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叢集架構的分散式檔案與物件儲存系統,已是今日企業儲存應用的主流,透過這些分散式系統提供的橫向擴展(Scale-Out)能力,不僅可以更靈活地實現儲存空間與效能的擴展,同時也具備適應不同規模應用環境的彈性——只要調整叢集的節點數量,就能適用從邊緣環境,到資料中心甚至是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的部署。

以我們的觀察,當前的主流儲檔案與物件系統中,除了一些從2010年代以前沿用至今的老牌平臺以外,近年新發展的儲存平臺,幾乎全部都是分散式架構。

但另一方面,由於分散式儲存系統的供應商十分眾多,因而形勢也複雜,梳理不易,關於這方面的發展現況與關鍵廠商,我們看到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Gartner與GigaOM兩家市場研究機構,先後發表關於分散式檔案與物件系統的報告,正好可以作為觀察這個領域的起點。

 

產品的區隔與界定

為了掌握這類產品與技術的概況,我們找到的主要參考資訊,有下列兩篇報告的部分內容公開版本,分別是:Gartner在去年年底發布的分散式檔案與物件系統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 f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s and Object Storage),以及GigaOM在今年年初發表的企業Scale-Out檔案系統雷達(Radar for Enterprise Scale-Out File Systems)。

首先要注意的是,兩份報告雖然是針對同一個應用領域,但彼此間有這微妙的關鍵差異。Gartner的報告同時涵蓋分散式檔案系統,以及物件儲存系統兩種產品,GigaOM則以分散式檔案系統為主。從技術角度來看,分散式檔案系統與物件儲存是兩種不同的架構,但同樣具備叢集架構與橫向擴展等特性,適用於非結構化資料儲存,因而在應用方面,兩種系統近來也已逐漸匯集成一個類型,且能彼此互通。

觀察近年來這個領域的產品發展,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分散式檔案系統都已能透過某些介接,支援S3等物件儲存協定,而物件儲存系統也能藉由介接與轉換,支援標準的檔案儲存協定。事實上,ㄧ些新的平臺還能同時原生支援檔案與物件兩種協定,許多新創廠商如Cohesity、VAST Data等,都是以「檔案與物件儲存系統」這種跨領域的稱呼,來描述自身的平臺。

因此我們認為,像Gartner這樣將分散式檔案系統與物件儲存合併在一起觀察,是較合乎現狀的作法。

分散式儲存系統的生態

除了對於產品類型的認定方式,這類報告的另一個可看之處,在於列出的廠商名單,因為這些公司可能因為具有足夠的市場佔有率,或技術應用的影響力而被選入評論。

以Gartner的報告來看,一共涵蓋Cloudian、DDN、Dell、Hitachi Vantara、華為、IBM、浪潮(Inspur)、NetApp、Nutanix、Pure Storage、Quantum、Qumulo、Red Hat、Scality、Weka等15家廠商。與2020年的上一份報告相比,多了Nutanix與Weka等兩家,但少了Caringo。其中5家廠商,包括Dell,IBM,Qumulo、Scality,以及Pure Storage,被Gartner列入領導者象限。

GigaOM的報告也包含15家廠商,包括Cohesity、Commvault、Dell、Hammerspace、NetApp、Nutanix、OSNexus、Pure Storage、Quantum、Qumulo、Quobyte、Red Hat、Scality、SoftIron、VAST Data,其中有8家亦出現在Gartner的報告中。

而與GigaOM上一次的報告相比,今年他們加入OSNexus、Quantum、Red Hat與Scality等4家廠商,但少了DDN、Hitachi Vantara、Panasas、Red Hat、StorageCraft、SUSE與Weka等7家。

同時,GigaOM今年列為領導者的廠商,則有Cohesity、Dell、NetApp、Nutanix、Pure Storage、Qumulo,以及VAST Data等7家,其中有3家同樣也出現在Gartner報告的領導者象限。

關於廠商生態的進一步觀察

兩份市調報告呈現了一些共通的趨勢,但也存在幾個值得進一步探討之處。

首先,是在領導廠商部分,Dell、Pure Storage與Qumulo等3家,同時被2份報告列為領導廠商。其中Dell是業界公認的領導廠商,但Pure Storage與Qumulo是否足以與其並列為領導廠商,我們認為有些疑慮。

