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CDP Institute
行銷科技圈近年崛起的顧客數據平臺(CDP),也開始吹進臺灣,iKala資料科學家林辰駿更觀察,疫情帶動的企業數位轉型,驅動更多顧客資料分析的需求出現,再加上第三方Cookie逐漸退場,企業對第一方數據的蒐集需求也更加迫切,這是帶動CDP在臺灣崛起的推力。
CDP是近年是行銷科技業的明星產品,知名CDP學院調查,計畫在2021年採用或已經導入CDP的企業超過7成,市調公司ReportLinker更預估,CDP市場規模5年後將翻5倍,達到153億美元。
參與過CDP平臺開發的林辰駿指出,造成CDP採用加速的關鍵有二,一是疫情的來襲,為企業數位轉型添了一把火,驅動更多顧客資料分析的需求出現。由於CDP的資料整合功能,能讓企業取得更完整的顧客資料,掌握顧客偏好以進行精準行銷,因而有更多企業要採用CDP,來強化獲客與留客。
再加上,隨著第三方Cookie逐漸退場,企業對第一方數據的蒐集需求也更加迫切。他解釋,企業過去較聚焦第三方數據的整合,也就是透過用戶瀏覽器或裝置的身份識別ID,蒐集第三方數據來執行廣告行銷活動。然而,科技巨頭日益嚴格的資料隱私政策,讓第三方數據的蒐集更加困難,「這個趨勢讓企業重新思考,該如何重新經營顧客關係、蒐集顧客數據?」
CDP強項是顧客數據整合,整合第三方自動化行銷工具更可達到精準行銷
CDP主要功能是數據整合能力,可將企業散落在多個系統的數據,彙整到單一平臺中,「解決資料孤島的問題。」林辰駿以iKala接觸的金融業者來說明CDP的好處,由於金融業者販售的金融商品眾多,且每個商品都有對應蒐集的顧客資料,不同商品的顧客採用資料,就分散在多個系統中。這類情境,就適合透過CDP將數據彙整,來更完整檢視單一顧客與多項產品的互動歷程。
不過,市場常見的CDP,大多都採SaaS服務,企業必須將自己位於地端、雲端甚至是外部數據彙整到CDP中,才能重新整合與梳理後,再根據行銷目的進行精準行銷。林辰駿指出,整合資料的過程,通常需要業務端與IT技術人員合作,釐清數據在企業中存放位置,或是根據需求重新蒐集相關數據,才能匯入。
但是,金融業仍有機敏資料上雲的疑慮,對涉及個資或較敏感的資料,例如顧客的轉帳交易、個人資產數據等,企業得進行資料加密處理才能上雲。但林辰駿說明,CDP主要蒐集的顧客數位足跡,大多是基於顧客的身份識別碼來進行資料蒐集與媒合,這類資料就不屬於機敏資料,較不會有上雲疑慮。
企業整合數據後,下一步,則是要提高廣告行銷活動的成效,需要將顧客分眾來進行精準行銷。林辰駿指出,現有CDP不一定內建這類功能,廠商多半得合作串接其他Martech廠商的服務,比如顧客數據分析與行銷自動化(Marketing Automation,MA)工具,才能讓企業更容易執行如再行銷、優惠券發送等任務。
不過,林辰駿觀察,國外CDP平臺串接第三方自動執行廣告行銷流程的能力,已經相當成熟,而且,運用這些工具執行活動期間的數據,也都會回頭彙整到CDP中,讓企業完整掌握廣告行銷的流程與成效。
除了整合數據,林辰駿指出,CDP的另一大特色,是能提供使用者友善的介面,讓非資訊人員也能藉由容易操作的介面,降低使用數據的門檻,「讓行銷人員可以用CDP,更快、更精準的找出溝通受眾,同時提升跨部門資料分析的效率,也能透過多項指標,快速觀察行銷成效。」
臺灣企業CDP採用觀察:疫情後更多企業擁抱數位行銷,驅動顧客數據整合需求
林辰駿也接觸過一些採用CDP的企業,如電商、零售或是線上教育業者都因會員經營需求而採用。除了大企業要導入或自建CDP,也有越來越多中小企業要採用。他也觀察到,更多企業開始有匯入外部第三方數據的需求,比如匯入Google Ads Data Hub數據,或是臉書的公開社群行為數據。
不只B2C企業,B2B企業也需要整合客戶資料。尤其,去年疫情爆發後,臺灣許多B2B企業開始導入數位行銷工具,轉而以官網與社群媒體來獲客,行銷數位化帶來了更多數據整合需求,林辰駿指出,比如客戶在網路上的瀏覽歷程、客服諮詢數據、過往交易資料等,「雖然數據量不大,但還是需要CDP這類平臺來整合。」
從市場趨勢的變化來看,林辰駿觀察,臺灣這股CDP需求,吸引了不少國外業者來臺搶市場,包括Salesforce、SAP、Oracle、微軟、Adobe等,也有不少本土CDP業者崛起,「臺灣市場的CDP廠商尚未達到飽和,但在持續收斂當中。」
熱門新聞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