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黃郁芸
營運17年的兩廳院售票系統將在今日(3/31)畫下服務的句點,明天起,由歷時1年半開發的全新售票系統Opentix,正式接棒。新系統不只擴大售票業務的銷售票種,讓平臺集結更多類型的藝文活動,更進一步新增AI推薦功能,打造個人化購票體驗,還提供表演團體BI觀測平臺,掌握即時銷售動態。未來,新系統更身負,作為臺灣藝文大數據庫的重任。
2004年啟用的兩廳院售票系統,採當時最流行的網路技術和架構打造,更打破時間空間限制,提供線上售票服務,不再侷限26個實體分銷點售票。走過17個年頭的舊代系統,每年約服務15萬名會員購買全臺藝文表演票券,年平均服務6千場演出、售出179萬張票券,是臺灣最重要的藝文售票平臺之一。
國家兩廳院有感近年科技技術快速演進,舊系統已無法滿足及因應兩大服務對象:觀眾和表演團體的需求,於是,決定砍掉舊系統,大重練。兩廳院找來廣達電腦協助開發新系統,導入AI、大數據分析等技術,要利用各種數據來優化ML模型,把以往最耗人力的工作自動化。
回憶新系統一年半的開發歷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表示,要建置全新系統,背後工程浩大,「選擇原狀非常容易,放棄改變也很簡單,但,時間不等人,須勇往直前。」對於開發、試營的過程中,各方提出了不同的反饋,不管是鼓勵、建議或批評,他強調,每句話,都是這套系統優化的養分。
去年11月20日,兩廳院新一代售票系統展開試營運,經歷52次版本更新,如今試行告一段落,要正式啟用。在逾4個月的試營運期,新系統上架近700檔節目與活動,銷售了40萬張票券,並累積了近10萬名活躍會員,其中,有近5萬名會員下載App使用。
為因應民眾今日會在不同裝置上瀏覽網頁的習慣,新系統的開發重點之一就是,打造行動優先的跨平臺體驗。開發團隊採RWD等技術,讓網頁不受螢幕大小影響,能在各裝置上呈現一致的節目內容。如今,App下載數已達新系統會員人數的5成,呼應了兩廳院行動優先的開發考量。
新系統在拓展購票體驗的功能上,更下了許多功夫,強化選位、場地圖實際呈現、優惠購票等功能。因建置了更多功能,新系統將可販售更多種類的藝文活動,新增包含電影、展覽、影展、博物館、流行音樂、文創等票券,像是台北電影節、奇美博物館等,都會是系統服務的對象。
累積多元表演藝術票券銷售資料,將作文化部制定和調整政策的參考
擴大銷售不同種類的票券,也意味著,新系統將累積更多元的藝文消費行為數據。兩廳院將藉由數據來優化演算法,不斷學習消費者的偏好,進而預測消費者的需求,打造個人化購票體驗,像電商平臺一樣,主動推薦節目給消費者,以更精準、即時地接觸潛在消費者。
文化部部長李永得表示,兩廳院售票系統一直是,文化部掌握藝文消費行為的重要資訊來源。待新系統擴充銷售更多類型的表演藝文活動票券後,他道,這將留下珍貴的文化消費行為的大數據,經做分析,會作為文化部制定和修正政策的參考,確保資源是投注在藝文愛好者和藝文單位的身上。
他也提到,去年發放的藝Fun券,累積了327萬筆文化消費行為資料,這些資料已做去識別化處理,準備開放給各界,包含藝文團體、研究單位等使用,來研究民眾的藝文消費行為,他道,這是臺灣有史以來累積最大量的藝文消費資料。
打造BI戰情室,供表演藝文團體掌握即時銷售動態
兩廳院的售票系統,作為消費者及藝文單位連結的橋樑,為方便團隊與主辦單位掌握銷售狀況,過去,兩廳院會將售票系統內的數據,製成報表給表演團隊分析,來從中掌握節目的廣告投放成效、客群來源等。然而,國家兩廳院副總監許美玲表示,他們發現中小型表演團隊沒有人力,來分析數據。因此,開發團隊特別在新系統的後臺,建置了BI數據觀測平臺。
通過BI平臺,藝文團隊和活動主辦單位可以查看,以視覺化圖表呈現的銷售數據,包含購票管道銷售比例、票價販售狀況、不同場館和場次的銷售比例等,從而依據數據調整行銷策略,開發潛在觀眾。
演出單位可以登入新售票系統的後臺,查看表演在不同場館的銷售狀況,掌握包含銷售金額、張數、售票率、票區銷售狀況等資訊。 攝影/黃郁芸
BI戰情室以視覺化方式呈現不同的銷售資訊,像是各購票管道的銷售狀況、各折扣方案的銷售狀況等。攝影/黃郁芸
朱宗慶期許,新系統不只是藝文活動購票的入口,而是,未來臺灣文化、藝術活動整合大數據的聚點,並進一步利用數據分析技術,提供表演藝術團體轉型的機會,幫助藝文界發展。文⊙黃郁芸
熱門新聞
2024-12-24
2024-12-27
2024-12-22
2024-11-29
2024-12-20
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