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臺灣AI年會
2021年臺灣AI年會三天議程來到最後一天,前Google臺灣董事總經理、現Appier獨立董事簡立峰,受邀擔任第一任陳昇瑋紀念講座的主講人,除了感念陳昇瑋過去對AI產業的貢獻,簡立峰在講座中也剖析世界AI發展趨勢、AI對政治局勢帶來的改變,更大談疫情中獨角獸企業崛起趨勢,並回溯臺灣AI產業的現況。
簡立峰首先點出世界AI發展趨勢,引用市調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的資料指出,從2021到2028年,AI產業每年預測成長40%,2028年會達到接近一兆美金的市場,顯示AI產業的成長速度之快。
若將AI產業以服務、軟體、硬體三大類產品來區分的話,成長最快的是服務領域,再者是軟體,最後才是硬體;但簡立峰指出,臺灣擅長的領域恰好相反,以硬體最為擅長,軟體次之、服務最後,「臺灣在AI硬體產業有非常強的主導性,但是硬體在AI產業的成長較慢。」
進一步區分各產業的AI發展機會,則可以發現,在全球AI市場中,廣告與媒體產業的AI市場最大,金融跟醫療的比例正大幅增加,農業、製造業也有發展潛力,而令人意外的是,法律也是AI市場高速成長的領域,「這份資料可供不同領域專業者,作為投入AI產業的參考。」
AI提升半導體產業地位,臺灣、台積電成中美地緣政治佈局要角
簡立峰也引用了一份AI安全報告,說明AI如何影響國際政治趨勢。這份報告是由Google前董事長Eric Schmidt領導的美國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NSCAI),年初向美國政府所提出。報告中點出,包含領導力、人才、硬體與投資在內,中美AI競爭有4大面向,「其中最讓美國擔心的是硬體面向,因為硬體產業生態系逐漸集中到東亞地區,包括臺灣、南韓、中國等地。」
「半導體產業是個地緣政治,」簡立峰更引述張忠謀的話指出,半導體產業使地緣政治的重要性逐漸提升,尤其是台積電扮演的角色,因為不論AI如何發展,包括汽車、太空科技、低軌道衛星、醫藥等AI應用,都必須靠半導體、IC晶片來支持,而7成的半導體生產製造集中在臺灣,最高階如10、7、3、2奈米製程的晶片,也都由台積電主導發展。顯示在國際局勢上,臺灣因半導體產業的蓬勃而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
半導體更受重視之後,全球領先企業的排名也大幅變動。比如從2018年的全球前20大市值的科技公司來看,大約有11家來自於美國、9家來自於中國,但現在,全球前15大市值的科技公司中,台積電成為亞洲最大公司,贏過三星、騰訊、阿里巴巴,前15名也不只有中美兩個國家,除了臺灣的台積電外,南韓的三星、荷蘭的艾司摩爾(ASML)都上榜,且這幾家企業無一例外都是半導體公司,「為了支援AI運算,半導體成為大國競爭的關鍵。」簡立峰説。
AI對政治局勢的影響,還在於戰爭中的AI運用。簡立峰指出,人類第一個AI戰爭,幾個月前已經在以色列、巴勒斯坦的空戰中出現了,以色列以導彈攔截擊毀巴勒斯坦發射的火箭彈,也派出無人機蜂群來定位、辨識並攻擊哈瑪斯(Hamas)武裝分子,「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AI戰爭。」
簡立峰指出,電腦視覺在AI科技的帶動下,已經超越了人類的視覺能力,使得軍事科技大幅進步。對於AI造成企業或國家大者恆大的現象,已經有許多國家開始透過法律,來約束科技的運用,以立法為手段,來促進社會的平衡發展。
疫情下獨角獸企業大量崛起,成地緣政治洗牌另一關鍵
