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近期簽署基礎建設法案,將投入高達1.2兆美元預算,加速鐵公路運輸、航運、空運、電網、寬頻網路等各項公共基礎建設。

圖片來源: 

The White House

重點新聞(1101~1130)

 拜登   基礎建設   寬頻網路 

拜登簽署1.2兆美元基礎建設,改善美國交通公共運輸系統,推動高速網路普及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高達1.2兆美元(約臺幣33.6兆元)的基礎建設法案,這是拜登上任以來,克服兩黨歧見達成共識,振興美國的經濟與國際競爭力的一項重大投資法案,預期將創造超過70萬個新工作。美國政府準備投入大筆預算以強化各項公共基礎建設,包括改善或重建美國的公路、鐵路、橋樑設施,以提升公共基礎建設未來面對極端氣候變化的韌性,同時也包括美國的交通運輸系統,如鐵路車廂、公車、車站等設施。

此外,美國政府也準備強化貨運運輸系統,如重建或維運全國性的機場、港口,重要航行水道,避免因貨物短缺造成通膨影響。不只是貨物運輸,美國政府還準備以660億美元翻新美國鐵路的客運運輸服務,改善美國在客運運輸服務落後其他國家的窘境。

另外,基建法案也將投資促使美國的高速網路服務普及,由於美國仍有一部分地區無法使用高速網路,美國政府預估仍有超過3千萬美國人生活在沒有寬頻網路服務的地區,因此基建法案將投入650億美元,以提升家庭寬頻網路投資,將寬頻網路擴展至偏遠地區,未來將確保100%的美國人都可連網,同時也補助低收入家庭網路費用,擴大在新冠肺炎期間的網路費用補助。光只有網路還不夠,美國政府也計畫以4.75億美元,助低收入家庭購買電腦、筆電、平板,儘力縮減數位落差。另外,因應減碳淨零的政策,為促使電動載具普及,將以150億美元推動電動車、充電站的擴展。

 

 數位學習   城鄉落差   教育 

加碼數位學習,行政院將以4年200億元採購行動載具,讓偏鄉學生人人都能數位學習

因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許多學校停課不停學,讓學生在家透過行動載具或電腦進行數位學習,然而偏鄉地區學校資源不足,為縮短城鄉的數位學習落差,教育部推動「班班有網路、生生有平板-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鎖定中小學1年級到12年級,除了各縣市已配發20.7萬臺行動載具之外,未來4年將以200億元採購61萬臺行動載具,在明年9月前,先讓偏鄉學生按1比1的比例,即1人1機使用,至於非偏鄉地區的學校,則按6:1比例,每6班補助1班方式配置。

教育部規劃投入的61萬臺行動載具,將包括行動載具管理系統,傳送學習教材內容及App。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在疫情影響之下,數位學習已成為教育的新趨勢,但對偏鄉、經濟弱勢或多子的家庭而言,並非每個家庭都有數位設備可供學習,因此政府將投入預算,要讓每個學生、每個家庭都能使用數位學習。

除了採購行動載具之外,政府也將推動公私協力開發數位教材內容,補助學校採購教材,並且提升學校的連網頻寬。

學校連網頻寬部分,學校連至縣市教育網路中心頻寬將提升到300M到1G,而縣市教育網路中心連至學術網路骨幹頻寬則提升至20G到80G。另計畫補充3.09萬臺無線AP。

 

 總統盃黑客松   公私協力   開放資料 

總統盃黑客松決選出爐,5組卓越團隊出線

今年的總統盃黑客松競賽,以永續2.0、韌性島嶼為主題,今年儘管因疫情更為嚴峻而遭遇挑戰,競賽還在在經歷初審、複審等評選之後,終於從164件提案裡選出最後優勝的5組卓越團隊。5組團隊的作品大致上呼應主題,與環境永續、健康照護有關。

