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臺灣學術網路提供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各大學早在一個月前就陸續公告遠距教學辦法,各國高中小學也在近一個月內測試教育雲及其他教學平臺,確保學生停課後也能在家自主學習。不過,爆增的學習平臺上線人數也帶來了龐大的網路流量需求,教育部網路及資通安全科科長王東琪就建議,各校評估遠距教學的網路頻寬負載量時,可用每一連線用戶觀看1080p影片所需頻寬、約600kbps~2.2Mbps來估算,也就是說,1Gbps的頻寬約可容納500~1,500名學生同時連線,接著,再與學校教學平臺的平均連線數相比較,就能評估現有頻寬夠不夠用,並隨之調整。
比如臺大這學期為了因應疫情提供遠距教學,NTU COOL教學平臺所開設的課程數爆增為上學期的4倍,臺大也將平臺所在館舍的網路頻寬從1Gbps擴充到10Gbps,提供師生順暢使用。若以10Gbps頻寬來進行估算,應能同時讓5,000~15,000名學生同時上線,而臺大全校師生約為36,000人,也就是約三分之一的師生可以同時使用教學平臺。不過,王東琪也建議,一般來說,頻寬不會全部給遠距教學使用,同時段仍會有其他的連線頻寬需求,他建議:「各大學應採取分時段的策略開課,來分散網路流量。」
先前,臺北市酷課雲也因各國高中小學進行遠距教學演練,曾出現約12,000名用戶同時上線的情形,當時,臺北市教育局觀察學術網路(TANet)的使用流量,總共20Gbps的頻寬中,最高峰約用了約6成、12Gbps,而20Gbps頻寬最多約可讓30,000名學生同時上線。但王東琪也表示,這只限於學生透過學校網路TANet連線的情形,若學生改在家遠距上課,則取決於酷課雲所在縣市機房所承租的頻寬有多大。
網路連線速度與用戶端所在地區的網路品質息息相關,尤其,國外學生(如陸生)從境外連線回臺灣學校的教學平臺,或線上視訊課程斷斷續續的原因,王東琪解釋,不一定是臺灣本地網路或TANet問題,可能是學生當地網路連線的品質不佳,或因全球頻寬產生壅塞所導致。尤其對於中港澳學生來說,還需克服中國的網路限制問題,比如臺大就提供無法順利連線的學生,用計中帳號使用臺大VPN來連線,淡江大學則是直接使用MS Teams作為同步視訊教學的工具,克服連外網路被封鎖的問題。
目前,除了各縣市自行部署在本地端機房的學習平臺之外,由教育部教育雲所提供的因材網、學習拍等教學資源,是部署在臺北、新竹、臺中、臺南4個IDC機房中,各以20Gbps接入TANet骨幹網路,理論上可提供120,000個用戶同時連線使用,不過,「根據最近觀察,教育雲的TANet網路使量,從疫情爆發到現在,用不到百分之一,頻寬不是太大問題。」也因用量不高,TANet目前並無流量控制QoS(Quality of Service)的設計,「不過我們已經備好QoS的機制,如果未來真的需要,就可以啟用確保教育雲的頻寬優先。」
熱門新聞
2024-12-31
2024-12-31
2025-01-02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