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醫界撐過一個不平凡的上半年,疫情趨緩、下半年起步,醫院IT再次為兩件事馬不停蹄:健保卡2.0上傳新格式和部分負擔新制。這是醫院今年非常重要的健保改革任務。
衛福部自去年開始這兩大改革,全臺醫院都動員不少人力來因應。但今年上半年疫情突然緊張,醫院IT不只要日常維運,還要顧及頻繁更新的指揮中心與健保政策,除了要有「今天討論、明天上線」的應變力外,還得兼顧兩大健保改革任務。
甚至,對臺中榮總這樣的大型醫院來說,還得兼顧全臺12家榮總分院的醫療資訊系統(HIS)更新,也得承接臺中市府疫情間指派的緊急任務。要執行長期目標又要顧及緊急任務,臺中榮總怎麼做?
改革1:新格式解決重複調劑處方痛點
「健保卡2.0上傳新格式等於將現行程式全部翻新,對醫院影響非常大!」臺中榮總資訊室主任賴來勳指出,健保卡2.0上傳格式影響了醫院門診、急診、住院、藥品處方、檢驗檢查等作業範圍,是醫院年初以來很重要的改革工作。而部分負擔新制,則是一套複雜的診察收費新規則,需要各科重新盤點流程,由IT調整或開發新收費系統。
其中,上傳新格式是要解決處方箋重複調劑、無簡單明確鍵值可對應的問題。因為,現行上傳格式,容易發生民眾用同一份處方箋到多家藥局重複領藥的情況,健保署核扣藥局和原處方箋醫院時,也會造成困擾。
因此,健保署設計新格式,要改善處方資訊不即時、不完整和不正確的缺陷,也要簡化舊格式勾稽條件複雜、勾稽Key值過多的困擾,來避免雲端醫療資訊錯誤。
特別的是,新格式新增了「就醫識別碼」欄位。這是一個利用「患者身分證字號+就醫時間+就醫地點」組成的20碼編碼,作為病人單次就醫事件的唯一編碼。
這個編碼可讓醫院用來串接當次就醫的資料,像是健保卡資料上傳、檢驗檢查結果和醫療費用申報等資訊,還能作為醫療院所間轉診、轉檢、待檢資料交換的識別工具。
但相對的,醫院HIS得大幅修改,比如在原本的門診、急診、住院、藥品、檢驗檢查就診記錄新增就醫識別碼相關欄位,而且,賴來勳指出,所有會使用到健保卡或產生健保卡上傳資料的程式功能,幾乎都得修改。這也是醫院IT最費力的地方。
應對1:由小而大推動採用新格式
為順利銜接新格式,中榮在去年底開始準備轉換工作。
賴來勳指出,中榮IT在2.0上傳格式公告後,就先指定兩名專案負責人,來熟悉新格式規範,並在今年1月的資訊室會議中,向全IT團隊說明新規則和差異。
接著,IT團隊根據這些資訊劃分工作,撥出12名人力各司其職,大至整體專案管理、門急住系統和手術作業調整,細至健保卡API及通用程式和規則制定、治療處方開立等工作都包括在內。
不只如此,他們也盤點流程,整理出55大類需調整的作業事項,包括門診、急診、藥品處方、檢驗檢查等項目,並延伸製作線上追蹤表單,每一項作業事項都有詳細的上線期程,方便團隊掌握上線進度。
為做好上線準備,中榮IT也改版配套軟硬體,像是,更新全院PC的健保IC卡控制軟體、新增新上傳格式資料表,以及擴充門診、急診、住院、藥品和檢驗檢查程式的就醫識別碼欄位。
準備就緒後,中榮也自今年3月開始,每周定期進行預檢測試,將資料上傳至健保署並下載檢核結果,再根據結果來調整IT系統,比如新增交付調劑規則、藥品總量計算等。不只如此,中榮IT也未雨綢繆,早一步先執行健保署尚未公告上傳格式的作業,像是將健保卡就醫資料改為Web API模式上傳、在健保申報作業和檢驗檢查結果上傳作業中,先加入就醫識別碼等。
圖片來源/臺中榮總
為因應衛福部的健保卡2.0上傳新格式,臺中榮總先是盤點出55大類受影響的作業事項,再明訂每一項的上線期程,來掌握上線進度。
改革2:部分負擔新制要強化分級就診
不只力推新上傳格式,健保署去年也宣告,要在今年實施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來強化使用者付費、分級就診機制。健保署署長李伯璋當時點出,這麼做是要小幅度調整使用者部分負擔,來控制不必要的醫療支出,讓就醫民眾負起一部分責任、更珍惜健保資源,並讓大型醫院回歸照顧急重難罕的角色。