Pure Storage的FlashBlade,在這個領域是非常特別的產品,多數產品都是基於x86通用硬體的軟體定義架構,但FlashBlade卻採用特殊的刀鋒式專屬硬體,整體設計更偏向效能取向。在整個儲存領域往通用硬體發展的趨勢下,FlashBlade這種專屬硬體架構產品,在過去較難以為用戶接受。另一方面,FlashBlade的軟體功能完備度,比起其他同類產品也仍有成長空間,因而這次Pure Storage居然同時被2份市調報告列為這領域領導者,出乎我們意料之外。

我們推測,或許是FlashBlade同時原生支援物件與檔案儲存的能力, 以及Pure1雲端平臺在管理上的助益,提高了產品的評價。

而成立不到10年的Qumulo,是近來較受矚目的新創儲存軟體廠商之一,其發展的Qumulo File System分散式檔案系統,以極為龐大的擴展能力著稱,號稱節點擴展無上限,可以存放數十億個檔案。

不過,如同多數新創廠商,Qumulo業務支援能力較弱,對OEM夥伴依賴較大,而且Qumulo尚未同時具備原生支援檔案與物件儲存的能力,卻獲得市調機構如此高的評價,讓我們很詫異。相較下,被Gartner同樣列為領導者象限,也同屬新創廠商的Scality,其RING儲存平臺有著單一平臺同時原生支援檔案與物件儲存的優勢,就沒有上述疑慮。

其次,Nutanix同時被2家市調機構列入這個領域的範疇,也有待商榷。透過AOS超融合平臺中提供Nutanix File與Nutanix Object等2項服務,以及AOS底層的分散式架構,廣義上Nutanix確實也能提供分散式檔案與物件儲存服務。但Nutanix的產品並不是為此而設計,也很少人會把Nutanix看作是獨立的儲存產品,如果把Nutanix列入這個領域,那麼許多其他超融合軟體平臺應該也要一視同仁列入,但這麼一來,恐有導致產品定義混淆之虞。

最後要關注的,是2份報告各自未列入、但仍值得關注的廠商。我們知道,要列入市調機構的評比範圍,必須滿足一些特定條件,如此一來,難免會遺漏部分重要廠商,因而我們相互參照2份報告的廠商名單,以補各自的不足。

而基於這樣的認定,以及多年來的儲存產品市場生態觀察,我們認為Gartner報告中出現、而在GigaOM報告中遭到剔除的DDN,以及GigaOM報告中出現、但不見於Gartner報告中的Cohesity,是兩個值得後續追蹤的遺珠。

DDN是高效能分散式檔案系統的老牌廠商,雖然比較傾向高效能運算應用,在物件儲存與AI化管理方面也有些跟不上主流趨勢,但憑藉過去的基礎,依舊是不可忽視的要角。Cohesity則是幾年前曾受到許多關注的新創廠商,與Qumulo、Weka等其他新創廠商的分散式平臺相比,Cohesity雖然並非主打高效能取向,但對於多種環境的支援更廣泛。

失落的大廠身影

從這2份市調報告,我們還可觀察到大型儲存廠商的態勢。傳統上,Dell、IBM、HPE、Hitachi Vantara、NetApp等5家廠商一向被視為第一線大廠,然而,HPE在分散式檔案與物件儲存應用領域上,卻被2家市調機構排除在外,顯得有些邊緣化。

從各廠商的產品線來看,Dell憑藉著PowerScale/Isilon分散式檔案系統,以及ECS物件儲存系統,在這個領域居於領導地位;IBM亦透過SpectrumScale(即GPFS),占有一席之地;NetApp也有StorageGRID產品線;Hitachi Vantara則有自身的Hitachi Content Platform,以及OEM自Weka的Hitachi Content Software for File。相形之下,HPE在這領域目前主要依靠搭配Qumulo、Scality平臺的OEM產品支撐,投入相對不如其他廠商積極。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