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守住入境和居家檢疫隔離防線,是臺灣對抗武漢肺炎(COVID-19)成功的關鍵。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除了做好邊境檢查、條件式入境等基本功,也搭配居家檢疫和隔離措施,來防堵疫情擴散。
入境檢疫系統打下防疫第一關
但是,在三月發布出入境禁令前,單月入境人次最高可達兩百多萬,要準確追蹤這些高風險族群,還需要一套強而有力且快速的作法。有別於先前要求旅客手寫入境健康聲明,政府借助科技和跨部會合作,在短短數天內就開發一套電子版的健康聲明書(也就是入境檢疫系統),不僅取代紙本,更關鍵的是,還能掌握旅客有效的聯絡手機,打下日後居家追蹤的基礎。這套入境檢疫系統,在二月中正式上線,至今也仍在使用。
一名近日從日本返臺的旅客黃泓瑜,就和iThome分享了入境防疫的第一手經驗。「早在日本辦理登機時,華航櫃臺就提供了QR Code,手機掃描後,可直接填寫資料,像是入境基本資料、症狀、在臺聯絡手機號碼。」
就算當下使用他國門號,抵臺換回臺灣SIM卡後,仍可收到簡訊發送的健康憑證。「回臺入境後,除了簡單問答,很快就能通關了,」他說。
不只減少紙本,衛福部聯手行政院資通安全處開發的這套系統,還串聯了許多系統如移民署、民政單位,更能縮短資料傳遞的時間,降低防疫漏洞。
高風險族群入境後追蹤,尋人系統首先預防趴趴走
除了第一關的邊境防疫,接下來,就是要掌握居家檢疫和隔離對象的動態。疫情最高峰時,同時管理的居家檢疫人數超過5萬人,這對防疫單位來說,可是一大挑戰。
二月初,原本確認居家檢疫或隔離的作法,是先由移民署將旅客入境資料交給疾管署,篩選出高風險族群後,再交給民政局和地方單位如里幹事等人來處理。
但這個作法仍有資料傳遞的時間差,曾有檢疫或隔離對象,違規離開規定場域,通報系統卻無法即時回報。為解決這個問題,衛福部資訊處花不到一周時間,跨部會整合了移民署、戶政司、NCC等部會資料,連夜趕工打造出一套尋人資訊系統,在二月中正式上線。
這套尋人系統鎖定居家檢疫和隔離者,結合移民署入境收集的聯絡地址、戶政的戶籍地址,以及NCC的電信帳單地址,透過串接這三個地址資訊,系統就可在第一時間通知三區里幹事,同時在三個地點先行尋找,有別於過去一個地點找完才換下一個。此外,鄉鎮縣市機關,也會在第一時間收到相關通知。
居家檢疫好幫手,Chatbot每日把關身體狀況
尋人系統只是用於例外管理,臺灣疫情期間,最多需同時管理數萬名高風險民眾,得天天追蹤他們的每日健康狀況,為了減輕第一線關懷人員的負擔,政府還祭出了另一套關鍵作法,就是Line聊天機器人疫止神通。
疫止神通是由政府公益合作企業HTC健康醫療事業部DeepQ所開發,他們原本就負責打造疾管署防疫聊天機器人,後來向衛福部提議,再打造一個聊天機器人,專門用於輔助居家檢疫作業。3月12日正式動工,衛福部資訊處負責串接系統、建置資料庫,也負責跨部會溝通,整合移民署、疾管署等部會資料和第一線關懷中心的需求,最後再串接到DeepQ負責的前端應用,最後在4月3日正式上線。
疫止神通專案核心人物DeepQ資深處長游山逸解釋,進行跨單位串接前,會先召開工作會議決定作業流程,再確認資料串流方向、時間和資料格式,並採分段拋轉資料,先定時將資料拋轉到指定資料中心,再轉拋給關懷中心。
回國後連續兩周天天用的黃泓瑜分享,他一離開機場沒多久,就收到衛福部Line的好友通知,加入後,填妥幾項資本資料,如入境日期、身分證字號和護照號碼等,就完成第一步驗證確認。
疫止神通串接了入境檢疫系統的資料,因此能立即找到使用者。而「使用者填寫的資料,會送至疾管署後臺,來驗證居家檢疫者身分,」他指出。
疫止神通在居家檢疫期內,每天上午推播訊息,讓檢疫對象回報健康狀況,除了體溫,還可勾選9種症狀,像咳嗽、流鼻水、腹瀉、全身無力、味覺或嗅覺喪失等。這些每日健康評估資料,會自動傳送至資料中心,再轉拋到第一線關懷中心。所以,「如果過了中午還沒回報,里長等第一線關懷人員就會打電話關心,」游山逸說。
除了每日健康評估,疫止神通也會詢問民眾是否需要就醫,並提供當地民政關懷機構和防疫專線1922等資訊,以備不時之需。這款簡單的聊天機器人,上線至今已助政府追蹤近3萬名高風險民眾。
硬體和資料流程挑戰都難不倒
不過,要在短時間內開發,團隊也遇到不少困難。首先是硬體問題,「由於疫止神通涉及個資,得將系統部署於中華電信機房的虛擬伺服器。」游山逸坦言,這些機器需手動開設,不如雲端自動部署方便,還要需花大量時間測試負載和穩定性,來因應居家檢疫使用人數。
不只如此,由於系統跨許多單位,上線前還須不斷確認跨系統的連接,檢查資料是否遺漏。比如,系統拋轉居家檢疫者的身分資料至疾管署時,在過程中遺漏一些資料,就會造成身分驗證失敗。也因為如此,團隊格外加強測試,解決資料拋轉遺失問題。
儘管如此,DeepQ團隊在開發過程中,也提出不少新功能的點子。比如,要求居家檢疫民眾在疫止神通上回報位置資訊,來輔助電子圍籬,加強定位準確度。
另一個點子,則是想利用提供疫情資訊的疾管家,來提供個人染疫的風險預測。也就是說,當指揮中心公布確診者的移動軌跡時,疾管家可提供同步比對功能,只要使用者願意提供自己的移動紀錄,就能互相比對時間、地點和距離等,進而推算出染疫風險。不過,游山逸表示,政府因擔心引起附近居民和商家恐慌,且顧及隱私的情況下,未採用兩個點子。文⊙王若樸
熱門新聞
2024-12-08
2024-12-08
2024-11-29
2024-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