因此,健保署制定了一系列細緻的收費新規則,來根據醫院級別,調整門診藥品、檢驗檢查和急診等3方面服務的收費金額。比如,醫學中心和地區醫院的門診藥品,得多收20%費用,地區醫院和基層診所則維持現行方式,藥費101元以上才要多收取20%費用。
甚至,對於民眾是否經轉診才到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就醫,也有不同的收費模式。像是,民眾轉診至這兩類醫院,醫院得多收10%部分負擔,而對未轉診的民眾,則要多收取20%費用。
急診部分,則針對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來按急診檢傷分類級別,調升和調降部分負擔收費,如急診檢傷分類「第1-2級」部分負擔,從450元分別調降為300元、200元...。
這些還不是全部的新制規則,但也夠複雜了。這些新規則,不僅影響全臺千萬人,也對全臺醫院作業流程和系統造成衝擊。
應對2:設計跨部科情境模擬,快速梳理解方
為因應部分負擔新制,中榮今年初撥出10名人力,分別從系統面和流程面下手。賴來勳指出,團隊先是盤點受新制規範影響的IT系統,再由資訊室擬訂跨部科的情境模擬事件,透過模擬情境,來快速盤點流程問題、調整因應方法。
這是因為,新制部分負擔影響廣泛,從醫師開單、帳務計算、科室簽收記帳和健保申報等流程,都在影響範圍內。這些流程更動,都會影響IT系統的調整。
比如,「醫院科別開立檢驗檢查單來讓民眾檢查,我們是要開立時就和病人收錢,還是檢查後再收?」賴來勳點出,每一科別檢驗性質不同,都得重新考慮收費流程,像是,抽血、驗尿等不排程檢查,醫院開立檢查單時,就可先向民眾收費。
但胃鏡、腸鏡這類高收費檢查,若是先向民眾收費,最後民眾未至醫院檢查,就得退費,「但不是民眾到醫院退,而是得去健保局,且要在一定月份內退完才行。」賴來勳點出,由於新制收退費流程複雜,得先理好各科室收費流程,才能調整帳務系統。
也因此,實務事件的情境模擬,是中榮讓臨床和收費組等使用者單位,最快理解現行系統可能面臨問題的方法。這麼做,也幫助雙方快速理出解決方案。與新版上傳格式因應模式一樣,流程梳理完、系統準備就緒後,中榮IT便展開定期的申報資料預檢。
不只顧自己,還得更新12家分院程式
中榮IT不只要做好分內事,還得還肩負更新全臺12家分院系統的工作。這是因為,2年前全臺榮總分院導入中榮HIS,中榮自此擔任全臺分院的HIS維運角色,負責所有分院的系統更新和維護工作。
也因此,中榮在5月初,就將所有部分負擔新制相關的新程式,部署到12家分院。但賴來勳坦言,新制規則復雜,至今,團隊也在精進系統中,如針對療程或整合照護等類型個案,提供使用者歷史帳務資料查詢功能。
而新版2.0上傳格式則更早一步,自2月開始,中榮IT就先請各分院準備好上線環境,接著,中榮發送上線作業說明至各分院、先讓大家熟悉SOP,之後選在3月底,直接將新版程式部署到各分院,並開始進行測試。
儘管中榮和全臺分院早一步做好上線準備,但4月底疫情捲土重來、單日確診人數暴增,全臺醫院不得不停下手邊工作來抗疫。
疫情延緩改革,卻也練就1天上線彈性力
這是全臺醫院和中榮面臨的另一大挑戰。
健保署在4、5月公告暫緩實施兩大新制,同時不斷祭出新政策來抗疫。這些新政策出臺頻率高,最密集時,醫院的反應時間幾乎只有1天,與去年緊繃時一樣,等於「今天討論、明天上線!」賴來勳回憶。
和其他醫院一樣,中榮只有短時間能完成這些工作,但不同於大多數醫院,中榮還承接了市府防疫任務,特別是營運服務全市民的「藥來速」大型篩檢站。這個大型篩檢站提供一條龍的醫療服務,整合了PCR採撿、問診和領藥,後來也轉型提供快篩陽給藥服務。但這個每日提供千人篩檢量的大型篩檢站,中榮卻只有5月19日這1天能準備。
「我們直接到中央公園現場!」賴來勳說。由於佈建時間有限,他們沒有空暇坐在辦公室先擬好周詳計畫、再到場地執行,而是直接動員20名IT人力,與醫護團隊直接至現場模擬、佈線,一路釐清動線規畫、關卡順序、人流安排等流程,同步調整系統。