例如建立公私部門媒合減碳機制的,使臺灣加速向低碳轉型的「碳匯城鄉」,建立公私協力治理河川流域平臺的「LASS-開源公益環境感測網路」,還有建立廢能再利用監控平臺,讓廢熱冷能可再被利用,使養殖漁業做好溫控減碳、增加收益的「師.牧漁」,以及建立揪團淨灘社群平臺,結合公私協力的「海湧工作室」。最後是分析長照服務歷程資料,建立照顧計畫推蔫模型的「長照好時光」。

5組獲勝的卓越團隊將在12月接受總統頒獎,提案未來也會優先落地實踐。

 

 國發會  公有雲   智慧政府 

國發會啟動政府機關上雲輔導方案,未來4年7部會29項服務將逐步上雲

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去年9月核定通過「強化公部門網路服務與運算雲端基礎設施計畫」,由國發會負責推動子計畫「雲世代雲端基礎建設計畫」,協助政府機關將便民服務移轉至公有雲。今年10月相關的上雲指引已出爐,並舉辦說明會,向參與計畫的部會說明雲端特性及服務類型,根據指引維運服務、營運、通訊等、各機關完備雲端管理機制,以及未來服務上雲之後的績效管考等等,11月舉行第二次說明會,將開始輔導機關服務上雲作業。

目前有7個部會參與這項計畫,包括經濟部、國發會、農委會、內政部、工程會、文化部、財政部,共計有29項服務未來將移轉至公有雲,這些服務大都為對外提供的便民服務,如內政部的TGOS(地理資訊圖資雲服務平臺)、財政部的消費通路雲端發票微服務,經濟部的商品檢驗業務申辦服務系統及建置的智權資訊服務雲、文化部的iCulture藝文活動整合平臺、農委會的UAV影像二維三維應用服務、工程會的公共工程大數據資料雲,還有國發會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等。

這29項服務將從明年底開始,逐年分批移至公有雲,在此之前,各部會將完成便民服務上雲的準備。以經濟部公開資料為例,共有7項服務將會上雲,這些服務上雲的考量點,包括對外提供民眾服務優先、可善用雲端高可用性及擴充性優勢、業務資訊較不具機敏性、和內部業務系統依存度不高等等。針對使用量大的便民服務,降低本地機房設備採購支出,並透過雲端的資源彈性擴充優勢,改善服務的穩定性。

 

 臺北捷運   5G   AI 

北捷明年試辦5G智慧即時監控,靠AI辨識車廂內乘客倒臥或鬥毆等異常行為

臺北捷運公司明年將開始試辦5G運輸智慧監控平臺計畫,結合5G專網與AI影像辨識技術,結合車廂內的高畫質監控攝影機,將拍攝的車廂內即時影像通過5G傳送至捷運站的機房,利用AI影像辨識,偵測車廂內乘客是否有鬥毆、爭執,或是有倒臥等異常行為。

臺北捷運委託業者,先在北市松山捷運線的中山站、松江南京、南京復興三個站,全長2.4公里的地下路段,克服隧道內通訊系統建置的難題,建立一個小型的5G獨立專網,讓捷運車廂內的高畫質監控攝影機,透過5G專網回傳影像至捷運站機房,經過AI影像辨識,發現乘客有異常的舉動,例如發生爭執、鬥毆,或是因為不舒服倒臥,自動向行控中心示警。

不只是危安的異常行為,這套5G運輸智慧監控平臺也能偵測車廂內乘車人潮,或偵測是否有乘客未依防疫規定拉下口罩。北捷公司表示,明年先在中高運量路段測試,未來可擴大至北捷每日上百萬人次的其他場域。

 

 臺南市   AI   智慧城市 

臺南市政府打造AI影像感知平臺,靠AI辨識分析路口車流、景點人流

臺南市政府近期與業者合作,共同建置一套城市影像AI感知平臺,採用混合雲架構,利用臺灣AI雲(TWCC)訓練AI感知模型,訓練出的模型部署在臺南市府機房,利用AI辨識無人機空拍重要路口或景點,透過5G回傳的即時空拍影像,以分析重要路口的車流,以及景點的觀光人流,臺南市政府並透過城市儀表板掌握分析結果。

