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翁芊儒
為了擬定全國科技發展計畫,科技部今日召開「策略高峰圓桌會議」,邀請到產官學研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研討未來臺灣將面對的科技議題。科技部部長陳良基表示,這次會議目的是拋出更多議題,而非解決方案,年底前也將陸續安排15-20場特定議題研討會凝聚各界意見,等於是明年「第11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政策方向會議的暖身。
這次與會人員包括中研院、國發會、科技部、教育部、經濟部、勞動部、工研院、國衛院、臺大、成大、清大、中國醫等政府官員與學研界專家,業界領袖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中美矽晶、中裕新藥、和碩、聯發科董事長、Google台灣區總經理簡立峰、臺灣大哥大總經理等人。
副總統陳建仁提到,政府在推動產業發展時,要積極推動法人研究成果與產業的接軌,像中研院、工研院、國發會、國衛院等,都是相當重要的基礎建設,如果沒有破壞性創新的力量,產業就很難往前進;除了各項國家級計劃的推動,政府也應該重視學者自發向上的科學研究,因為民間實力也常常帶來意想不到的技術創新、推動產業與經濟發展。
然而,其中也有些問題需要克服,包括人才培育面臨的困境,尤其現今大專院校中,願意攻讀碩博士班的學生越來越少,「如何在少子化情況下,讓更多年輕人願意投入研究領域非常重要。」以及,中研院等法人機構缺乏博士後研究員,其薪資結構的是否合理、應如何吸引人才等議題,會議中也邀請到教育部、勞動部官員來共同關心。
副總統陳建仁也出席策略高峰圓桌會議,他提到,政府先有長遠的策略規劃,將上中下游科學研究、產品開發到產業創新連結在一起,臺灣產業才有好的發展。
圓桌會議兩大重點:一、資金挹注要聚焦中上游整合,二、政策擬定要考量臺灣人口結構變化
這次會議聚焦四個議題,包括如何讓科技創新驅動經濟成長、如何因應第四次工業革命、如何促進政府與民間之合作擴大科研動能、如何因應人口結構變化對科技政策的衝擊。
陳良基表示,雖然臺灣的科技研發能力走在世界前端,但小國家本身的資金、人力資源不足,科技部每年僅有1,000億的資源能投入,因此,在資源相對缺乏的情況下,選擇投注經費的項目時要格外謹慎,必須要最大限度的推動產業與社會進步。
尤其,科技創新的生命週期,可以分為上游大專院校的探索性研究、中游的法人單位(如工研院、國發會等)的技術研發,到下游產業的技轉商用,如果政府只是跟風當下熱門議題來投資,而沒有對整個上下游生命週期來評估,只會把已經很少的資源投注在錯誤的地方。「需要長期深耕的領域就多投資一點,技術的產業化也要即時跟上。」
此外,會議中也有學界專家表示,政府資金往年較偏向投資在中下游的整合,也就是法人單位技轉研發成果給業界商業化的環節,但考量到現今業界資源比學界資源多,以及對研發創新需求的增加,政府應該轉變方向,改將資金挹注在中上游的整合。台積電張忠謀也表示,政府應挹注資源於臺灣優秀的研究團隊,尤其工研院以往將技轉視為第一任務、人才培育排第二,現在反而要倒過來,以產業人才培育為重點。這個想法也呼應了政府應從中下游整合,轉而往上中游整合的觀點。
另一個重要議題,則是人才結構轉變對於科技政策的影響。「現在人口對比二十年前,每年出生人口從二十幾萬下降為十幾萬人,且十幾萬裡面有三分之一會出國學習,政府對於科技政策的發展,現在就要同步考量人力資源減少的問題。」陳良基對此表示,以前較少從人口結構層面去談論科技政策的研擬,這次將此議題納入討論,需要各界更多聲音來構思解方。
此次圓桌會議,是為明年的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做準備,「要藉由拋出議題,把臺灣小國大戰略整個做法端出來,明年新政府投入資源時,較容易選擇對的方向。」陳良基表示,會議中也有專家提到,從前圓桌會議談論的議題中,真正發揮影響力的議題應該被拉出來檢視,將會對未來的討論有所幫助,這也是科技部後續要做的功課。
熱門新聞
2024-12-24
2024-12-22
2024-12-20
2024-08-14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