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王若樸
基隆長庚醫院今(17日)宣布與礦工醫院聯手,要利用腦出血輔助判讀AI,來建置一套急救轉診網路,縮短關鍵1至2小時的轉診時間,進一步降低腦出血病患致殘或致死的機率。
基隆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君霖指出,腦出血是急診室中常見的疾病,一旦發生,很容易造成傷殘或致死,因此「時間就是關鍵,」急救團隊更要與時間賽跑。
然而,一般中小型區域性醫院,在接收、處理腦出血急診病患的流程上,較容易遇到資源不足、等待時間長等挑戰,難免延誤黃金治療時間。顏君霖解釋,當病患發病後,送至初診醫院時,會先進行腦部電腦斷層掃描(CT),再送至外傷急救中心,由急救中心神經外科醫師來會診,決定治療方法,比如進一步檢查,或轉診至較大醫院進行手術。
特別是,在拍攝腦部CT時,每一位病患拍攝一次,就會產生數十至數百張影像,還得等待醫師一一檢查後,才能決定後續診療決策。
AI小幫手30秒快速判讀,早一步預警、多一分準備
有鑑於此,基隆長庚醫院斥資導入醫療AI新創Deep01開發的腦出血判讀AI,來進行研究試驗。這套AI系統,只要30秒,就能判斷一位病患是否出現腦出血。
在導入之初,團隊也利用院內2萬4千張急診CT影像,來微調這套AI系統,讓AI系統的敏感度和特異性,分別達到94%和93%。
顏君霖指出,這套AI不僅能輔助醫師、縮短判讀時間,更重要的是,「AI辨識腦出血後,可發出預警通知,來告知急救中心的神經內、外科醫師,醫師再回饋通知給急診部,來做相關準備。」(如下圖)
也就是說,當醫師先得知腦出血狀況後,隨即能判斷腦出血原因,進而決定是否需要手術,或進一步的特殊檢查等。「這麼做,急診室可即早準備,也能節省特殊檢查的安排時間。」(如下圖)
基隆長庚醫院,希望藉這個方法,來縮短急診動向的總體準備時間。「最重要的是,我們能避免病患失能或死亡,增進預後表現。」
聯手衛星醫院,把握關鍵2小時、編織急救轉診網
不只如此,基隆長庚擔起當地急救責任,經常接收醫師資源不足的小醫院轉診。為突破醫師資源不足的限制,基隆長庚也決定聯手礦工醫院,要導入腦出血AI系統,來加速腦出血診斷和轉診,同時提升地區與中心的轉診連結。
「就自身經驗來說,腦出血病患自中小型醫院轉診至急救中心,時間落差約為1至2小時。」顏君霖解釋,這代表,在急救中心的醫師,通常是1、2小時候才知道病患出事。如果藉這套AI即時預警,醫師就可把握這關鍵時間,提前準備病患所需的治療。
顏君霖指出,基隆長庚目前正裝設這套系統,將正式應用於臨床,「我們預計透過這個智慧轉診網,一年至少要成功轉診100至150位病患。」未來,雙方還要納入更多地區醫院,來完善這個急救網。
獲臺美雙認證,不只能讀腦出血,還能計算體積、判讀中線偏移
Deep01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周仁海指出,這套腦出血AI系統,不僅在去年7月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今年2月也拿下臺灣衛福部食藥署(TFDA)認證,成為亞洲首個拿下雙認證的AI醫療影像軟體。
除了腦出血判讀,周仁海表示,該AI系統也新增了兩大功能,也就是腦出血體積估算,以及中線偏移判讀等功能。一般來說,醫師在估算腦出血體積時,會以一個橢圓形來對比,「但研究指出,傳統方法容易高估三分之一的體積,」而Deep01開發的新功能,則能較精確計算(如下圖)。
至於中線偏移,是用來衡量左、右腦腦壓是否均衡的重要指標,也是用來判斷是否須緊急手術的關鍵。周仁海表示,自家AI系統的中線偏移判讀功能,不只能偵測,還能計算出偏移量(如下圖)。
顏君霖指出,腦出血會導致腦壓升高,一旦左、右腦壓高過另一側,中線就會偏移。其中,「偏移程度能告訴醫師病人的嚴重程度,也能幫助醫師選擇適當的藥物、手術或其他治療方法。」在他看來,中線偏移能幫助醫師,更精準制定腦出血病患的治療決策。
由於醫療涉及敏感個資,這套腦出血AI在設計上,也分為雲端版和本地版,本地版可安裝於院內機房,透過API在PACS(醫療影像儲傳系統)中使用,不必將資料上傳至雲端,免除個資外洩的疑慮。文◎王若樸
熱門新聞
2024-12-24
2024-12-22
2024-12-20
2024-08-14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