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榮總率先測試國家版快篩站系統,可在10分鐘內上傳500筆檢驗資料,比原本的2小時快上許多。

圖片來源: 

臺中榮總

臺中榮總24日率先試用改良版快篩站系統,只要10分鐘就能上傳500筆資料,遠比現行需要2小時的系統快上12倍。行政院也將視後續成效,來推廣這套新系統,解決檢驗通報塞車和校正回歸的問題。

為什麼會塞車?原來是快篩站系統各家不一

近幾周全臺各地COVID-19篩檢量遽增,再加上原本通報流程繁瑣,造成各種塞車,指揮中心也因此提出校正回歸,將未能在2天內確認的個案回歸到推斷期間。但這一用詞引發各界爭議,行政院也請數位政委唐鳳改善快篩站通報系統。

但快篩通報為什麼會塞車?臺中榮總資訊室主任賴來勳表示,由於現行快篩站系統由各醫院自行開發,臺中榮總亦是,因此使用介面和格式不一,難以與疾管署交換資料。此外,一般民眾進行快篩時,需由醫護人員花時間填妥民眾資料,因此無法立即採檢。

疾管署也意識到這個問題,近日開始推動全國統一版本的快篩站系統。這次新系統經唐鳳改良,疾管署於上周五通知臺中榮總資訊室展開試用,臺中榮總也立即動員,於上周末配合測試新系統,並提供建議來精進這套國家版快篩站系統。

利用簡訊實聯制概念,新版篩檢站系統掃QR Code就能快速填資料、串資料

這個國家版快篩站系統有如簡訊實聯制,只要掃QR Code就能傳送資料。賴來勳指出,民眾在等待採檢期間,可先掃QR Code來填寫個人資料,輪到自己採檢時,告知醫護人員身分證字號即可。這時,醫護人員可透過身份證字號馬上調閱資料,省下原本手動填表的時間,也降低感染風險。

對醫院來說,這個方法也能直接整批下載民眾填報的資料,而且「速度非常快。」賴來勳表示,這麽做大幅加速後續法定傳染病採檢資料的回報速度,「對醫院非常有幫助。」

近來各地篩檢量和確診數大增,不少醫院傳出人力吃緊,臺中榮總也不例外。但他們院內快速調度,不少非醫護人員也投入第一線協助篩檢作業,像是資訊室工程師不只寫程式,還進入快篩站幫忙。賴來勳本身更從5月10日開始,每天上班、至今沒有一日休息。他希望各方齊心一力,度過這個難關。

而根據統計,臺中榮總24日採檢的211件中,有170件採用新系統通報,使用率高達8成。行政院也將視後續成效,來鼓勵其他醫院使用。

檢驗通報流程還有這些地方卡,指揮中心也逐步改善

除了快篩站系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在23日解釋通報流程的塞車問題。他表示,民眾至社區採檢站或醫院採檢後,採檢單位通報時得填寫20多項欄位的資料,再將檢體採檢送到實驗室進行PCR檢驗。實驗室人員需登打檢驗結果,接著上傳到疾管署發布,再由人工研判個案,最後透過指揮中心在記者會上發布。(如下圖)

https://s4.itho.me/sites/default/files/images/210523通報流程手版.jpg

而這個流程,有4個地方出問題。首先是通報階段,20多個欄位填錯1個就得全部重來,檢驗量大時非常耗時而造成塞車,目前,指揮中心已將這些欄位簡化為8個必填欄位。

第2個問題出現在檢體送驗階段,因為送驗時,還需要多道程序才能取得條碼。指揮中心也正簡化這些程序,讓相關人員更容易取得條碼。

第3個問題是登打檢驗結果,因為有多個欄位需重複登打,檢驗量暴增時就會拖慢登打時間。於是,指揮中心簡化登打流程,檢驗單位只需通報篩檢陽性個案即可,不需重複登打陰性個案資料。

最後一個問題是人工判讀檢驗結果。陳時中解釋,當檢驗報告上傳至疾管署網站,地方衛生局和相關人員會進行疫調。但最後還是需要人力來綜合疫調結果、判定個案情況,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法定程序,也就是開立居家隔離/檢疫書,或進行隔離治療。

陳時中表示,在這重重判定的過程中,也有時間差產生,未來,指揮中心希望針對無異常的個案,採取自動直接判定的作法,只針對異常個案進一步檢查。

更正啟事原文賴來勳本身更從5月10日開始,每天上班也輪值快篩站作業為誤植,已於5月27日更正。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