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GitHub上的貢獻者快速成長,2019年首度成了美國海外開源採用程度全球Top 20的國家。

如何將全世界的開發社群,化為自己的研發能量?20年前的答案是不可能,但過去10年,這個問題,有了眾人都同意的答案:開源。在2010世代,開源不只是少數技術社群或軟體先鋒的運作模式,更成了全IT產業積極擁抱,甚至現在是所有企業都必須面對的新軟體技術發展新模式。

搭上雲端服務的發展浪潮,第一代開源商業模式還有另一種作法,就是技術開源,但提供雲端服務來收取訂閱租金,這正是許多雲端業者的獲利模式,例如AWS的EC2服務,一開始就是源自開源的KVM/Xen虛擬化開源專案。Linus Torvalds早在30年前就開源釋出了Linux核心的專案,這可說是第一個成功的全球性開源計畫,確立了開源模式的可行性,甚至發展出了第一代的開源商業模式,也就是開源版免費、而多了支援服務的商用版則收費的雙重授權方式,最知名的例子就是紅帽RHEL或甲骨文的MySQL。

Google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從開源計畫直接獲利(Android在多年後在歐盟要求下才開始採付費授權), 而是用來打造全球性的生態系,再從中獲利。儘管在2000世代,開源逐漸在商業市場站穩腳跟,但是仍是少數族群的作法,而非軟體發展的主流。直到Google在2007、2008年先後發起的兩個重量級開源計畫,成了第二代開源商業模式的新典型。這兩個計畫就是Android和Chrome。

Android在2017年時,超越了Windows,成為全球第一大的作業,而Chrome則是現在的瀏覽器市占龍頭,連微軟都把自家瀏覽器的核心,改成Chrome的開源社群版。

Google與甲骨文的侵權爭議纏訟多年,但無疑地,開源可以是發展全球性生態系的途徑,甚至,換個角度來看,企業的技術或開源專案,只要夠有吸引力,就能將全球軟體開發社群,甚至許多大型企業的開發人才,化為已用,甚至可以靠競爭對手的程式設計師來幫自己開發產品,微軟開源了.NET之後,就吸引到許多過去競爭廠商的開發團隊。

GitHub是全球最大規模的開源專案平臺,已有超過4千萬名貢獻者,代管高達4,400萬個專案。臺灣過去一年開源貢獻者也大幅成長了34%,成長率全球排名第八。

連IT軟硬體龍頭都競相擁抱開源之下,逐漸累積出一套套開源商業模式,版權和獲利模式不再是未知的困擾,而是開源專案的價值和競爭力成了新的焦點,這也讓開源,成了企業吸引全球軟體開發技術社群的可用手段,甚至像Walmart、Netflix2都乾脆把自家產品的核心軟體技術框架,開源釋出。GitHub利用開源版本控制軟體Git,發展成了一個雲端服務,採取了封閉付費或開放免費的雙重計價模式,特別的是GitHub設計了多項社群溝通機制,來強化開發協作,例如星等、跟隨等,開發者也很容易複製(Fork)一份專案到自己的帳號中來研究。上線3年,GitHub代管的專案數,在2010年時達到了1百萬個,也讓開源專案有了一個全球共同的交流平臺,這正是在2010年世代,帶動了開源蓬勃發展的土壤。連微軟在2015年時,要向外界證明,開源是玩真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將.NET程式碼放上GitHub,因為這裡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開源集散地。除了找到了有例可循的成功開源商業模式,開源在2010世代開始大鳴大放的另一個關鍵是,開源專案全球協作平臺的出現,也就是2008年創立的GitHub。

臺灣開源貢獻者在2019年成長了34%

從GitHub去年最新的統計數據來看,可以一窺全球擁抱開源的盛況。已在GitHub註冊的開發者人數全球達到4千萬人,光是2019年就有1千萬名開發者加入。目前代管的專案達到4,400萬個,光是過去一年所有專案的程式碼提交次數(pull request)超過了8,700萬次。來自全球70國近290萬家企業或組織,都在GitHub上開立企業帳號。

2019年,超過8成貢獻者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亞洲地區的貢獻者是大宗。在2萬人貢獻者排名上,開源貢獻者成長最快的地區,前兩名是香港和新加坡,過去1年的人數都有翻倍成長。

臺灣企業和開發者對GitHub的運用,也越來越深,尤其在2019年,根據GitHub統計,臺灣開源開發者的人數,成長了34%,是GitHub全球排名第8高的地區,開源專案採用量(複製)的排名,也首度進入美國以外地區的全球Top20排行榜。

儘管臺灣在2018年已有超過上萬名開源貢獻者,但從未進入全球開源貢獻者人數排行,直到2019年,這也反應出,臺灣在2010世代的最後一年,開始加速擁抱開源這個新模式。

 相關報導  數位轉型浪潮的源頭(上) IT十年數位轉型浪潮的源頭(下) IT十年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