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揭露2023年整體科技策略,聚焦8大前瞻科研平臺、3個加強,涵蓋半導體與量子、AI、資安、太空、防疫和高齡科技、淨零碳排、國防,以及社會永續等領域。

圖片來源: 

攝影/王若樸

國科會今日(2/13)揭露2023年整體科技發展方向,以科技白皮書為主軸,射出8支箭,聚焦8大前瞻科研平臺,包括半導體與量子、AI、資安、太空、防疫和高齡科技、淨零碳排、國防,以及社會永續等領域。不只如此,國科會也要加強基礎科研、科技女力和國際交流等3領域,未來考慮在歐洲國家設置臺灣IC設計訓練中心,擴大人才培育與技術、產業發展。面對生成式AI大浪,國科會主委吳政忠透露,臺灣需要有自己的ChatGPT,目前正在規畫中,未來也要升級超級電腦臺灣杉2號、提高算力。

制定科技白皮書作為未來4年科技政策方針,今年投347億推8大前瞻科技平臺

吳政忠指出,去年,國科會跨部會聯手不同領域專家和智庫,訂定了《科學計畫白皮書》,作為未來4年(即2023年至2026年)的整體科技發展方針,終極目標是要在2035年實現前瞻創新、民主包容、韌性永續這3大里程碑。

從科技部轉型成功的國科會,「將連結各部會來布局整體科技施政,從上、中、下游形成一個Pipeline,」吳政忠表示,國科會將扮演「協調角色」,跨部會和機構來推動科技政策,今年將運用347.3億元預算,來發展8大前瞻科技平臺,涵蓋半導體與量子、AI、資安、太空、防疫和高齡科技、淨零碳排、國防科技,以及社會永續等領域。這些領域,將各指派一個中心或組織作為平臺,來推動國科會政策。

針對社會永續,吳政忠強調,科技發展與地緣政治、社會文化息息相關,臺灣科技發展不能只有自然科學、資訊工程等硬科技,也要有社會科學等人文元素加入,這是今年國科會鎖定社會永續的原因。

半導體與量子

就半導體與量子來說,國科會啟動2025年半導體大型研究計畫,要布局下時代半導體前瞻技術研發和高階研發人才培育。吳政忠指出,半導體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尤其臺灣半導體已站在制高點,因此也要居高思危,需與各產業結合,才能善用半導體技術、發揮優勢。

因此,在半導體部分,國科會將持續發展去年11月啟動的「臺美先進半導體晶片設計與製作合作研究計畫」,促進學術交流。再來,國科會將跨部會聯手經濟部,由經濟部串聯半導體產業和相關應用產業的上中下游,如醫療、汽車等產業業者。在人才部分,國科會將聯手經濟部、教育部,擴大半導體技術研究,並培育IC設計人才;吳政忠指出,自己先前走訪歐洲時,不少國家都希望臺灣在當地設置半導體分部,因此,國科會思考,未來可在歐洲國家設置IC訓練中心,來促進人才培育和技術、產業交流。

在量子技術發展部分,臺灣去年已成立量子科技國家隊,並選定臺大、陽明交大、清大等17組團隊參與研發,也與IBM、Google和微軟等科技巨頭合作,來研發量子科技,目標是要與國內相關產業銜接。另一方面,中研院建置的尖端量子技術核心設施,會是未來國家級的量子研究基地,來研發、驗證尖端量子科技。

AI

今年要推動的另一個前瞻科研平臺是臺灣AI卓越中心(AICoE),該中心瞄準科研、人才和治理等3大目標,對內,國科會將協調各部會,來串接AI研發鏈的上中下游,對外,則要加速AI科研接軌國際、多方交流,尋找國際重要機構的合作,將臺灣發展為國際級AI研發聚落。

面對生成式AI風潮席捲,吳政忠表示,臺灣也需要有自己的ChatGPT,且約1個月前,科技辦公室已著手研究,目前正在規畫中。而大型模型需要強大算力,吳政忠也透露,臺灣的超級電腦臺灣杉2號也將升級、提高算力,但確切時程並未公布。

