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天(4/12)本土COVID-19確診病例達到551例,隨著連續多天確診病例的增加,指揮中心也宣布調整現行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期滿的檢測,從PCR改為確診者自行使用試劑快篩及回報結果,快篩結果為陰性者,方能解除隔離或檢疫。另外,也優化臺灣社交距離App功能,鼓勵民眾使用社交距離App落實自主防疫。
疫情指揮中心資訊組長簡宏偉指出,臺灣社交距離App目的在協助民眾落實自我管理,至今下載次數約689萬次,確診者安裝App及主動上傳約83%,成效不錯,但考量整個疫情,鼓勵民眾安裝臺灣社交距離App,不需登記、註冊,不會啟動GPS、不會蒐集個資上傳,符合歐盟規定,且程式碼開放外界檢視,社交距離App不會侵犯民眾的隱私。
臺灣社交距離App功能優化,確診者上傳資料部分,以往依照規定,確診者要上傳資料,需透過衛生人員協助才能上傳,現在將上傳自動化,使用者安裝App,如果確認為確診者,將接觸資料上傳,資料均經過亂數處理無法識別,同時也會與指揮中心比對確認為上傳者,並由指揮中心發出簡訊,通知上傳者需輸入的日期與驗證碼,即完成上傳資料至指揮中心,並由指揮中心發布出去,其他安裝社交距離App的用戶就能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曾與確診者接觸。接觸資料會在用戶的手機內保存14天,用戶還能檢視自己在哪一天曾與確診者接觸。
另一項優化的功能是首頁動態畫面,該畫面主要呈現時間動態,供其他人確認是否確實安裝社交距離App,以及是否開啟藍牙通訊功能。
社交距離App的運作方式是,每15分鐘產生一個隨機ID,同時透過手機上的藍牙,紀錄曾接觸過(2分鐘以上,2公尺距離)的其他使用者隨機ID,App每天從指揮中心下載確診者上傳隨機ID資料,經過比對,確認曾與確認者接觸後,App就會提醒使用者,留意自身健康狀況。
由於社交距離App機制背後需要大量推廣使用,簡宏偉表示,社交距離App的推廣目標為1300萬次下載,佔總人口數6成,在15到64歲族群佔8成。社交距離App適合市場、演唱會、宗教繞境等開放活動場域使用,進入場域時出示畫面,可免使用其他實聯制措施,協助民眾瞭解與確認者接觸的風險。至於無法安裝社交距離App者,仍可選擇使用簡訊實聯制。
指揮中心表示,社交距離App為科技防疫一大利器,在通知確診者相關接觸者部分,比現行的簡訊實聯制更快速且精準,並兼顧隱私,協助民眾落實自主管理,將先從公務機關、關鍵基礎設施工作人員及其家人,鼓勵推廣使用社交距離App,未來逐步提高App的下載次數,擴大社交距離App的機制。
目前優化後的社交距離App已上線,原本已安裝社交距離App的用戶只要更新,便能使用新的優化功能。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7
2025-01-06
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