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達集團旗下的友達數位目前成員約150名,其中三分之二的組成,約100人,來自友達內部,各部門都有,但以3種不同單位為主,包括工廠OT、IT,以及業務單位,還設立了60人研發及服務團隊,負責將產品落地,成員更遍布臺灣、中國蘇州、廈門及新加坡。照片第一排站中間的是友達數位科技服務董事長暨總經理楊本豫,在他的左後方是友達數位科技服務執行副總趙新民。(攝影/洪政偉)

為了加速推動數位轉型,友達去年在臺灣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友達數位科技服務(ADT),負責智慧製造業務的推動,在今年友達內部智慧製造展上展示不少智慧製造產品及服務,8成都來自友達內場域的智慧製造應用成果。

這家公司成員組成也很不一樣,150人團隊,其中三分之二的組成,約100人,來自友達內部,各部門都有,但以3種不同單位為主,包括工廠OT、IT,以及業務單位,還設立了60人研發及服務團隊,負責將產品落地,成員更遍布臺灣、中國蘇州、廈門及新加坡。

將友達內場域轉型成功經驗,轉變為對外部客戶提供的智慧製造服務

友達數位科技服務董事長暨總經理楊本豫表示,幾年前,友達開始專注於價值的轉型,在Go Premium和Go Vertical雙軸發展之下,其中Go Vertical策略就是要將顯示器的智慧製造技術轉移至跨業態的場域進行應用,當時友達高層就在思考如何掌握製造行業使用者需求,考慮到友達自身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內部製造場域,多年來透過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等技術累積許多製造經驗,優化產線與工廠,這些成功轉型經驗,可以轉化為對外部客戶提供的智慧製造服務。因此成立友達數位。

「不只賣產品也不只做統包案,而是希望提供智慧製造整體解決方案。」楊本豫強調,友達從2015年開始推動製造2.0,從自動化發展到智能化,這些年轉型和技術演進的經驗與積累,都可以變成往後面對不同業態客戶的服務方案,加上友達在內場域已累積25年的製造經驗,從前段半導體、中段化工製程到後段組裝,多年下來,友達不只有硬體開發,還有許多軟體開發與硬體的整合經驗,也就是OT與IT的結合。

以友達內場域導入的AIoT智助機上盒為例,就是一種OT與IT的結合。他表示,這次展示的商用AIoT機上盒,除了硬體是由代工廠設計跟製造,更重要的是軟體,為了簡化老舊PLC機臺數據的蒐集過程,以AIoT機上盒搭配友達自行開發的精準保修平臺,不只能讓老舊PLC機臺資料擷取更容易,還可以做到簡易的數據分類跟整理,進行數據分析及可視化,「這是純賣硬體沒辦法做到的效果,也是我們在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他說。

從內部製造場域使用的工具,到轉化為外部企業提供商品的過程,友達內部也有一套轉化機制,楊本豫透露,內部評估是第一步,確認技術本身的平展性夠高,能夠跨廠在友達16個廠內場域都能用,接著會到非面板業的指標客戶場域進行PoC測試,並從這段期間概念性驗證的成果,或是客戶給予意見回饋,作為商品化的參考依據,當認為產品落地,對於企業迫切解決的痛點和ROI一致,才會放進到對外服務的產品或方案中。這次展出的8大產品和服務,也都是透過這樣方式來決定。

但是轉化為產品或服務方案過程中,友達數位團隊和友達智慧製造團隊彼此溝通協作也很重要。但不像友達智慧製造團隊是以打造更新、更強大技術或產品,服務友達內場域,友達數位團隊想的是產品落地,如何讓非面板的行業也能用,因此,除了技術本身商品化的評估之外,友達數位團隊更需要考慮到使用者不同業態,來加以調整。舉例來說,友達內部有一套No-Code平臺,原先這套平臺的UI設計流程是提供給面板作業使用,所以團隊重新設計了UI和操作流程,調整成其他行業也容易使用的UI和操作介面,才能夠提供給健檢中心業者用於健康大數據分析等。

楊本豫也比喻自家產品和服務,就像擁有各種不同類型鞋子,不論是要很新潮或正式的鞋型都有,也不分腳掌大小和形狀都能提供。他也說,不像市售產品,大多是提著鞋子找人,沒有不同的尺寸和造型可選,「我們希望能針對客戶不同轉型階段的需求,提供不同的自動化與智能化方案。」他解釋,正因為友達自己是從製造1.0發展到製造2.0 ,後來還打造自己的燈塔工廠,經過多年一步步累積,才有今天數位轉型的成果。這些過程都能夠變成不同轉型階段的服務方案。

攝影/洪政偉
長遠來看,我們要成為跨業態全方位的智慧製造解決方案提供者。——友達數位科技服務董事長暨總經理 楊本豫

友達數位搶攻智慧製造服務新事業第一步,先從長久合作的供應商切入,以面板後段模組的上游供應鏈,作為目標市場,提供其所需的智慧製造服務。

截至目前,採用企業已有逾300家,涵蓋石化業、光學、運動器材、醫療、SMT、PCB、光學膜、太陽能、汽車電子零件等不同行業。

不只大型製造業,也能提供中小型製造公司,從自動化到智能化不同階段的方案,而且不只製造業,像是醫療等非製造相關產業,也都是其客戶,「未來這些技術輸出,不只臺灣 ,更要服務亞洲,甚至全球客戶」楊本豫說。

例如有家臺灣半導體業者,使用上百套IoT智助機上盒,來蒐集老舊PLC機臺的時序資料,並經由分析這些數據優化生產,進而提升5%的良率,還有一家SMT業者,採用其提供的Smart AOl產品,來改善產品誤判率高的問題,透過使用AI機器視覺針對被AOI機臺判為不良品進行確認,來取代人工目視,能夠使得誤判率降低 52% ,複判人力也減為一半。

除了這8大類方案之外,現在製造業火紅的數位分身(Digital Twin)技術,友達內部也有投入發展,「等到數位分身技術在友達全面落地,假以時日,我們也可以開始對外銷售數位分身服務方案。」他說。

擬定短中長期策略,目標成為跨業態全方位的智慧製造解決方案供應商

對於新事業剛起步,楊本豫也提到說,新公司雖然人數不多,但每個人兼具多功能角色,因為產品轉化過程,是由內而外,一旦跨出面板的業態,遇到的挑戰也都各有不同,所以由ADT負責由外而內的過程,即使是RD有時也要像是業務員到客戶那介紹產品,面對不同業態客戶問題來加以解決。

楊本豫規畫短、中、長期策略,短期將先把友達內場域好用的產品,轉化為跨業態顧客都能用而且覺得好用的商品,來幫助他們追求快速成功(Quick Win);中期則要與客戶保持長期的合作關係,成為他們在智慧製造、數位轉型的關鍵陪跑者。「長遠來看,則要逐步將友達的智慧製造技術複製到各場域,成為跨業態全方位的智慧製造解決方案提供者。」

 相關報導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