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管臺灣科研政策的科技部將改制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國科會),最快今年3月掛牌,科技部今天(1/26)舉行新春記者會,面對外界關心新國科會定位,推動科技部轉型為新國科會的部長吳政忠強調,新國科會將扮演各部會科技計畫的協調角色,且運作將會更有效率。
在改制為新國科會前的最後一次以科技部名義舉辦的新春記者會上,科技部回顧2021年4大任務,包括擘劃科技政策、支援基礎研究、完善科學園區、推動創新創業,其中在擘劃科技政策方面,科技部力推太空發展法子法、發展低軌衛星、整合4個AI研究中心,建立臺灣對外的AI卓越中心Taiwan AICoE及防疫科學研究中心等等。科技部並推動女性科研、人文社會,透過和科技會報辦公室緊密合作,協調各部會科技計畫工作。
科技部的前身原是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科會),成立運作逾50年,2014年才改制為科技部,未來科技部將改制為新國科會,按行政院規畫,新國科會的主委將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兼任,整合現行科技部業務外,負責國家科技發展的整體規畫,預算分配研訂科研整合應用,並仍管理原本科技部底下的科學園區管理局、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等。
科技部表示,新國科會將繼續扮演科技創新推動引擎的角色,在4大任務上,發揮跨部會跨領域的協調角色,協調的部會涵蓋中研院、數發部、經濟部、衛福部、交通部、教育部、農委會,相關部會推動的科技計畫,並串聯上中下游產業。
新國科會將整合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效率更好
然而,從業務上來看,未來科技部改制新國科會,仍整合科技部原有業務,將來改制之後,新國科會將扮演什麼角色?究竟和過去的國科會有何不同?引起外界的關心。
吳政忠表示,從國外的角度來看,臺灣的科技應是科技部加上其他部會,過去臺灣的科技布局,是由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和科技部一起合作,因科技部前身為國科會,過去科技部確實偏向上游科技專案,但從去年開始科技部及法人已認知到當前進國際時,不論是科技部或未來的國科會都應代表臺灣的科技,在這個前提之下,臺灣的科技布局一定要攜手其他部會,在有限的資源之下,一起分工分配走向國際。因此科技部、科技會報辦公室需要變成一個單位,科技會報辦公室未來將納進新國科會。
對於未來臺灣的科技布局,吳政忠認為,臺灣的強項是半導體,也就是晶片,臺灣剛好掌握全世界未來20年的科技重點,全世界各國都需要晶片,但是,晶片並不是全部,人們的食、衣、住、行、育、樂,如電動車、低軌通訊衛星,這幾個項目是臺灣在2030年必需,且有機會躍上國際的重要產業。
他以目前相當熱門的低軌通訊衛星商機為例,臺灣在發射火箭、低軌衛星、地面接收設備已有一定的產值,但臺灣在地面的應用服務則較無經驗,科技部正努力補強這部分,將來補強之後,臺灣有機會搶佔第一個應用服務的商機。利用臺灣在半導體產業優勢,讓晶片產業的優勢外溢至其他產業,臺灣在其他的產業並非沒有成績,只是沒有發揮很好的加乘效果。未來的產業,愈貼近人們生活食、衣、住、行、育、樂,產業所創造的價值愈高。
至於科技部何時改制為新國科會掛牌運作,吳政忠表示,科技部已準備好,但是新國科會何時掛牌需由行政院決定,在行政院組改策略之下,他現在的任務是將科技部轉型、精進為新國科會。
對於科技部從舊國科會(國家科學委員會),改制為新國科會(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有何不同?
吳政忠指出,舊國科會偏向科學基礎研究布局及人才培育,而新國科會將負責整體國家未來科技政策,包括前瞻科技計畫,推動協調各部會協作達成,未來科技會報辦公室和科技部整合後,政策執行將更為無縫接軌,加上由行政院政務委員擔任新國科會主委,以行政院的高度進行整合,執行及協調的效率會更好。儘管未來數位發展部將掌管臺灣的數位科技政策,但新國科會也會掌握部分政策,數位科技不會單獨存在,而是和各產業都有連結,未來新國科會將以新的高度,對科技政策的執行,分工分配,協調數位發展部如何和首其他部會的產業介接。
在行政院這波組織改造中,吳政忠表示,新國科會及未來將協調與科技相關的部會,此一系統已和行政院長、總統報告,因此他根據院長與總統的想法推動,期許未來科技與社會、經濟、環境、國際政治環境接軌,科技不會單獨發展,必需要普惠社會,若大家都聽不懂科技在做什麼,就代表科技脫離民眾生活。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15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