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翁芊儒
清華大學研究團隊聯手臺北榮總醫院,開發出不需精密儀器,也能檢測出C反應蛋白濃度(CRP值)的技術。檢測時,只要將受測者的血液檢體滴在紙基檢測試片上,就會流往三個方向形成不同的流動距離,接著,再透過手機App的影像辨識技術,根據流距差異進行影像辨識,就能判斷出該病患血液的CRP值。
這款紙基檢測試片,是由清大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教授鄭兆珉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研發而成。試片上的三個流道分別塗抹不同濃度的專一性的抗體,當人體血液中的C反應蛋白與試片上的抗體結合後會產生凝集現象,並限制血液流動的距離,而根據流距的差異,就能用來推算C反應蛋白濃度。
為此,研究團隊也自行開發了結合影像辨識技術的手機App,只要對著試片中的血液流距拍照後,並輸入姓名、ID、日期等資訊,App就會自動辨識CRP值,並記錄用戶在不同時間點的檢測結果。
血液中的C反應蛋白濃度數值,可以用來診斷身體是否有發炎或感染的症狀,若CRP值在正常範圍內,就能讓病人減少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一般來說,醫院要檢測病患的CRP值的傳統方法,是先抽取5ml的血液檢體,再由專業醫檢師運用要價上千萬的精密儀器來檢測,大約需要半小時到一小時能取得檢測結果。
不過,若改為使用新開發的紙基檢測試片結合App影像辨識技術,不僅只需千分之一的血量,檢測時間更能縮短至幾分鐘,且CRP值通常只需估算是否在正常的區間內即可,不須達到非常精確的數值,因此,新技術的檢測成本更低,卻能達到與精密儀器相同的效用。
北榮急診部主治醫師李怡姿表示,由於紙基檢測試片能保存兩年之久,手機App也容易取得,適用於居家照護等個人化應用,或偏遠地區的醫療服務。比如監控手術後傷口的發炎反應,只要簡單操作試片與手機App,約1~2天測量一次即可。
研究團隊成員李亭諭也說明,當初研發技術時與北榮合作,從醫院取得的所有血液檢體均有經過人體試驗委員會的核可,來確保研究符合倫理道德的適當性。目前這個技術開發近一年,尚未用於臨床診斷,未來則要尋找廠商,來技轉開與發產品、進而投入實際場域的應用。
右方是C反應蛋白濃度(CRP值)的紙基檢測試片,滴上一滴血液,就會自動往三方向分流。
先用App拍攝試片進行影像辨識,在輸入使用者姓名、ID、日期等資訊,就能得到辨識結果。
熱門新聞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