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
臺灣淨零路徑規畫自3月公布後,國發會於今日(12/28)公布更具體減碳行動方案,除了明年將編列682億元推動淨零轉型,未來將整合12項關鍵戰略,分階段達減碳到效果,推估到2030年可以達到最多25%碳減量。不過對於外界關注臺灣碳定價機制,國發會並沒有公布更詳細徵收標準,僅表示目前規畫是採先大後小的策略,分階段來實施,從碳排大戶先推,之後再擴大到中小企業。
在總統蔡英文去年宣誓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後,國發會今年3月公布臺灣淨零路徑規畫,以4大策略、2大基礎,共12項關鍵戰略分階段達成2050減碳目標。長遠來看,臺灣2050淨零轉型有4大目標,包括建立更加安全能源轉型、更具競爭力的產業轉型,更具永續生活轉型,以及更具韌性的社會轉型。
為了推動這12項關鍵戰略,國發會到2030年之前規畫9千億元經費推動淨零轉型,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明年將編列682億元預算,目前正在立院審議中,待通過以後明年就可以開始推動執行。
為了貫徹淨零轉型,他在會中更宣布,未來審議國家重大建設計畫,將把淨零或減碳列入審查一環,來決定是否要通過該計畫。這也意謂著,未來國家重大建設在規畫設計前期就必須將淨零或減碳納入考量。
臺灣碳排減量路徑是以2020年、2025年每5年為管制目標,目前已完成第一期(2020年),進到第二期作業階段,但第一期實際執行不如預期,只有達1.88%減量,略低於原先2%目標,因此進到第2期後,各部會必須更加努力推動,才能達到2025年達減量1成、2030年減量2成的階段目標。
國發會這次公布到2030年以前更詳細淨零排放規畫和策略方向,共12項關鍵戰略執行,包括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節能、碳捕捉封存與利用、運具電動化與無碳化、資源循環無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公正轉型。
在這12項關鍵戰略中,國發會尤其重視節能的推動,認為它將是2030年前臺灣減碳重要關鍵,包括工業、商業、住宅及運具的節能改善,可以帶動整體國家碳排顯著減少。具體策略上,將由經濟部聯合相關部會從公司、學校加強推動節能措施來強化節能治理生態系,還有擴大地方政府導入及提升民間量能 、推行企業自主節能、智慧節能,以及綠建築等。
為了跟上國際碳捕捉發展腳步,臺灣也將加快碳捕捉利用及封存(CCUS)技術的布局,它也是12項減碳關鍵戰略之一,國發會希望透過這項技術協助相關廠商以後可以將碳排不斷反覆循環利用,進而達到整體碳減量,除了前瞻技術投資,往後幾年,經濟部將與國營與民營機構展開合作,透過示範場域驗證其可行性。國發會預期透過CCUS相關技術導入,幫助臺灣到2030年碳排再減量176~460萬噸。
在綠色金融方面,金管會今年提出綠色金融3.0計畫,將從金融機構自身做起,透過運用投融資及金融工具來引導企業,進而加快供應鏈及減碳轉型的發展腳步。具體策略上,包括要求碳排資訊揭露,了解企業客戶碳排情形,還有強化ESG資訊平臺建置,以便金融機構進行風險評估,以及建立金融機構合作平臺和推動跨部會的合作。
另外,在運具電動化與無碳化上,交通部未來則會從提高電動車運具數量、完善使用配套環境以及產業技術升級轉型三大面向著手推動,達到交通運輸減碳轉型。
經過國發會盤點,透過這12項戰略執行預期可減量約72~77百萬噸的規模,相當於2020年排碳量29%。若以此推估,國發會表示,2030年不只能達成原訂20%減碳目標,甚至有機會挑戰更高的23%或25%減碳幅度。
國發會預期,透過這項推動計畫,將可以促進經濟和帶動新商機,包括到2030年帶動民間投資超過4兆元,創造5.9兆產值,以及帶來超過55萬個就業機會。
但對於外界關注臺灣碳定價機制,國發會僅表示目前規畫是採先大後小的策略,分階段來實施,從碳排大戶先推,以大帶小,之後再擴大到中小企業。但根據先前環保署長張子敬在立院答詢,曾表示未來碳費的徵收有可能每公噸高於新臺幣300元。
熱門新聞
2024-12-27
2024-12-24
2024-11-29
2024-12-22
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