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上半年的嚴重虧損後,臺灣DRAM廠商為求生存,紛紛在第三季表態「不玩了」,包含茂矽、華邦等龍頭都準備轉型,並將發展方向一致轉向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市場。

工研院經資中心產業分析師張芝榕表示,捨棄DRAM後,業者選擇轉進flash是很自然的事,主要因為flash是記憶體產品中緊跟在DRAM之後「第二紅」的產品,而且flash主要應用的領域如資訊家電(IA)、通訊產品等,都被認為是後PC時代的主流商品,發展前景看好,所以廠商朝flash發展是合理的。

此外,對於DRAM業者來說,使用原來的晶圓廠就可以從事flash的生產工作,不需要再重新添購新機臺設備,所以,整體評估起來,是很經濟的一種轉型動作。擺脫價格波動之苦

DRAM與flash這兩種記憶體的用途主要差別在於,DRAM主要是用在PC上,而flash主要是用在為資訊家電、消費性電子商品。而由於兩種不同領域的應用,也衍生出很不同市場競爭模式。DRAM由於用途單一,廠商生產的產品基本上同質性相當高,因此唯一的競爭點就在於價格的議題上,所以價格波動所造成的經營風險,一直是DRAM業者最頭痛的問題。

相對來說,flash的應用範圍較廣,而且每個應用領域所採用的是不同標準平臺,因此,廠商可以根據自己的專長與利基鎖定某一個領域深耕,戰線比較局部,價格也比較穩定。此外,DRAM的市場分成OEM和組裝兩大主流,flash幾乎沒有組裝市場,全以系統業者為主。臺灣flash產值不到4億元

目前全球flash的年產值在106億美元左右,半導體兩大龍頭英特爾(Intel)及超微(AMD)的產值合計佔了近4成,日本業者則佔了3成,剩下的3成市場主要由韓國與臺灣分食。不過臺灣業者的產值尚不及4億美元,排名也在10名開外,可說是還處在很微不足道的位置。要如何從美、日這些半導體大廠手中搶下flash市場,看起來又是另外一項嚴酷的挑戰。

關於這點,華邦電子董事長焦佑鈞表示:「我們知道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是現在談這個問題似乎還太早,現在我們關心的是如何順利進入市場。等到我們能成功發展出成熟產品後,才需要煩惱競爭的問題。」跨越門檻時小心別摔跤

張芝榕指出:「的確,業者現階段會面臨到的問題是flash的進入門檻,而要跨越這個門檻,不但技術挑戰性高,還很耗費時間。」張芝榕解釋,一個業者要成功投產flash產品,事前必須經過一個漫長的研發周期,其中包含設計、製造、試產、驗證,每一個步驟都得小心翼翼,技術考驗相當耗時費力。一般來說,這樣一個流程跑下來順利的話也要半年,如果不順利,花上兩年時間都有可能。

在這一點上,業者為求迅速進入市場,最快的方法是與國際大廠策略聯盟,透過共同開發或者付權利金等方式,取得技術支援。
從代工與低階產品做起

除了門檻的不易跨越,在flash產業中,臺灣業者取得的重要性,更非一蹴可幾。張成謙認為,最可能發生的是跟當初業者投入DRAM的情形一樣,初期可能不得不先從代工的角色上手。

除了代工,張芝榕認為也可以從低階的產品做起,目前比較成功的例子是旺宏所採取的模式。

在PDA的記憶體市場中,AMD與旺宏同樣都是Palm的供應商,不過旺宏和AMD並不會正面衝突,因為兩家公司的市場區隔不同。AMD走高階路線,旺宏專做低階產品,因此彼此分工,取得利基上的平衡。

企業經營是項複雜而艱難的課題,每個策略轉折點都像一場賭注的開始。臺灣半導體業者從DRAM轉進flash,究竟是擺脫了災難,開創事業的第二春,還是捲入另一段與DRAM相似的競爭輪迴,目前尚且不得而知。不過業者似乎沒有多少選擇,為了生存,就算心裡不願意,也不得不拋棄既有的江山,換個跑道放手一搏。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