另外,這套AI感知平臺還應用在防疫上,利用醫院或景點架設的網路攝影機,分析拍攝的影像,偵測出入醫院或景點的民眾是否配合防疫規定,配戴口罩或是保持社交距離。

臺南市政府蒐集的影像資料,依冷熱區資料區分儲存架構,3個月內的熱資料儲存在臺南市政府機房,超過3個月的冷資料則儲存在臺灣AI雲。目前感知平臺已開發3個示範應用,供各局處使用,市政府計畫依各局處需求,未來增加新的AI影像感知應用。

 

 臺北市   智慧停車   智慧城市 

臺北市在時段性禁停路邊停車格試辦無紙化智慧開單

為實現無人化、無紙化開單,臺北市從10/31起在內湖區港墘路221巷、成功路2段、南港區南港路1段北側,三路段的路邊時段性禁止停車格位,採用智慧停車柱,車柱支援影像辨識、車輛感測,能夠自動偵測停車格是否有停車,並紀錄車輛資料,降低現行停車管理的人工開單方式。

臺北市政府表示,未來會持續在時段性禁止停車格位路段建置智慧開單設備。民眾可在標註停車格位的智慧停車柱,查看停車資料,使用悠遊卡繳費,或在駛離10分鐘後,使用手機在智慧支付平台查繳費用,或至4大超商繳費、綁定銀行、電信代扣等方式繳費。

 

 桃園市   AI   交通 

桃園市打造智慧路口安全警示系統,靠AI向駕駛警示盲區的車輛及行人

隨著交通流量的增加,多個車道匯集的路口就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桃園市政府與經濟部、法人單位共同合作,在桃園的中壢、大園區共5處大型路口建置智慧路口安全警示系統,利用AI影像辨識輔助偵測車輛,及早提醒駕駛前方路況,改善行車、行人路口安全。預估能減少15%以上的事故率。

這項科專計畫在路口建置攝影機,利用AI影像辨識技術,全天候偵測混合車流,合作開發的法人單位表示,在夜間、下雨、起霧等不同天候下,辨識率可達9成以上,用以判斷可能造成事故的因子,例如在視線盲區內的車輛,或是受遮蔽的行人或車輛,向用路人預警,藉此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

桃園市政府寄望這套系統,能夠提醒駕駛來車、車前狀況,減速慢行的重要性,以導正駕駛的不正確駕駛行為、錯誤行為。

 

 密西西比州   行動身分   COVID-19 

美國密西西比州發表行動身分App,先將民眾實體駕照數位化

美國密西西比州發表兩項行動身分識別服務,其中一項為Mississippi Mobile ID App,民眾只要在手機上安裝App,便可在App上使用數位化的個人駕照,駕照內的個人資訊,需要通過Face ID或指紋辨識後才能存取,目前使用Mobile ID App為自願性質,民眾還是可以選擇繼續使用實體的駕照。民眾選擇使用Mobile ID App後,當購買煙酒等需要確認使用年齡的商品時,使用者可以App的條碼,讓商家確認是否成年,同時設定個人的隱私設定,避免生日、身高、體重、地址曝露。州政府也強調將確保身分資料的更新,因此民間企業可信賴App提供的資料,號召更多企業接受此一新的身分識別方式。

另外,未來執法部門不需再要求出示實體身分證,當執法人員靠近時,就能經由無線藍牙確認駕駛的身分。未來這項行動身分識別App,還可再加入其他的身分識別,例如打獵或釣魚執照。

另一項身分識別服務則是應用在防疫上,作為疫苗施打的數位證明。

 

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桃園市政府、行政院

 

 更多GovTech動態 

1. 台電電力交易平台正式上線,引民間電力資源助電網穩定

2. 超級電腦算力助攻,氣候模擬揭未來臺灣氣候趨勢:春雨及侵台颱風將減少

3. 臺南市政府建優先號誌控制系統,讓公車、救護車優先通行

4. 澳洲新南威爾斯州利用區塊鏈,為建築物來歷掛保證

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21年11月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