比如,第一關得先確認身分,除基本身分資料,中榮特別將手機號碼納入重點確認項目。因為,PCR檢驗通報需要正確的手機號碼,否則無法通知民眾檢驗結果,政府通報也會發生問題。因此將手機號碼列為確認關鍵。
再來是看診。藥來速講求問診、領藥速度,因此,醫師需要能一鍵查看患者相關資訊的系統介面,中榮IT就根據這個需求,直接開發藥來速專用系統。不只如此,醫師問診時,也需要能一鍵帶入HIS的罐頭訊息,而非每次手動輸入症狀主訴和藥物。
於是,中榮IT將COVID-19患者常見的症狀,如發燒、喉嚨痛等主訴和相對應藥物打包好,作為代碼套餐。如此,醫師問診時,只需確認患者症狀和代碼套餐訊息即可,不必再一一手動輸入各種醫療代碼。為了讓現場輪班醫師快速上手,IT團隊還製作桌板,供醫師參考。
甚至,在隔日5月20日上線時,IT人員也協助新增第二貨櫃屋診間和4套夜間診間設備。他們在夜間10點、市府完成夜間診間供電後,展開資訊室IT系統的安裝和設置,一路忙到零時30分。他們如此兢兢業業,就是要提供市民安心順暢的醫療服務。
圖片來源/臺中榮總
在臺中榮總今年5月20日上線的藥來速大型篩檢站中,提供了PCR篩檢、看診和領藥服務,其中,篩檢部分還包括了親子線道。
至6月6日最後一天營運,中榮IT不分假日,都會派1、2名人力在藥來速現場輪班待命,賴來勳自己也至現場好幾次,來因應突發的IT需求。他點出,資訊室不只現場派駐人力,也會在遠端支援服務。
不只藥來速這項大型專案要在1天內完成部署,5月30日,中榮也接獲中央指令,要在6月1日展開臺中科博館大型兒童疫苗施打作業。
於是,他們借鏡藥來速上線經驗,利用5月31日這一天,至科博館直接佈建施打站,包括安裝網路設備、安排5線道掛號資料確認站、12個診間環境、2個調劑與護理作業環境,以及1個資訊作業設備(含病患資料更新)。
賴來勳指出,這次IT能在短時間內上線大型篩檢站,還有賴於佈建經驗豐富的系統組協助,而IT團隊中的臨床資訊組和應用發展組,也集中火力聯手開發門診程式、掛號網頁、TOCC整合作業以及代碼套餐開立功能,特別是,他們在5月31日當天就上線了「科博館兒童新冠疫苗快打站預約系統」,供民眾使用。
圖片來源/臺中榮總
臺中榮總利用5月31日一天佈建科博館大型兒童疫苗接種站,包括安裝網路設備、掛號資料確認站、診間環境和資訊作業設備,6月1日上線後隔天,也新增資料修正作業區。
活用HIS導入經驗,養成彈性應變力
「因應緊急任務,時間是第一目標!」賴來勳指出,疫情之下,「今日討論、明天上線」是常態,因此,在系統開發上,中榮採用IT同仁最熟悉、開發速度最快的Java和.NET工具。
甚至,因為有12分院HIS統一的基礎,中榮因應防疫政策開發的系統和程式,都能同步發送到全臺分院上線使用,更新速度比以往更快。這猶如,中榮一己之力可以協助12家分院,一起即時配合國家的政策要求。
不過,中榮能在年度健保改革重任、疫情緊急任務和日常12家分院HIS維運間取得平衡,很大一部分是活用過去HIS導入全臺分院的經驗。
當時,中榮和榮總各分院建立起龐大又細緻的專案管理模式,比如,中榮由IT組成技術組和醫企室組成業務組,作為執行小組,來制定導入工作流程、安排上線工作,從上萬個代碼整理、50大項系統調整,再到種子人員教育訓練、實地上線和上線後維運,甚至是上線前後的階段管理,都包括在內。而各分院也成立導入上線小組,由院長帶領,再由醫企、IT、社工等5個小組組成,來執行導入工作,定期與中榮回報、協調。
這種分工明確和嚴謹的專案管理,不只強化中榮自身的大型專案執行和資源調度能力,也培養IT與醫護間的默契。
對賴來勳而言,醫院中每個單位都很關鍵,IT在這些單位中,則扮演協調整合的角色。「資訊工作最重要的是人,」他點出,從過去HIS上線到12家分院的大型專案,再到健保重要改革、疫情間大大小小的緊急任務,解方都是「誠心溝通、找出共識。」賴來勳從IT管理者的角度總結,理解使用者各方需求、凝聚出共同目標,就能順利調整作業流程,來配合資訊系統運作。中榮也將繼續運用這些經驗,來迎接更多挑戰。
熱門新聞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