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螢幕截圖

行政院會後記者會宣布通過特別條例修正草案,將疫情紓困方案將延長至明年6月30日,同時紓困預算上限從原本的4,200億元,修正提高到6,300億元,目前已送立法院審議。通過後,將立即針對符合條件的個人和團體來發放。

3大紓困原則聚焦個人、產業和貸款,還要強化數位分流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發言人羅秉成指出,近來疫情嚴峻,目前休閒娛業、觀展觀賽業和教育學習業等三大產業都已停業,而相關產業如餐飲、零售、運輸、旅遊、住宿業等也都受到波及,影響生計。

為改善這個問題,行政院5月13日通過特別條例修正草案,將紓困措施延長至明年6月30日,此外也將紓困預算上限,從原本的4,200億元提高為6,300億元。羅秉成指出,行政院期望立院朝野黨團能盡速三讀通過,之後,行政院將在第一時間編制預算,經行政院會審核再送請立法院審議後,「在最短時間內啟動紓困作業。」

行政院已經要求各部會統籌手邊資源、依照國發會紓困三原則進行細部規劃,包括個人要加快,以去年建立的發放制度為基礎,加速撥付;再來是產業要加強,立即寬列支援受影響的產業;最後是貸款要加碼,不僅要增加額度,也要進行數位分流,簡化申請、提高效率。

去年衝擊傳統製造業,今年則重挫內需消費型產業

國發會負責發起紓困方案計畫,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表示,據統計,因為防疫有成,臺灣去年啟動的紓困金額與GDP占比為2.1,是全球先進國家中最低。(如下圖)

而從去年紓困金執行成果來看(至今年4月30日),共補助了524萬人、現金發放1,393億元,吳明蕙強調,臺灣去年經濟成長率居已開發國家之冠,達3.11%,今年第一季更衝高至8.16%。

但是,近日疫情大爆發,對產業和個人的衝擊程度遠高於去年,因此需要一套新的紓困4.0方案來應對。吳明蕙分析,去年因國外疫情嚴峻,臺灣受衝擊的產業主要是傳統製造業,而今年國內疫情升溫,首當其衝的反而是內需消費型產業。

不只如此,近幾周防疫措施嚴格,國內休閒娛業、觀展觀賽業和教育學習業等三大產業都已停業,而餐飲、零售、運輸、旅遊、住宿業等產業,也因不得群聚、移動的防疫規定而受到衝擊。

三原則加碼紓困,針對200人以下中小企業加碼

國發會也提出紓困4.0的三原則,也就是個人要加速、產業要加強、貸款要加碼。吳明蕙解釋,個人部分有4大重點,包括針對弱勢加發生活補助、針對民眾發放急難紓困救助金,再來是給予農漁民生活補貼,第3是針對自營作業者和無一定雇主者給予勞工生活補貼,最後則是給予遊覽車、計程車司機、導遊等生活補助。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補充,個人紓困以去年機制為基礎,每個月加碼補助1,500元給中低收入戶,農漁民則是1萬元補助金。

在產業部分,則是要加強紓困力道,「不管是營運資金還是薪資補助,都包含在內。」吳明蕙進一步指出,紓困產業涵蓋服務業、觀光運輸業、教育業、藝文業、農漁業等5大產業,其中,服務業紓困對象為商業服務業和會展業者,光觀運輸業則包含旅宿、旅行、觀光遊樂業者,而航空業和機場業者也能申請相關使用費和權利金補貼。同理,位於北中高國際航廈內的商業服務業者,也在紓困補貼對象內。

再來,教育業紓困對象除了運動業、社大、留遊學業者外,受停課影響的私立幼稚園、短期補習班、課後照護中心也在範圍內,而高中以下學校的團膳業者也能申請補助。

藝文業補助範圍則涵蓋藝文業者的薪資和營運補貼,以及藝文場館的租金減免和規費補貼。農漁業則針對農漁經營業者。(如下圖)

在紓困貸款方面,央行針對2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貸款,加碼1,000億元額度。此外中小型企業、觀光業、航空業、大型藝文業和農業等也能獲得利息補貼。甚至,中央提高勞工個人紓困貸款金額,最高至10萬元。

吳明蕙也強調,小規模攤販、小吃、商圈、藝文團體、社大、醫療團體和社福等業者,也在這次紓困貸款的受惠對象內。(如下圖)

今日新增401例本土,中央強化第三級措施、更新解隔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7日宣布新增401例本土案例、266例校正追加,另有5例境外移入,共671例。指揮中心也更新輕症處置和解除隔離條件,就輕症處置來說,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距發病日已滿10天,滿足這兩條件的無症狀或輕症患者得以返家、進行7天居家隔離,但不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就解隔離條件來說,符合以下三條件即可解除: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距發病日已滿10天,且檢驗結果為陰性或CT值小於等於30。(如下圖)

鑒於國內疫情嚴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發言人羅秉成指出,行政院宣布強化三級措施,包括外出全程配戴口罩,不再勸導、直接開罰;結婚不宴客、喪禮不公祭;宗教活動全面暫停辦理,宗教場所也暫停開放。

另外中央也將鎖定不得營業的休閒娛樂場所,進行嚴查,若違反規定將嚴格法辦。第五項措施則是餐飲業一律外帶,賣場及超市加強人流管制,鼓勵「少去多買、一次買足。」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