簡立峰也點出另一個趨勢,全球的獨角獸企業在疫情下大量崛起。他比較2008年與疫情下兩次經濟蕭條的情形,指出美國在兩次危機中均大量印鈔,前一次大量印鈔的結果,造就了具有龐大製造與消費市場的中國崛起,而這一次的大量印鈔結果,則是造就了大量獨角獸企業的崛起,光是今年上半年,全球就新增了200多隻獨角獸,現在全球獨角獸企業更已經超過800隻。
根據今年4月的調查數據顯示,獨角獸分佈國家以美中兩大國最多,美國數量約為中國的兩倍,印度則正在崛起,目前已經有60~70隻獨角獸,預計明年會來到100隻。簡立峰指出,「如果要做網路科技,客戶沒到十億很難成功。」他認為,各國市場規模會影響獨角獸企業能否發展成功。
「臺灣可以多留意東南亞、東北亞的局勢變化,」簡立峰指出,雖然南韓的人口數不到臺灣的兩倍,但南韓已經發展出11家獨角獸,比如南韓、日本最大網路公司Line與Yahoo Japan,整併變成東北亞的大獨角獸,南韓最大電商平臺Coupang也是南韓獨角獸代表之一,市值為臺灣最大電商的10倍。東南亞的印尼與新加坡也出現了兩隻大獨角獸,一是印尼版的Uber與Amazon服務──快遞與叫車服務公司Gojek結合電商平臺Tokopedia,二是新加坡的蝦皮。
回頭來看臺灣,現在也已經出現三隻獨角獸,包括已經在日本上市的Appier、即將在美國上市的Gogoro,以及已經在臺灣上市的91App,「某種程度上,臺灣在世界版圖裡慢慢被看見。」簡立峰也點出,獨角獸在各國崛起,象徵這些企業未來也將影響地緣政治的發展,「以前講全球有五百大企業,現在有八百大獨角獸,某種程度是重新洗牌的概念。」
但簡立峰也提醒,如果獨角獸如果發展不如預期,金融風暴會來的非常快,因為2008年適逢中國崛起,產生龐大製造與消費力道,把世界印出來的鈔票消化掉。換句話說,如果獨角獸無法創造世界新的需求,帶動大量消費,未來可能因此走向泡沫化。「這一點值得大家留意。」
半導體產業應大量採用各國人才,帶動臺灣第二產業發展
談到AI產業在臺灣的發展現況,簡立峰指出,臺灣現階段較難產生大型AI產業,因為過去已經發展出強大的傳統製造業、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甚至被稱為全球的「矽島(Silicon island)」。在這個基礎下,要發展出第二梯隊的產業,「非常不容易。」
「為什麼過去二十年來,臺灣軟體產業沒有太成功?現在上市上櫃的1,700家企業裡,少有過去20年內創立的公司?」他解釋,不是現在30~50歲的年輕一代能力不強,而是因為在有限的人口與市場之下,第二產業很難擴張。但他也指出,這個現況並非無法突破,一大轉變的契機,在於現在臺灣的第一產業如半導體業,必須開始採用來自全世界的人才,走向國際化、全球化。
簡立峰舉例,比如南韓的三星有20萬員工不是韓國人,來自海外,但反觀臺灣,資通訊產業並無太多國外的RD工程師。「當臺灣半導體產業成為世界領先產業,我期許企業邁向國際化、採用更多國外人才,這是臺灣產業下一波的發展。」
根據臺灣經濟研究院的資料,簡立峰也指出,臺灣新創獲得的投資金額也持續增加,去年已經來到了8億美金,顯示臺灣新創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但是相較於台積電一年投資就有250億美金,臺灣新創受投資的金額還是非常少。」在這個趨勢下,他期許,臺灣能在半導體、硬體產業奠下的基礎上,推動軟硬整合,讓半導體產業AI化,「透過硬體將軟體產業帶到全世界。」
熱門新聞
2024-09-29
2024-10-01
2024-09-29
2024-10-01
2024-10-01
2024-09-30
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