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王若樸
科技部今(20日)舉辦年終記者會,科技部部長陳良基宣布,今年計畫回頭加碼投資基礎研究,要額外增加40億元來鼓勵學術研究,接下來還要強化三大類半導體應用,包括太空技術、量子電腦,以及邊緣AI。
去年基礎研究經費比例太低,科技部決定回補加碼40億元培育人才
就臺灣去年基礎研究投資比率來說,只占全國研發經費的7.3%,不只創下10年新低,還遠低於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的17%,甚至比國情相仿的韓國(14.5%)、日本(13.1%)還要低。
陳良基坦言,一年基礎研究經費減少10億元,就等於少了1,000件研究計畫,間接影響3,000至5,000名學生的培育。陳良基指出,大學、碩博士生少了專題經驗,進入社會的工作實力就可能堪憂,也會造成產業未來的人才荒。
因此,為改善去年的不足,科技部計畫今年回頭額外增加40億元,來提高基礎研究實力,並計畫每年10%逐步增加。雖然基礎研究的成效無法立即顯示,但陳良基認為,基礎研究是推動創新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根基,比如,去年臺灣科學團隊加入國際事件世界望遠鏡計畫(EHT),成功取得人類史上首張清晰的黑洞照片,「這是醞釀10年才有的成果。」
除此之外,為保有技術原創性和影響力,科技部次長謝達斌表示,科技部在審查這些基礎研究計畫案時,特別著重原創性、跨領域和多元性,比如要求申請人說明研究案的獨特之處與原發性(Primary idea),以及計畫參與者的背景等。
而就跨領域來說,除了聚焦技術上的跨領域,也著重跨國合作,「因為就歷史統計看來,研究成果的效益會隨合作國家數量增加,成指數型成長。」謝達斌指出,這也是科技部推動國際合作加值計畫(Add-on)的原因。
強化人才交流,3年修217件法例打破法規障礙
除了投資基礎研究,科技部也鎖定人才培育和交流。陳良基回顧,為培養更多博士生,科技部去年開始頒發博士生獎學金,已有300名學生申請;日前,他也趁立法院休會期間,至5所大學與博士班學生交流,「沒想到場場爆滿,學生也表示因為有獎學金,想留下來繼續做高深的研究。」
另一方面,科技部在過去2年來,也推動不少學者交流計畫,像是年輕學者養成計畫(包含愛因斯坦計畫與哥倫布計畫),以及鏈結產業的高階人才培訓就業計畫RAISE和博士創新計畫LEAP,過去2年來的參與人數都大幅增加。在國際交流方面,陳良基表示,未來除了將繼續把人才送至矽谷,也將鎖定以色列。
此外,科技部也鎖定青年學子,將持續擴大去年舉辦的科學開門Kiss Science活動,將重要的學術機構開放給青年學子參觀,並計畫邀請國際知名學者至各大專院校的卓越中心駐點;另外也希望透過國際青年科學營,來吸引國際人才,「達到人才群聚的效益。」
為了順利推動科技人才培育和交流,科技部也推動了科技法規的修改,3年來共有210多件修訂案,打通人才培育與法規的障礙。
未來鎖定三大類半導體應用:太空技術、量子電腦和邊緣AI
除了人才培育,科技部也計畫強化半導體產能,特別鎖定太空技術、量子電腦和人工智慧等三大領域。陳良基表示,總統蔡英文曾在去年底的未來科技展中宣示,臺灣要進入太空產業,要成為衛星地面接收設備系統的重要研發基地。
對此,科技部也打算將最初兩期的太空計畫,聚焦於跨國太空科研,建立國際科研平臺、深化自製能力。至於第三期計畫,則鎖定抗輻射的設計與製程強化,並配合試飛來驗證,「目標希望每年發射一顆衛星。」
在量子電腦方面,則要發展低溫矽基技術、量子位元電路設計、量子電腦次系統整合。
至於半導體在人工智慧應用上,則以邊緣AI所需的即時、低功耗和高效能需求為主,來強化晶片設計、先進製程、新材料和元件技術的發展。
此外,雖然尚未經過行政院審核,陳良基也揭露科技部半導體射月計畫的下一步。「半導體去年產值2兆6,000億元,未來10年產值預估將增加至5兆2,000億元,甚至高達6兆元,」在他看來,如此龐大的產值,還需要更多人才加入才行。也因此,科技部計畫設立不同主題的創新研究中心,布建人才和半導體產業相關的科學環境,以及加強記憶體設計,強化半導體的應用。文◎王若樸
熱門新聞
2024-10-23
2024-10-30
2024-10-30
202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