式。

在資料利用上,三菱地所更找來東京大學教授大澤幸生擔任顧問,並採用他率領的大澤研究室在2013年發表的資料集描述方法Data Jacket,以及1998年公開的知識圖譜技術KeyGraph。

前者可建立一套共通的標準資料集描述方式,讓提供者快速將自家能釋出的資料集,打包成標準化、方便流通的共享資料包。後者,則可將不同資料集間的關係視覺化,讓有意利用者更容易,也能更清楚地掌握這一批資料集間的相互關係。

隔年,也就是今年5月,在富士通年度東京大會開場演講中,三菱地所街道品牌推進部長後藤泰隆也登臺揭露了半年多的實測成果,他指出,最大成果是,最初連同三菱地所只有4家參與,最後總共達到12家企業和研究機構參與,他們不只是使用者也是資料提供者,各自貢獻了不少,去識別化後的歷史資料。「這是最顯著的成果,的確吸引更多企業願意加入。」

後藤泰隆指出:「過去,不同公司各自進行的資料分析,現在可以整合來進行交叉分析了。」

例如,結合了SNS社交資料、人潮、交通資訊,實測時可以觀察到外國觀光客到這個區域時,不同的需求如何影響移動動線,例如對美食有興趣的觀光客多在東京車站出站,可作為觀光促銷活動的參考之用。或例如,結合店家用電資料和監視器觀測的人流動向,就可以知道人潮在不同時間會進入到哪些類型的商店。

而負責底層區塊鏈資料分散技術的富士通,也從實證過程中找到新的需求,今年,區塊料資料交換機制Virtuora DX也添加了新功能Chain Data Lineage(資料血統鏈),等於是將資料被加工的歷程,保留下來,成為了一個資料血統鏈資料,可以用來追蹤資料在不同資料使用企業中加工的情況。

例如A社提供了SNS社交平臺上的討論資料,B社則提供了自家商品型錄和照片,但C社把這兩者資料結合,在商品圖像上加入了分類標籤,並比對SNS社交資料上的照片,找出消費者熱烈討論的產品清單,D社可以不用再次重複C社的整合工作,可以直接從資料血統鏈上看到這個資料集過去的處理歷程,直接用熱門產品清單,來設計行銷活動。

奧山博之從執行面來看,他認為,事後發現了資料交換的兩個新挑戰,企業對於資料顆粒度和資料獲取頻率的認知落差很大,這也成了後續的課題。

後藤泰隆表示:「這個計畫還沒有完成,甚至個人資料管理面才剛起步,下一步會思考,如何蒐集更多基本數據,才能讓數據更有效利用。」

儘管實證計畫去年結束了,但是,這個大丸有企業資料共享聯盟沒有結束,三菱地所強調,將會持續分享和利用資料,尤其用來尋找新商業模式。甚至,今年2月,三菱地所還在丸之內開設了創新實體場所,要讓更多企業或新創,直接來大丸有嘗試各種創新服務實驗。

三菱地所OMY資料活化計畫採用了富士通Virtuora DX區塊鏈資料交換技術和雲端平臺,底層則是開源的Hyperledger Fabric區塊鏈技術,在資料跨不同企業間交換時,可以確保資料的機密性和安全。圖片來源/三菱地所

三菱地所也建立了一套資料分享的作業流程,包括資料作業流程試用、建立資料主題、資料準備,到資料如何資料再利用,以及資料驗證程序等。圖片來源/三菱地所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