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新聞學研究機構(RISJ)研究顯示,有225則已由事實查核機構驗證過的不實疫情資訊,卻依然在主要網路平台上流竄,且缺乏清楚的警告。例如有59%的不實資訊出現在Twitter,27%出現在YouTube,24%出現在臉書。 圖片來源/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Types, sources, and claims of COVID-19 misinformation>,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types-sources-and-claims-covid-19-misinformation

路透社新聞學研究機構(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RISJ)本周指出,在今年1月到3月底之間,總計發現了225則與武漢肺炎(COVID-19)有關的英文不實資訊,這些不實資訊是經過事實查核機構驗證的,然而,就算它們出現在社交網站上,Twitter、Facebook與YouTube都未能完全地標註它們。

在這225則與疫情有關的不實資訊中,有59%是基於部分事實並被加工過的資訊,只有38%是完全杜撰的。這些加工的資訊可能是誤導性內容(Misleading Content)、虛假內容(False Context)或操縱內容(Manipulated Content),而杜撰的有的是偽造內容(Fabricated Content),有的是冒名內容(Imposter Content)。

至於這些不實資訊涉及的主題,有39%與官方組織的行動有關、24%與社區感染有關,24%與藥物有關,17%涉及陰謀論,還有16%與病毒的傳遞有關,12%涉及病毒來源。

不難想見的是,知名人士所分享的不實資訊具備更強大的散布威力。例如在這些不實資訊中,只有20%是由知名人士分享,但它在社交媒體上的散布範圍達到69%,而由個人所分享的不實資訊,則通常較少人參與。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不管是臉書、Google或Twitter都曾對外宣稱,會在自家的平臺上打擊有關疫情的不實資訊,但研究卻顯示,這些已經由事實查核機構驗證過的不實資訊,卻依然在這些平臺上流竄,且缺乏清楚的警告。例如有59%的不實資訊出現在Twitter,27%出現在YouTube,24%出現在臉書。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