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醫院向來大力仰賴委外廠商的協力開發,智慧醫療的資訊整合課題,不只需要政府推動,廠商端的技術成熟度也是很重要的關鍵。例如,國際大廠引進符合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的雲端平臺服務,可用來簡化資料互通、加速醫院打造智能的醫療服務,也有本土科技大廠鎖定醫院最核心的醫療資訊系統(HIS),從源頭處優化資料處理流程。電子五哥也搶進醫療IT市場,提供軟硬體與算力,以一條龍服務,包辦資料處理、AI建模到部署維運,讓醫院不必東拼西湊或從零開始造車。
臺灣微軟引進合規醫療產業雲,華碩瞄準微服務HIS
看準衛福部開放電子病歷上雲和FHIR政策,微軟早在去年底,就搶灘臺灣醫療雲端市場,引進國外醫療專用的Azure雲端服務和技術資源,來提供醫療應用程式模板,讓使用者修改、套用。
進一步來說,微軟引進的醫療產業雲,整合自家旗下Azure、Microsoft 365、Dynamics 365和Power Platform等4多朵雲,醫療院所可用來開發所需的應用程式,如護理記錄、生理資訊監控等應用。這朵醫療產業雲的資料交換遵循國際標準FHIR,底層架構也獲美國醫療資安規範HIPAA認證,等於業者不必擔心資安和客製化API問題,直接開發使用即可。臺灣微軟還計畫聯手15家產業夥伴,利用該朵雲開發符合臺灣醫療情境的應用程式,2年內打造100個應用。
有別於微軟主打開發工具,華碩旗下SaaS供應商華碩AI研發中心(AICS)力推雲端微服務HIS解決方案,瞄準醫院最重要的核心系統HIS,要先改善IT體質,利用雲原生、微服務架構、自動化CI/CD等技術和功能,來改造醫院老舊的IT系統,加速醫院開發和部署醫療AI應用的過程。
廣達主打硬體優勢,緯創聚焦FHIR數位病理
電子五哥廣達投入智慧醫療多年,他們專攻醫療AI,以自家硬體強項結合軟體技術,發展出整合式的醫療AI運算平臺QOCA AIM,包辦IT系統最底層的基礎設施、中層的平臺和最上層的軟體應用,以私有雲模式提供一條龍的醫療AI建置服務。
該服務涵蓋AI開發的4大流程,也就是數據管理、資料清理與貼標、建模管理和部署管理,並在每個流程提供相對應的工具,甚至能整合系統資料,允許使用者手動調整HIS或PACS的資料交換機制。
另一個電子五哥緯創也投入智慧醫療,旗下緯創醫學科技自2016年成立以來,推出不少AI智慧醫療服務,像是國際疾病分類代碼ICD-10推薦系統、遠距傷口照護系統和護理語音辨識系統等,近年則專注發展FHIR mCODE數位病理判讀平臺,是臺灣少數先行擁抱國際標準的廠商。這套FHIR mCODE平臺除了適用於病理科,也納入放射科影像,更已於高雄榮總實作。高雄榮總也計畫擴大使用,要實現跨院判讀目標。
越多不同類型的大廠加入智慧醫療資服市場,也可以帶動其他小型本地資服業者升級,讓醫療委外戰力更多元也成成熟,成為臺灣智慧醫療的重要助力。
熱門新聞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