資安

今年,國科會將成立資安科技研究中心,來布局臺灣上中游的尖端資安研究,作為未來國家中長期資安科技發展的基礎。國科會也將與數發部的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以及其他政府單位合作,來將研究成果銜接至下游產業和應用,讓資安研究落地。

另一方面,國科會也將業界出題、學界解題模式,用於資安前瞻技術應用,進一步加速產業發展。

太空通訊衛星與6G

太空通訊和6G也是國科會今年發展重點,過去,國家太空中心和工研院已共同發展通訊規格、自主低軌衛星通訊系統,國家太空中心負責打造2枚實驗衛星、工研院開發地面設備,目前已完成初步設計,今年則要完成細部設計。

為超前布署6G技術,國科會自2021年開始,就透過學界徵案,啟動先期研究,帶動各大學投入6G前瞻技術研發。2022年開始,國科會也與經濟部、數位部,推動為期5年的6G產業發展先期研發計畫,今年則會繼續推動關鍵技術聯合研發、參與國際組織,並建置基礎環境、推動6G創新應用。

防疫與高齡科技

吳政忠指出,先前,國科會就整合了臺大、陽明交大、成大、長庚和國防醫學院,成立防疫科學研究中心,來將學界技術帶入產業。

為因應臺灣進入超高齡社會,今年,國科會將聯手衛福部、經濟部、數位部、內政部、交通部、原民會和其他部會,來推動高齡科技產業發展。國科會也提出發展重點,包括擁抱普惠科技、數位賦能,並要以公私協力方式,來推動高齡照護,特別是要弭平偏鄉與都會的照護差距。

淨零科技

另一方面,淨零碳排是近幾年的熱門關鍵字,國科會今年預計投入119億元預算,來發展5大淨零科技,包括永續前瞻能源、低碳、循環、負碳等。負責推動的組織,則由國科會與中研院組成的淨零科技方案指導委員會旗下的淨零科技推動小組管理。

除了上述前瞻科研領域,國科會也鎖定國防科技和社會永續。就前者來說,國科會已在幾間大學成立7大技術領域學研中心,並發展7大主題研究,接下來,國科會要跨部會推動跨校、跨域合作,來研擬國防科研藍圖。就後者來說,國科會則將成立國家級智庫「科技、社會與民主中心」,針對全球與臺灣政治、社會變遷、科技應用影響,進行跨領域前瞻研究。

加強基礎科研、科技女力、國際交流

除了發展8大前瞻科研平臺,國科會也提出3個加強,要穩定發展基礎科研、強化女性投入科研措施,以及增加國際技術交流。在基礎科研部分,國科會將繼續推動重點科研的人才培育,長期目標則是建立一站式網站平臺,來提供核心設施共用服務。另一方面,國科會也將推動性別友善科研環境,提高科技研發融入性別觀點比例,並強化培育科技女力、鼓勵女性投入科研領域,提供獎勵補助和支援措施。

在國際交流部分,可分為2大重點,一是國際合作,即在歐洲設置半導體人才培育中心,另在美洲地區,則依照「臺美科學及技術合作協定(STA)」來發展半導體、精準生醫、太空、AI、資安等合作。亞洲部分則與日本科研機構進行雙邊合作,另也與新南向主要國家辦理部長、次長級科技合作會議。

第2個重點是Top-Down合作,則針對不同技術與特定國家交流。比如半導體部分,將與美國推動2023年至2026年先進半導體晶片設計及製作國際合作研究計畫(ACED Fab Program),量子電腦部分則會與日本、澳洲、西班牙、荷蘭、瑞典等國團隊交流。至於太空,國科會也將擴大與美國、中東歐國家的合作,並與新南向太空組織交流。在AI方面,國科會今年將與美國、德國、加拿大,建立國家級夥伴平臺,來促進雙方人才互訪交流。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